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风逆向思维抢抓发展机遇
5月18日,是时风集团成立16周年的日子。这一天高唐县城的马路忽然显得狭小了,时风集团依次排开的16辆迎宾大巴,加上喧天的锣鼓声,使这个小县城一下子热闹起来。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集团邀请了800多名供应商代表来到企业参观,目的是想让他们也一起来分享时风16年发展的成果,增进供需友谊,加强战略合作,共谋科学发展。他指出,在过去,人们之所以常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这是因为传统的火车只有车头有动力,跑得快慢取决于车头拉动力的大小。而现在的“动车组”采用了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自身都有动力装置,行驶的时候车头在拉动,车厢自身也在驱动,所以速度就很快。他希望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双方能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真正达到合作双赢。
时风速度
“牛市考验人的胆量和判断,而熊市考验人的积累和耐心。”刘成强说,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2009年度经营指导思想是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
为此,刘成强号召公司3万员工顾全大局,顽强拼搏。应该说,天道酬勤。在1~4月份,时风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了不减薪、不减员的逆势发展。而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三次报道了时风集团。
相比于此,时风发展的速度更是让记者敬佩。1993年5月18日,时风集团成立之初全部资产才4200万元,在三轮车行业排名14位,列在南京金蛙、山东巨力、安徽飞彩等之后,在行业内算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但十余年过后,市场大浪淘沙,不少当初叱咤江湖的企业或消逝,或风光不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生存和发展的规则。气候的变迁会为物种的进化带来飞跃,不能适应新环境的生物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会进入蓬勃的发展时代。企业也是如此,每一次经济周期的替换,也会筛选出适合发展的企业。
2008年时风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2.7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16年,集团公司的资产较1993年成立之初增长了140倍,主营收入也增长了280倍。现在集团公司已形成年产农用汽车110万辆、拖拉机30万台、轮胎880万套、联合收割机5000台、电动汽车2万辆、发动机120万台的生产能力,是全国**大的农用汽车生产基地。连续6年居中国农机工业百强企业第1名。
“机”大于“危”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刘成强认为,对农机行业而言,发展的机遇也很大。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2009年国家将通过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等方式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这对于农机企业,特别是时风集团而言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因为国家农机补贴和汽车下乡政策与时风都有密切的关联。1~4月份,时风中大型拖拉机产销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联合收割机今年预计产销量将达到4500台,同比增长200%,2010年时风计划产销联合收割机6000辆。
刘成强认为,汽车下乡政策为时风轻卡汽车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为相对于以城市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众多汽车厂商来讲,时风对农村市场**熟悉,对农民的需求也**了解,在汽车下乡政策的落实上也处于优势地位。他介绍,目前时风集团已有21个型号的轻卡汽车产品列入汽车下乡的范围。为落实好这一政策,公司将在营销领域大力开展时风汽车“三下乡”活动,即“产品下乡、技术下乡、服务下乡”,建立健全的营销网络,争当汽车下乡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他给中国工业报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今年春季,全国大面积遭遇旱灾,温家宝总理在河南田间地头视察时,看到有农民用时风三轮汽车灌溉,便问一位农民:三轮汽车好不好?在听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他又问:如果你把三轮车卖掉,国家给你补贴,你会买什么车。农民回答,当然还是要买三轮车。刘成强说,事实上,三轮汽车的功能多样性和便捷性是轻卡等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对广阔的农村市场来讲,农用汽车仍然大有前途。而时风集团能够发展,关键也是选对了三轮车这个好产品,16年过去了,时风三轮车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很多农民因三轮车而发家致富,很多配套客户因为三轮车而发展,而时风的所有新产业也都是在三轮车产品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说胡锦涛书记在视察时风时也说,不要把农用车干成汽车,农民买不起。
刘成强告诉记者,低价并不是说可以降低产品的质量,低价格也可以高享受。时风追求的是让用户以农用汽车的价格,体验到更高的享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