农机通logo

“泰山”论剑:群雄逐鹿 谁与争锋

党东民 李慧源 李复堂 2009年10月18日

  山东兖州,一个新兴的中小工业城市,名符其实的“农机城”。在这个不足700平方公里的县级市里有30余家农机企业,形成了以山拖、大丰等国内知名企业为龙头的农机工业体系。2008年中国新农村装备国际博览会召开前夕,作为展会宣传的主要支持媒体,我们《中国农机》杂志(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刊)记者选择了山东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农机企业进行了先期采访。8月下旬,在一个细雨蒙蒙早晨,我们如期而至,赶到了位于兖州北郊的大型农机国企——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公司门口,一批即将发往蒙阴等地的拖拉机排成了长长巨龙,把正值秋季高潮的厂区大道装点的万紫千红。

  办公楼前,公司董事长虢洪增、总经理陶俊义接见了我们。这两位年轻的少帅,有着某些相同的品质,相同的信念,他们面对曾经引领中国农机工业数十载,为新中国的农机化发展谱写辉煌篇章的老牌国企,在历经原有竞争优势衰弱到新的优势逐步确立这一漫长的间隔之后,在中国农机工业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的今天,他们感慨万千。采访中,他们袒露胸襟,侃侃而谈,流露出几分激动与兴奋,也表现了他们的信心和期待。实际上,这个刚刚改制成立不足两周岁的新山拖,在它挣脱襁褓、独闯江湖的一刻,特别是这场风云变幻的涨价浪潮和突如其来的火爆行情,使它始料不及,感受了这“火热的寒冬”带给它的冲击和困扰。然而,乳虎夺牛,这个新的生命体与生俱来就有一股超人的锐气和霸气,它在完成与母体优势基因复制和突变中的进化之后,雄风再起,从容地面对来自众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重新以挑战者的姿态展现在业界面前。

  因势利导  全力攻坚  靠创新和挖潜消解成本上升

  2008年是中国农机行业**富挑战性的一年。一方面,政府购机补贴拉动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农机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随着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农机行业成本上升也进入快速通道。在这种特殊市场形势下,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遵循党委、政府“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学习苏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大无畏精神,在面临的众多困难和挑战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经营成果。1~6月份他们实现了内销同比50%以上的增长,外贸出口同比80%以及上的增长,全面实现了公司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生产经营取得了新的突破。

  生产增长了,这仅仅是表象,作为一个企业实现效益的提高才是结果。当记者问起,今年上半年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压力是什么时,总经理陶俊义坦率告诉我们说,“上半年,山拖农装和所有农机生产企业一样,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二是生产组织困难的压力。”

  作为原材料消耗大户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的农机企业,今年上半年,企业运营成本急剧上升,致使保本“微利”的农机工业企业陷入困境。在山拖的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消耗约占70%左右,对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十分敏感。近两年来,生铁、钢材、和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有的翻了一番,有的涨价幅度在50%以上。仅以生铁为例,2006年底每吨约在2200元左右,2007年每吨突破3200元,目前已达每吨5300元。按照目前原材料价格的涨幅,预计公司全年成本将增加近亿元。加之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保障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合同期等方面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但就企业眼前利益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运营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综合分析评价,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成本上升达25%以上。

  面对2008年短时间内的大批量市场需求和原材料涨价变局,企业对外部环境无能为力。山拖农装理性应对,眼睛向内,全力攻坚,千方百计消解成本压力,开展了全方位的降本增效活动。

  一是着力降低制造成本。采取材料代用、积压物资盘活利用、废旧设备和工装模具刀具维修使用、原材料消耗招标采购降低费用等措施,节约了大量制造成本。

  二是着力降低采购成本。在尊重供应商调价意愿的基础上,坚持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着眼长远、共同面对困难、共谋发展的原则,由供应商适当承担部分成本上涨压力。从外部配套采购、外协、等不同侧面,加强了招标采购的力度,使价格进一步与市场接轨。特别是在外贸出口方面,针对人民币外升内贬出口压力增大、恶性竞争严重等矛盾和问题,公司努力寻求消化成本压力骤增的因素,改变贸易方式,积极扩大直接贸易,极力规避恶性竞争,靠质量取胜、服务制胜,不断提高山拖产品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少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内销盈利能力下降的压力。同时,他们加大销售和生产总量,积极分解和摊销成本。

