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2011年山西省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

山西省农机局 2011年01月20日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增强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为了明确2011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的任务目标、实施内容和推进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如期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2011年全省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00万亩。其中:太原3万亩、大同3万亩、阳泉2万亩、长治20万亩、晋城6万亩、朔州5万亩、晋中10万亩、运城20万亩、忻州8万亩、临汾15万亩、吕梁8万亩。与传统耕作比较,示范区粮食平均增产5%-25%,节本10%-30%,节能10%-30%。

  二、实施内容

  1.一年一熟玉米种植区

  长治、晋中、吕梁、忻州、太原、阳泉、朔州、大同等玉米秸秆可以全部直接还田的一年一熟玉米种植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人工摘穗收获玉米后保持秸秆直立(或机收同时秸秆粉碎)、秸秆粉碎还田、适度深松(隔2~3年深松一次)、浅旋整地(8-12cm)、免少耕播种、人工结合化学除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示范推广以下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1)人工摘穗收获玉米后保持秸秆直立(或机收同时秸秆粉碎)、秸秆粉碎还田(春季)、免耕播种或条带播种或旋耕播种、人工结合化学除草;2)人工摘穗收获玉米、保持秸秆直立越冬、条带播种或旋耕播种、人工结合化学除草。3)人工摘穗收获玉米(或机收同时秸秆粉碎)、秸秆粉碎还田、适度深松、冬(春)季灌溉、条带播种或旋耕播种、人工结合化学除草。

  忻州、朔州、大同等部分秸秆不能全部直接还田的玉米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人工收获后留茬(20cm以上)越冬、适度深松(隔2~3年深松一次)、春季灭茬整地、少免耕播种、人工结合化学除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示范推广人工收获后留茬(20cm以上)越冬、条带播种或旋耕播种或免耕播种、人工结合化学除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2.一年一熟小麦种植区

  运城、临汾、晋中、晋城等一年一熟小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收小麦后秸秆覆盖、秸秆粉碎、适度深松(隔2~3年深松一次)、浅旋整地(6-8cm、选择性作业)、化学结合机械除草、免少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机收小麦后秸秆覆盖、适度深松、化学除草、条带播种或旋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3.小麦、玉米(豆类)一年两熟种植区

  运城、临汾、晋城等小麦、玉米(豆类)一年两熟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收小麦后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或旋耕播种或人工点播玉米(免耕或旋耕播种豆类)、化学除草、人工摘穗收获或机收玉米(人工或机械收获豆类)、玉米秸秆粉碎、旋耕播种小麦(豆茬地免耕或旋耕播种小麦)、人工结合化学除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重点推广机收小麦后秸秆覆盖、免耕精量播种或条带播种玉米(豆类)、化学除草、人工摘穗收获或机收玉米(人工或机收豆类)、秸秆粉碎、条带深施肥播种小麦(豆茬地条带播种小麦)、人工结合化学除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4.小麦、玉米、豆类两年三熟种植区

  晋城、长治、晋中、吕梁等小麦、玉米、豆类两年三熟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收小麦后秸秆覆盖、旋耕播种或免耕播种豆类、人工结合化学除草、人工或机收豆类、留茬越冬、免耕播种或旋耕播种玉米、人工结合化学除草、人工摘穗收获或机收玉米、秸秆粉碎、旋耕播种小麦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示范推广小麦机收后秸秆覆盖条件下豆类条带播种技术、玉米秸秆粉碎条件下小麦条带播种技术、豆茬地玉米条带播种技术。

  5.小杂粮及油料作物一年一熟种植区

  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谷黍、莜麦、胡麻、豆类、马铃薯、向日葵种植区,大面积推广以下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莜麦、豆类、胡麻、谷黍、向日葵收割留茬越冬,第二年春季倒茬轮作、适度深松(隔2~3年深松一次)、表土耕作(选择性作业)、免少耕播种杂粮及油料作物、人工结合化学除草,隔三至四年可翻耕土地种植马铃薯。示范推广小杂粮及油料作物留茬越冬条带或旋耕播种技术、化学除草技术。

  三、推进措施

  1.重点抓好国家和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工作

  2011年要重点抓好阳高、繁峙、孝义、屯留、沁县、高平、尧都、绛县、平陆、阳曲、平定、怀仁、定襄、五台、太谷、临县、黎城、稷山18个国家保护性耕作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继续抓好尧都、襄垣、长治郊区、泽州、沁水、清徐、万荣、新绛、河津、文水、忻府、繁峙、大同、应县、平遥、榆次、太谷17个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和孝义、高平、潞城、屯留、长子、沁县、壶关、介休、襄汾、浮山、临猗、闻喜、永济、平陆14个省级保护性耕作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各地要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做好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快速、持续发展。

  2.全面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进步

  2011年在一年一熟玉米种植区的清徐、大同、怀仁、忻府、定襄、繁峙、榆次、平遥、寿阳、屯留、襄垣、长子、孝义、汾阳、文水15个县,建立15个玉米保护性耕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每个示范区面积1万亩。示范区要严格按照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作业,玉米播种行距统一为60厘米,收获全部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的尧都、襄汾、洪洞、永济、稷山、新绛、临猗、河津、平陆、闻喜10个县,大力推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配套技术,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要全部应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技术。各项目县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使用中,应重点用于对玉米标准行距免少耕播种和机收秸秆还作业进行补贴,进一步扩大玉米标准行距种植和机收秸秆还田面积。通过保护性耕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设,不断规范保护性耕作作业标准,提高玉米种植标准化程度和机收水平,推动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快速发展。

