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无形的手”怎么动?

司宁博 2009年05月12日

  作为一种宏观调控,农机补贴政策作为“有形的手”的调节市场功能非常显著;相较而言,“无形的手”的市场规律却被边缘化了。

  由于农机补贴政策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要取消农机补贴制度呼声一度很高。但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大家发现农机补贴制度除了对市场具有拉动作用外,还保障着行业的稳定发展。于是,一个新的话题蔓延开来———如何在农机补贴制度下发挥市场的有效性?

监督力度要加大

  无论是40亿元,还是130亿元,农机补贴的额度无疑都是一笔巨款。面对这么一大笔资金,难以保证有个别人不为之动心。近年来,困扰农机行业**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弄虚作假套取资金。

  套取资金的方法有跨区倒卖机器、做假账等。由于各地的农业结构不同,对各种产品的补贴力度也不一样,使跨区倒卖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某型号拖拉机为5万元,在A省份的补贴比例为30%,在B省为50%。那消费者从B省购买了机器,再以与A省同型号机器相同的价格倒卖给A省拿不到补贴机的用户,那这个倒卖者就可以从中获利1万元。

  尽管根据规定,用户在补贴产品购入两年内,不得转卖机器,然而这些事情在个别地方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倒卖机器者的一个借口就是“跨区作业”。当农机管理部门上门检查产品是否还在用户手中时,倒卖了机器的用户会说,产品出去进行跨区作业了。我国农村幅员辽阔,有的县东西跨度就有200公里,把每一台补贴产品落实到位实属不易。

  做假账。在极个别地区,部分不法分子勾结起来,利用农民的淳朴,给他们很少的钱,购买机器后,再被倒卖者买走,从中渔利,更有甚者干脆与个别厂家串通,尽管整个交易过程中少有产品买卖过程,却在私底下分了补贴款。

  据一位业内专家介绍,有些产品本身也存在被套现的漏洞。比如,有些地方对小麦收割机的需求比较大,然而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这类机器不予补贴。于是“两用机(即互换割台机)”就在这些地区备受青睐。然而由于不少用户在购买了这些机器后,实际用途只是用来进行小麦收割。有的企业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就对配备的其他割台进行回收,使用户拿到手的实际就是一台名副其实的小麦收割机,然而在执行补贴制度时所报的名目却是“两用机”。这种情况完全忽视了相关政策、规定的严肃性。

  为确保农机补贴政策的顺利落实,保障市场有效性运行,有关部门不仅应加大对农机的管理力度,确保买到机器的确实是农民或合作组织;同时还应使补贴农机符合不同地域农民的需求。

农机部门职能要变化

  农机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农机补贴制度在执行时,涉及到的管理人员众多。农机流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张华光认为,人的意识在政策操作过程中体现得太多,会影响政策实施的客观性。

  因此,近年来才发生了一些被查处的违法事情。前不久发生的一起案例中,一位基层农机局长落马,责任全都指向了他一个人。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农机管理部门的收费行为很难讲是由这位局长一人确定的,这句话确实意味深长。

  产品进入目录的环节是腐败**容易滋生的环节。由于企业想要让自己的产品上目录,经销商想要具备销售补贴产品的资格,用户想要有权买补贴农机……这些环节都为个别人获取利益提供了可能。

  再者,有关定价权。本着“适当盈利,让利于民”的原则,农业部规定,农机产品一旦进入补贴目录后,企业不得擅自改变产品的价格。然而,随着市场情况日趋复杂,放开定价权的呼声越来越高。

  特别是去年年中,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而产品由于进入了补贴目录,却不能提价,使得企业两头受阻,苦不堪言。特别是旋耕机等利润率较薄的行业更是发出了“行业死亡”的呼喊声。

  从某种意义上讲,难以确定产品价格的根本原因仍在于我国农机市场的需求太大,目前的补贴额度无法满足全部市场需求。只有通过确定产品价格和补贴标准的方式,才能保证补贴款能用到**需要的地方。

  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王金富说,政府管理部门完全不必担心放开定价权会导致市场竞争混乱。企业如果将产品价格定得过高,必然失去一定的市场份额。农机管理部门应该以服务机构而非权力机构的面貌出现,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市场中的功效。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