  三是适度降低设计成本,技术部门重新核定材料定额,改进工艺设计,节省材料,提高质量,降低废品率。

  四是从内部生产、外部采购、销售回款等环节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谈到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时,陶俊义显得很无奈,“从全局来看,农机工业企业自行消化吸收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可以说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极限。事实上,目前国内仅有的7家大型农机企业和104家中型企业长期处于微利和亏损边缘,在通胀压力较大的宏观环境下,也经压得农机企业喘不过气来了,新增成本如何化解,的确值得政府和业界同仁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

  面对挑战  勇于争锋  靠实力和优势应对风云变幻

  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和市场。在原材料普遍涨价和市场需求增旺的双向拉动下,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就成为了必然,当然这也成为企业应对成本考验的一道**容易做的加法题。当问起公司产品价格这个敏感的问题时,山拖农装两位少帅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却非常的明朗,那就是由市场定价。然而对于国内农机产品的市场价格偏离现象,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

  陶俊义说,价格由生产成本和供需关系决定的。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在制定该产品价格时,除了要考虑原材料价格、厂房设备成本、水电开支和人工开支等制造成本及科技含量外,还要考虑整个行业的价格水平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作为生产厂家,我们当然希望把价格定的相对高一些,以便获取利润来支持企业的再生产、新产品研发等。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导致了农机产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与定价原则的偏离。目前,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得短期内的市场份额,也不得不采取侧重于市场的定价原则。尤其是近几年实行的农机购置补贴的定价政策,一定程度上使产品价格偏离了成本原则,人为地影响了市场信息。事实上,让农机产品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围绕价值这条轴线上下调节有一定的浮动空间,,**终由市场来决定,不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企业都是有利的。只有产品价格放开,才能使农民(消费者)真正有了广泛的产品和价格选择权。而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完全由市场对其投票,有利于优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利于企业为滚动发展提供必要的积累。当然,目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除了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外,更需要国家的优惠政策对农机工业企业更多的扶持。

  除了国家的政策外,对于国内农机产品长期实行低价格政策的原因,虢洪增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长期以来农机行业是微利行业,一直比较强调和侧重于支农、惠农的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造成了众多的农机工业企业长时间在微利和在利润低位中运行和俳徊。第二,农机产品的用户农民,作为低收入的一个庞大群体,他们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即使近几年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第三,是目前农机行业的激烈和无序竞争。这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进入门槛低,研发投入低,产品趋同性严重,企业之间连年打价格大战,恶性竞争,相互拼压,使得农机产品价格越拼越低,进而导致了行业的混乱和无序。

  从外部环境或者是从更深层次上分析,农田耕作面积分散,集约化程度低,也影响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因此,农机的发展是与国家的三农政策息息相关的。就山拖农装来说,正力图在市场上倡导农机市场优质优价的理念。在去年一举推出29种新产品的基础上,注重了研发成果的巩固、落实和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在扩大研发成果,产品形成系列化的前提下,山拖农装开行业之先,打出了“服务创造价值”的旗帜,在目标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着力推行了增值服务、承诺服务和网络服务,用质量和诚信使“山拖泰山”这个农机知名品牌更加闪亮。 在此基础上,根据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以产品功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为前提,以新产品拓展市场,适时审慎地调整了部分产品的价格,消化由于原材料涨价和制造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效地提升了盈利空间,保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鼓励创新  扶优扶强  国家农机工业产业政策应尽快出台