  继续加强多用途少免耕播种机和条带播种机的示范推广工作,重点是提高机具的可靠性、适应性和作业质量,解决推广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机具的普及程度。临猗、永济、平陆、万荣、新绛、稷山、高平、尧都、襄汾、洪洞、浮山等县要继续做好多用途少免耕播种机、条带播种机在小麦一年一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豆类两年三熟区的示范推广工作,不断扩大示范推广面积。大同、阳高、清徐、定襄、五台、繁峙、忻府、屯留、长子、怀仁、应县、孝义、文水、榆次、介休、平遥、榆社等县继续做好多用途少免耕播种机、条带播种机在一年一熟玉米、一年一熟杂粮区的试验示范工作,通过示范引导逐步扩大推广面积。

  在一年一熟小麦区开展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探索和完善一年一熟小麦保护性耕作杂草防治技术。2011年在尧都、襄汾、浮山、洪洞、平陆、万荣、新绛、临猗等县的一年一熟小麦区进行机械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各县要根据本地实际,引进和开发经济适用的除草机械,制定一年一熟小麦机械和化学除草技术规范,重点解决一年一熟小麦休闲期杂草问题,不断完善一年一熟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进一步扩大一年一熟小麦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面积。各市要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积极实施,把成熟的技术向更大区域辐射推广,不断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进步。

  3.努力把保护性耕作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011年省政府将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大同、晋中和运城市农机局及有关县农机局,要积极与当地政府及财政、农业等部门取得联系,大力宣传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把保护性耕作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1年在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榆次、平遥、太谷、大同、永济、临猗、稷山、新绛、闻喜9个县,建立高标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区18个,每县2个,每个示范区面积5千亩。各县要根据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制定2011年高标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组织实施。

  4.加大保护性耕作与农机深松整地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项目整合力度

  2011年全省将继续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并开始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补贴项目,各有关项目县在编制保护性耕作项目规划、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时要与上述两个项目紧密结合。在项目实施中,资金要进行打捆使用,技术要进行有机串联,切实把深松整地、玉米机收技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投入和技术整合力度,促进保护性耕作健康、快速发展。

  5.进一步做好全省保护性耕作项目的检查考评工作

  按照《山西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考评检查办法》要求,继续对2011年全省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及各市保护性耕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考评,检查考评排序结果向全省通报。对于优等省级重点项目县,推荐上报实施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对于劣等省级重点项目县,降级执行省级示范项目或取消项目执行资格;对于优等省级示范项目县,升级实施省级重点项目;对于劣等省级示范项目县取消项目执行资格。通过对保护性耕作项目执行情况的检查考评,建立争先创优、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和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发展机制。

  6.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实施保护性耕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把保护性耕作列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当地政府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常抓不懈。各市及项目县要成立领导机构,实行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实施方案,层层签定项目实施责任书,项目任务目标、实施内容、质量标准、奖惩办法等要做到明确可行,确保项目任务目标如期完成。

  7.继续加强对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农民的技术培训

  根据2011年发展保护性耕作任务目标,全省计划培训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的农民、农机手20万人。各市分解指标分别是:太原0.8万人、大同0.8万人、阳泉0.4万人、长治4万人、晋城1.5万人、朔州1.2万人、晋中1.8万人、运城4万人、忻州1.5万人、临汾2.5万人、吕梁1.5万人。省局将继续通过现场培训会和举办培训班的形式为各市和项目县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人员。各地要在开展不同形式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编写、制定和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实施要点和机具操作规程等培训资料,并印发给项目区每个农户和农机户,确保示范区每户一册;要以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机具演示会以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保护性耕作知识,重点抓好春、夏、秋三个作业季节对农机手的机具操作培训和作业中的技术指导工作;鼓励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与农民之间、机手与机手之间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活动;要保证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农民、农机手至少接受一次以上技术培训。通过宣传培训使示范区广大农民基本掌握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点和操作要领。

  8.多渠道争取和筹集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

  各市及项目县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发展保护性耕作项目的支持,省、市、县三级投入资金按1:1:1配套;在安排国家和地方购机补贴项目资金时,要向保护性耕作项目区倾斜并实行优惠政策,加大免耕播种机、多用途少免耕播种机、条带播种机、深松机等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的资金补贴额度;各项目县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农业机械和保护性耕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与财政、农业部门联系,争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发展项目的资金支持,努力把保护性耕作纳入这些项目的建设内容,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项目资金整合;要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其它社会力量投资发展保护性耕作,进一步加大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投入。

  9.积极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总结与信息交流工作

  各市及项目县要认真总结本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效果、不同技术模式的试验示范情况、项目组织管理经验、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先进典型等,并把这些成果、经验及典型材料,通过电视台、电台、网络、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导,以达到各地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要积极支持广大技术人员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研究,鼓励他们撰写保护性耕作的培训教材、学术论文、工作研究、试验报告、技术总结等文章,不断丰富和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