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哈哈:10年领衔市场,中国播种机勿需再看国外脸色
编者按:河北农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位于石家庄市深泽县,她从研究播种机械起步,10年领衔中国播种机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播种机械行业的一面旗帜。
如今,农哈哈的身上已经挂满了头衔:中国规模**大的农机具生产企业、中国品种**多的农机具王国、中国创新能力**强的农机具试验中心、中国**具活力的农机具研发基地……农哈哈产品系列涉及播种机械、收获机械、耕整机械、采暖锅炉等4大系列60余个品种。
在2008(第二届)中国新农村装备国际博览会即将开幕的时候,《中国农机》杂志(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刊)记者走进了农哈哈集团,见到了总经理张焕民,对目前形势有何看法?本次参展有何举措?有哪些建议?自然成为谈话的主要内容。
《中国农机》:从2008年上半年情况看,农哈哈的生产经营情况有哪些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张焕民:上半年,农哈哈集团的生产经营以播种机为主,共销售播种机4.5万台,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仓转式精位穴播机1.6万台,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出现“井喷”行情,销售1.4万台,同比增长120%。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的增长超乎预期,这主要得益于:
政府农机补贴力度空前加大,国补资金达到了40亿元,还有为数不菲的地方财政补贴。据了解,北方各省均已将精量播种机列入补贴目录,补贴额度不低于30%,补贴数量大多上不封顶,农民买多少政府补多少,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精量播种机的积极性。
不仅政府在补贴农民购买精量播种机,其实种子公司对此的补贴远远早于政府。农哈哈与世界著名种业巨头杜邦先锋联合推广精密播种始于2004年,并分别于2007年斥资200万元、2008年500万元,以1000元/台的标准补贴农民购买精量播种机;现在,不仅杜邦先锋,国内知名的种子公司,如北京奥瑞金、河南大众也纷纷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农民购买。好种子加好播种机,取得了1+1>2的效果,农民、种子公司、农哈哈获得了多赢的效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多管齐下的补贴有力的促进了精量播种的快速发展。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农资价格的飙升,倒逼农民种粮开始算经济账。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使用条播机,用种2.5千克/亩,普通种子以10元/千克计算,费用为25元,播种费用8元/亩,间苗成本5元/亩,合计为38元/亩;如果使用优良种子配合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则需种子4400粒/亩,费用为25元,播种费用8元/亩,无需间苗,费用合计33元。结论显而易见,精量播种比条播节省5元/亩,而且还可以增产3%-5%。
精量播种比条播可节省种子1.5千克/亩,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在全国普及,以我国4亿亩玉米种植面积计算,可节约粮食6亿公斤,这大约相当于120万亩良田的产量。在耕地面积紧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显得意义更加深远。
《中国农机》:这几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升、市场环境恶化的形势下,农机工业普遍步履维艰。请介绍一下近两年来农哈哈产品成本上升的具体数据?你们是怎样消化这些因素的?
张焕民:“生产早死,停产等死”,这句话可能有点夸张,但却是当前部分农机具企业的真是写照。原材料等生产成本的飙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农机具企业哀鸿一片。
今年上半年,旋耕机、秸秆还田机等农机具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飞速上涨的钢材价格可以说是一天一个价。以钢材为例,今年1月份,钢材价格为每吨3980元,到了6月份,钢材价格已经上升为每吨7600元,而焊管、铸件、无缝管这些农机具企业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材料成本都在暴涨;而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企业劳动力成本也增加了3%左右。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农机企业的销售费用也上升了很多,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占到了成本的20%,但是“水涨”,“船”却不高,进入政府补贴目录的产品,价格是2007年年末所制定,农机主管部门要求2008年不准调价,企业只能内部消化。所以,企业就出现卖出一台机器不但不赚钱甚至倒赔钱状况,而如果停产,企业就会慢慢失去市场,等待死亡。生产或停产都无法使企业摆脱困境,农机具生产企业陷入发展僵局。
目前,公司的秸秆还田机、播种机是生产越多赔的越多,原料成本涨价,原料投入原来占销售的收入66%~70%,今年成本再次增长,这已经突破公司利润的底限。
为了应对诸多不利因素,我们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内部挖潜,降低成本;第二努力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今年热销的精量播种机帮我们度过了困难。
《中国农机》:有观点认为,我国农机工业的基本面是好的,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未来我国农机工业将何去何从?