  对我国农机工业长期存在的产品趋同,技术创新能力差,竞争力弱等问题,陶俊义对记者直言不讳地讲了他的看法。在国家农机产业政策上,企业企盼政府要积极保护和鼓励农机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希望尽快出台有关《农机工业产业政策》,加大对农机工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国家要制定行业规划,鼓励创新和研发,扶优扶强,适度进行产业集中,形成国产农机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其次,要建立市场准入政策,要规范有序,有利于行业发展。第三,要通过税收政策,加大对农机工业的扶持,加大对农机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此外,还要制定研发政策、技改政策和渠道政策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提升全行业的技术水平,促进农机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农机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记者问起,对2002年以来的国内农机热怎么看时,陶俊义说,形成新一轮“农机热”的原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缘自前几年农机低迷后的一个必然上升。二是国家的“三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激发和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加之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使我国近几年来农机行业连年翻番,高位运行,推动了我国新一轮的 “农机热”。当然这不是平均升温,在这个新一轮热浪里,发展**快,推动**大的当属大马力拖拉机。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农机作业效率提高的需求。至于今后的热点,当然是能耗低、排放小,科技含量高的发动机,在国际市场上适应性更强、自动化水平高、采用新工艺、新材料、适合人性化要求的节能环保型主机。这是既是国家发展农机工业政策的要求,也是国际国内节能减排和农机作业的要求,更是农机用户和农机生产企业的要求。

  购机补贴  利好政策  想把中央好政策执行好并不容易

  采访中,陶俊义不止一次地高度赞扬了国家政策的拉动作用。他感到,在新一轮“农机热”中,购机补贴政策使农民收益,企业发展,其意义和作用难以估量。国家对农民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毫无疑问带来了可观的效果。农民购机积极性提高,市场形势好,企业生产经营大幅增长,农机化事业得到了大的发展。特别是今年中央财政对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已由去年前的20亿元增加到40亿,惠及到在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这对于农机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同时,陶俊义提出,国家购机补贴也给农机生产企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甚至有的农机生产企业把购机补贴比作是“鸡胁”和“烫手山芋”,说“让我说爱你真不容易”。特别令所有人士都始料未及的是,受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国家信贷资金规模从紧的影响,一场成本上涨的风暴强烈波及到农机行业,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已经出现了断裂,凸显了该政策的局限。这的确是对刚刚复苏的农机工业的一次严峻考验。对此,山拖农装没有怨天尤人。陶俊义说,“心态决定心情”,我们的态度是:“抢抓机遇,正视现实,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为此,在上半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公司组织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高潮,开展了一系列比学赶超劳动竞赛,全力攻坚,扩大总量,降本增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经营成果。

  谈到如何规范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话题时,两位高管认为,由于受补贴额度的影响和范围的限制,多数农民还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建议尽快实行“普惠制”,并把机型的选择、生产厂家和品牌的选择权等更多地放给农民,让农民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也要本着扶优扶强原则,在准入政策的前提下,对农民进行推广指导,集中选型。对进入补贴政策的机型和生产厂家既要适度放宽,又要防止泛滥。所以,实行由国家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政策统一选型的办法,在现阶段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农民的权益,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

  提升规模  走向国际  打造一个百年品牌的新山拖

  山拖农装目前在行业处于第二梯队,采访中,就企业优势的发挥、挖掘及未来发展问题,作为董事长的虢洪增告诉记者,山拖农装有着自身独到的产品、品牌、技术、人员、设备、质量、网络等优势。拖拉机产品已形成了25~120马力三大系列,较为完整的产品链条,并且拥有自主配套发动机,新研发的玉米收获机、农机具,已初步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且依托企业自有省级技术中心和高素质的技术研发队伍。

  在这个基础上,山拖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改进。2007年以来,连续推出了适应市场的29种新产品,产品外观、性能都有了长足进步。“山拖泰山”品牌拥有30多年的历史,**早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并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荣誉称号。企业制造专业涵盖铸造、锻造、热处理、壳体加工、齿轮及轴类加工、冲压、焊接、涂装、整机装配等,拥有各类设备2800余台,种类齐全,零部件自制率较高,生产能力强。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检测手段齐全,可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公司在国内拥有近300个经销网点,重点市场建立起省、市、县立体化营销网络,拥有健全的服务体系,并逐步推行承诺制服务,打造服务品牌,拖拉机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中拖市场保有量居全国前列。

  谈到今后的发展目标,虢洪增董事长描述了这样一个宏伟远景:山拖农装要从国际化视野出发,尽快走出去,利用国际化投资、国际化技术和国际化管理,力争打造一个拥有百年品牌的国际化新山拖,建设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产品系列化、经营市场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特色化、规模集团化的新山拖。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