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宗锦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中国农业新闻网 2018年06月13日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发表主旨演讲。本网记者叶晓宁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既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方略,也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思路与路径。在此,我着重就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点意见。

  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循环、产加销一体、农文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明确了相关具体要求,这标志着党的“三农”工作理念的又一重大创新。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2016、2017、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引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财政支农资金要与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挂钩。这些年来,各地各部门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政策落实,实施支持项目,加强示范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兴起。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提档升级,2017年加工产值达21万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2年的1.9:1提高到2.2:1,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延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兴起,2017年营业收入达6200亿元,吸纳了900多万农民就业,拓展了农业多功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截至2017年底,农村网民规模累计达2亿多,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2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600多亿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农资供应、产品集聚、物流配送等广泛开展,2017年产值超过2000多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出现,累计达到35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企业主、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双创人员累计达到740万人。同时产业融合机制不断深化,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为主要形式,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但从总体看,还存在着产业链延伸不够,价值链提升不充分,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认识还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党的“三农”理论和政策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迫切要求。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进行有效的衔接。

  二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可以创造出更多新型业态,产生更多增值的环节、增加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增长点;可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户分享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后的增值收益。

  三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途径。可以吸引现代生产要素,构建产业跨界融合的产业体系,将传统产业改造成为现代产业;拓宽传统“衣食农业”的狭窄发展领域,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和价值整合,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激活城乡闲置资源、闲暇时间和闲散劳力,同时吸引城市和工业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之间资金、人才、信息和产品双向合理流动和平等交换,构建以工促农、工农互惠、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总体思路上,要按照“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的总体要求,以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基础,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组合供应链为关键,以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促进产业兴旺和城乡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基本原则上,要坚持利农惠农,尊重农民意愿和创造,强化企业和农民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分类施策,发挥资源优势特色,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融合模式。坚持市场导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引导各类企业与农民共建产业融合体。坚持以绿色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基本路径上,一要多主体培育。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经营体系,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融合项目,激发多种主体生机活力;二要多业态打造。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以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为引领,促进产业相互渗透和交叉重组;三要多要素发力。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生产体系,将产业发展由依靠单要素发展转变到依靠资金、技术、管理、企业家等多要素协同发力上来;四要多利益联结。积极发展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构建多种类型的融合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五要多模式推进。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产城(镇)融合型、农业内部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型、新业态向农业渗透型、园区前延后展型等多种类型。

  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一,以落实政策为重点引导融合。继续推动落实国办《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93号)、《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和农业部等14部委《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农加发〔2016〕3号)精神,推动扶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继续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争取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科技、信息、人才、运输等政策支持。联合有关部委制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若干政策,促进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扶持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继续与农发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优惠信贷支持。

  第二,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促进融合。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双创的总体思路,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培育主体、强化服务、树立典型,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企业主、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繁荣农村经济。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乡村休闲旅游等服务业,以及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健全双创推进协调机制,召开现场会、对接会,引导双创与优势区域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接。“农村双创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利用3年时间培训40万名农村双创人员和导师。

  第三,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支撑融合。促进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实现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和产业集群。做优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发展设施条件,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大力支持发展初加工,全面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积极推动综合利用加工,不断增强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做活农村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推进休闲旅游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发展集聚化、服务规范化,提高中高端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打造产业融合领军型企业,鼓励一批在经济规模、科技含量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具有引领优势的企业突出主业,带动产业链前延后伸,挖掘各环节潜力,创新多种业态,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第四,以树立典型为示范带动融合。注重典型引路开新局,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总结产业融合发展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典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模式。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典型范例的宣传推介,特别是主食加工示范企业、中央厨房典型模式、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典型模式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基地)等的宣传推介。大力宣传推介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市)、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精品线路和景点,大力宣传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推介一批全国农村双创典型范例、优秀带头人和企业家。

  第五,以公共服务为手段推动融合。推进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展示展销、科企对接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咨询、融资信息、科研开发、人才对接等公共服务。创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基地),打造一批融合先导区和示范园。加快制修订一批农产品加工标准和追溯标准。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分类分层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建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设计研究中心、规划中心、创意中心,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网络营销服务平台。办好农事节庆活动和全国乡村休闲旅游大会。打造农村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村双创园区(基地)建设,推动市县政府设立联合服务窗口,依托现有的各类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园区(基地),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创业创新场所和高效便捷服务。通过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蓬勃发展。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