张焕民: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农业基础工程建设规模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加强,农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逐渐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力度逐渐加强,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了农业机械化上,农机工业发展势头较快。总体上讲,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推广、服务体系,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是,我认为农机业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农业装备开发难度大,农业装备制造行业的利润低,大部分企业研发能力差,“拿来主义”严重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另外农机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等状况。因此,我国农机工业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全部的市场需求。
我认为,农机业要取得更好更快的长足发展,必须要满足用户的市场需求、吸引用户,走质优价廉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幅员辽阔,“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农机的需求和使用也相差巨大,这就直接决定了各种层次的产品在我国都有市场。但总的来说,一方面是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节能、节约农机,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另一方面,农业机械要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农机作业精确定时、定量和定位,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降低作业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中国农机》: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对你们的影响有哪些?具体到每个劳动者来说影响程度如何?你们是怎样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劳动力问题的?
张焕民: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无疑将大大提高对劳动者的保护,长远意义则在于构建企业和劳动者的和谐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保护劳动者权利方面,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解决了一段时期的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短期化以及部分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一些行为。其次,对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劳动权益做了更明确的规定。第一,针对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问题,要求用人单位都要和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二,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要订立比较长期的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有效地避免了劳动合同短期化。第三,规定在劳动合同履行时,用人单位应当尽到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等法定义务。以上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有效保障。
《中国农机》:我国农机产品长期实行的是低价格政策,为的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实际上,农机工业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先行者。您如何看待农机产品的定价政策?
张焕民:价格是营销计划的重要问题。决定价格战略的因素有成本结构、竞争、替代品,消费者态度、企业和产品形象、分销渠道,以及法律约束、经济环境等。从这些因素考虑,目前,我国农机产品普遍不具备高价策略的特征。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偏低,购买力不强,价格过高,农民可以不用农机作业而由体力承担;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之间价格战此起彼伏。凡此种种,我国农机离高价策略尚有不小差距。
《中国农机》:我国农机工业长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产品趋同,技术创新能力差,竞争力弱。您认为这其中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从长期看,国家应给予农机工业怎样的产业政策?从哪些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张焕民:“我国农机工业产品趋同,技术创新能力差”这种说法,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第一,我国的农业的基本国情是分田到户,地块小而分散,不利于技术含量高的大型农机作业,换言之,技术含量高的大型机械没有用武之地,企业当然一般也不会去开发这样的产品;第二,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强国,这是大家的共识,农机作为制造业的一个分类,当然概莫能外;第三,“不开发新产品等死,开发新产品找死”,基本上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造成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缺乏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我认为,国家应当设立农机产业技术创新鼓励基金,扶持农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农机行业准入门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中国农机》:从2002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一轮农机热。你认为在这一轮发展中,哪些产品获得了发展?那些产品还有待发展?请分析原因?你认为这一轮农机发展对我国农机工业的启示是什么?
张焕民:我认为,这一轮农机热主要是主机得到了发展。与拖拉机、内燃机、收获机这些“大件”相比,播种机等配套农机具这类**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总给人一种“无所谓”的感觉,尽管它们是农民**亲密的伙伴,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却长期以来不为人们重视。
当前,我国各类拖拉机的社会拥有量已超过1500万台,配套机具拥有量不足2000万台;而国外,主机与配套机具的比例约为1:3。随着拖拉机的运输功能逐渐被农用车、汽车替代,拖拉机田间作业功能日趋回归,“重主机,轻配套”使我国主机与配套机具的矛盾非常突出。拖拉机配套机具的问题已成为农机行业议论的热点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农机具的研究其实并不比主机技术含量低。因此,我认为配套机具的发展应当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中国农机》:您认为,应怎样规范当前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既有利于农民,又支持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
张焕民: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但毫无疑问,购机补贴政策有力的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我认为,补贴改为退税,更为合理。机手购买农机可以自由选择,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和优胜劣汰的作用;购买后凭发票到税务部门进行退税,有法可依,公平合理。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