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农机化发展迎来黄金期
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障粮食产能持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确立。五年来,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2017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1%,较2012年增加6.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2个百分点,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进一步确立,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五年来,大功率、高性能的动力机械,多功能、复合式作业机械不断投放市场,小型、低水平机械逐步退出农业生产。五年间,全省大中型拖拉机增长34%,保有量达到45.3万台,80-100马力拖拉机成为近年来热销机型;联合收获机械拥有量达到28.3万台,增长57.8%,其中玉米收获机械达到7.5万台,增长105%。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成为市场主流,背负式逐步退出作业市场。水稻插秧机械、花生收获机械技术成熟,得到大规模应用。高效植保机械、烘干机械快速发展,2017年新增农用飞机372架,保有量达到1166架;新增烘干机570台,保有量达到2360台。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持续提高。
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发展。农机化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加快拓展,各类新型主体不断涌现,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五年间,农机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质升量增,由2012年的4500个增加到2017年的6700个,增长48.8%。农机合作社有力引领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有效地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规模化推广,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农机合作社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
四是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新突破。在土壤耕作、小麦生产全程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2017年全省玉米机收水平达83.1%,增长31个百分点;水稻机收率达86%,增长10个百分点,水稻机插率达34%,增长23个百分点。花生机收实现优势区域重点突破,机收率达45%。林果、蔬菜、花卉生产设施装备加快应用,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的一些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五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安全河南”示范单位创建荣获先进单位称号。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部级49个、省级38个,巩固了“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和依法行政活动,提升农机监管服务水平,拖拉机“三率”(检验率、驾驶员培训率、拖拉机挂牌率)水平提高20%以上。未发生一起死亡在3人以上的较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农机化助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五年来,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压使劲,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第一,持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按照农业部“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补贴工作要求,进一步压缩补贴范围、降低补贴标准,并实行限额与比例双控,为敞开补贴创造条件。从整体实施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认真落实省财政资金对重点农业机械购置奖补政策,有效促进了高效植保机械、粮食干燥机械、打捆机械、插秧机等重点农业机械的发展。五年间,全省共组织实施农机补贴资金87.45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81.515亿元,省级资金5.94亿元,补贴农机具744287台(套),受益农户507234户。2017年,全省新增大中型拖拉机2万多台、收获机械1.8万台,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第二,持续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推进。每年“三夏、三秋”期间,各地农机部门紧扣重点农时,依托农机合作社,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合同化作业,推广复式和一体化作业模式,精心组织机收会战,组织各种农业机械400多万台投入夏秋生产,充分发挥农机在抢农时、保丰收方面的作用,保障小麦和玉米的适时收获,实现收种同步进行。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在夏秋两季中的作用,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80%以上,有力支持了秸秆禁烧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全省定位小麦、玉米、水稻、花生4种作物,以组织关键农时作业为抓手,采取召开推进行动现场会、成立专家指导组、公布示范县等措施,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济源市成为我省首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全国示范市。2017年全省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93%、76%和59%。
第三,着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薄弱环节进一步弥补。一是围绕提高玉米机收水平,加大玉米联合收割机推广应用,2017年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7100台,总量达到8.17万台,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围绕提高水稻机插水平,对水稻插秧机实行省级财政累加补贴,新增插秧机1787台,增长35.4%,总量达6835台;水稻机插率达36%,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围绕提高花生机收水平,加大花生收获机补贴推广力度,新增花生收获机3737台,增长5.9%,拥有花生收获机械6.67万台;机收率达45%,提高6个百分点。四是认真组织深松整地作业,2017年完成深松整地1200万亩。五是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在全省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5个,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918万亩。
第四,切实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新型农机服务主体进一步壮大。一是加强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重点围绕全国示范社创建活动,带动全省“五有”农机合作社建设。发挥省财政500万元扶持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农机合作社服务设施、办公条件改善。二是推动农机合作社与“工商资本下乡”对接,与其他实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成立合作社联社,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三是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对接,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焦作市现有农机合作社均承担了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漯河市探索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在高标准粮田方,取得良好效果。
五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措施,农机合作社建设再上新台阶。2017年全省农机合作社达6700个,较上年增长3%,其中,创建全国示范社17个,省级示范社98个。全省农机合作社共拥有农业机械37.6万台套,总收入达93.6亿元。在小麦、玉米、水稻机收、深松整地等重点作业环节,农机合作社承担和组织开展的跨区作业量均在80%左右。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市场主体,成为保障粮食丰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支撑,成为支持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第五,努力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抓好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连续五年实施了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每年全省补助资金1200万元,对农作物播种面积20万亩以上、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队伍、财政供给符合要求的112个县(市、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补助,强化了农机推广公益性定位。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机械产品质量鉴定改革。着力抓好“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部级能力提升工作,努力提升农机检测鉴定能力。三是加强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开展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及时处理农机质量投诉,促进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维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四是持续抓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依法对拖拉机驾驶培训行使管理,2016年办理18所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变更的审批,注销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10所,提升了办学机构质量。积极组织农机职业技能开发,2017年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1219人。每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40多万人次,农机化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五是加强农机信息化建设。目前,我省“农机直通车·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及手机客户端用户达2.8万,100多万亩深松作业实现互联网在线监测,农机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许昌、信阳等市的“互联网+农机”建设受到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
第六,扎实做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思想,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农机化工作之中。紧紧围绕保障农机化安全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知识宣传、监理队伍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了农机行业安全生产平稳态势。以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安全河南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大监管力度,初步形成了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全力推进农机化事业迈向新征程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省农机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实现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矛盾新战略,科学把握“三农”工作及农机化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整体把握农机化工作新要求新任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需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动力支撑。当前,我省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畜力为主转变为以机械作业为主,农机化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农业生产对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更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机械化生产日益增长的新需要。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省农机系统党员干部要把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结合起来,原原本本学报告,原汁原味读党章,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争当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