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巨野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情况的调研分析
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粮食稳产增产、节本增效、节能环保的集约化高效农业的新型耕作模式。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要从建设良好农业生态系统入手,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增长后劲。保护性耕作是利用还田机械或收获机械将秸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耕播种,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实现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近日,巨野县农机局对全县保护性耕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近年来,巨野县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把发展保护性耕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896台,玉米免耕播种机达560余台,小麦免耕播种机达1230台(其中固定道免耕播种机达39台);2013年完成玉米机播43万亩、玉米机收面积46.5万亩,建立千亩以上连片玉米机收示范园(点)16个,实施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达29.6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示范点6个、5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18个。其中,董官屯镇义和庄、柳林镇史屯农机科技示范园被省农机办评为“全省保护性耕作示范”先进单位。
1、以农机示范园我载体,推动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
在省、市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18个镇区(办)建立起一批高标准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其中:县级示范区一个,镇区级示范区20个,示范区面积达4.2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示范点3个、5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18个。在示范园区内以组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保护性耕作机具演示活动,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切实用看得见的典型、摸得着的事例引导农民,让农民亲身感受保护性耕作技术优越性和先进性,充分提高农民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认识,逐步掀起全县发展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的热潮。
2、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全程化农机作业
农机服务体系是推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支撑力量。我县自2007年以来共成立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服务组织80个,具体承担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任务。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广泛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活动,积极组织他们按照“五统一”订单“一条龙”服务模式,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跨区作业,有力地促进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的快速发展。2013年,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面积46.5万亩,创收4100万元,平均单机纯收入2.6万元。完成小麦免耕作业面积29.6万亩,玉米机械化直播43万亩,秸杆还田47.6万亩,累计实施农机深松整地56万亩。通过大力推广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既拉动了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等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也为我县农机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3、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新机具、新技术
2013年,我县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10万元,补贴机具4500余台,推动农民投资4300万元。在补贴工作中,农机部门合理调配高科技含量、新型、适用型农业机械,积极推广适合保护性耕作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等农机装备,并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保护性耕作机械倾斜,不断加大补贴力度和补贴范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保护性耕作的需求,全年共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146台,免耕播种机365台,秸杆还田机478台,大型拖拉机210台,深松机120台。
4、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为深化保护性耕作“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农机部门积极开展信息宣传工作。一是县农机局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保护性耕作进行大力宣传,努力营造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良好氛围。三是采取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发放明白纸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保护性耕作的重大意义,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面对面的讲给机手听,手把手交给机手做,努力提高机手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近年来,农机部门结合保护性耕作的开展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在黄金时段播放达40余次,赶乡镇大集8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3.6万余份。
5、加强技术指导,实施跟踪服务
为推动保护性耕作快速健康发展,县农机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保障。对于参加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实施系列化跟踪服务,免费技术指导,无偿维修,并实行岗位服务目标责任。为确保保护性耕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综合技术保障。
二、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效果
1、经济效益。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减少作业工序2-3道,降低生产成本20%-30%。玉米平均增产10%-15%。据统计测算,保护性耕作一年一作玉米亩均纯收入比传统耕作提高146.6元,我2007-2013年累计实施96万亩,增产粮食6720万公斤,增收节支1.4亿元,亩均节本26元,增效120.6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社会效益。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改变广大农民的传统种植习惯与思维模式,而且充分提高广大农民专业素质;尤其是广大农机户,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结合农机作业项目,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使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3、生态效益。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减少土壤风蚀70%-80%。减少土壤水蚀60%以上,降低地表径流56%,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高0.05-0.10个百分点,天然降雨利用率提高10%,化肥利用率提高20%,可有效减轻风沙扬尘及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
由此可见,保护性耕作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的风蚀,改善了生态环境;二是增强了作物抗旱能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三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四是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经过县农机局多年的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已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产增收,在我县推广保护性耕作已具备技术条件。但农业生产所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多,实施保护性耕作在1-2年内看不出明显的经济效益,需要做长期投入,建立长效机制来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全面推广。
2、地块小,作物种植不统一,影响机械推广应用。农民耕作的土地面积大小不一,作物品种及收获时间不同,造成机械作业效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推广进度。
3、传统观念和耕作习惯影响了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农民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好处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农民在没有看到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农机化技术的建议与对策
1、建立长效投入机制。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保护性耕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保护性耕作建设基金,扶持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其次是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周期一般为5-10年,因此,推广保护性耕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已经建立起来示范点,更要注重后期投入,保障示范点健康持续发展。
2、建立市场培育机制。在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点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的关系,注重市场的培育,通过行政推动,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市场培育,增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后劲。
3、建立宣传培训机制。在政府的支持下,分期分批对乡镇领导、村干部和农民骨干进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知识培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使他们成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推进力量,以保护性耕作知识的大培训,促进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大推广、大普及。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仅要发展,更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行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对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而,大力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就是我县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必将成为我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巨野县农机局张仰光邹爱芝)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