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未来补贴以定额为主 行业低迷是暂时现象

农机化导报 2017年07月17日

  7月11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安徽辰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农集团装备有限公司、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17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六届五次理事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出席会议,并以《当前农村经济形势、农业及农机化发展趋势及支持政策》为题,为与会人员就当前农机行业发展的形势以及趋势作出重要报告。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主任王金会、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刘敏、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恒新、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报告中,李伟国透露,目前,农业部、财政部正在加紧研究2018—2020年购机补贴政策,力争于今年底出台。在谈及业内极为关注的购机补贴是按比例补贴还是按定额补贴时,他表示,未来三年国家还是以定额补贴为主,因为按照比例补贴可能会整体拉高农机产品市场价格。但同时,他也强调,为防止造成资源浪费、市场价格扭曲,定额补贴也不会定得太高。

  李伟国指出,农机购置补贴总的方向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适应整个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包括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第一,要更多地聚焦当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更好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者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为了促进我国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在补贴的对象上还是要以农民为主,包括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第二,围绕中央财政政策和重点,解决全局性问题。一方面保证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安全,另一方面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适应结构调整需要,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适应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发展要求。在聚焦这些范围的同时,继续大力推广敞开补贴。对于小众的农机产品需求更多的是靠地方财政支持。

  另外,在放权和严管上要加强研究,适当放权,同时严格落实责任,继续加大对违规的惩处力度,生产企业违规。

  对于我国当前的农机化形势,李伟国用了“喜”和“忧”两个字来总结。“喜”表现在,我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情况形势喜人。李伟国说:“有几个数据能够印证。一是,近几年我国农机化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全国耕种收整体水平连续十多年增长在两个百分点以上,2016年,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65%以上。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从耕种收向其他环节如植保、烘干等环节延伸,养殖业的农机化水平也有一定程度提高。二是,农机化生产受到各地政府重视。这两年,不少省份把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列入相关责任考核体系中。第三,从今年刚刚过去的‘三夏’生产来看,农机化也表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冬小麦机收水平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夏’机收整体进程缩短一天。另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机械化技术水平不断上升。据统计,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85%以上。这样可喜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也跟秸秆机械化利用技术在基层得到大力推广有关。”

  “忧”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我国在很多领域找不到合适的机械以及合适的技术,李伟国表示,这是当前我国农机行业**大的担忧。另外,从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发布的市场景气指数来看,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整个制造业从前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从今年前6个月补贴资金实施情况来看,总体要比去年使用量减少了六七个亿,目前登记在册的有40多个亿,往年到这个时候,补贴资金使用量通常在50个亿左右。尽管如此,李伟国认为,我国农机行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适度下降回归属于正常现象。据他分析,去年农机国二国三切换,等于提前消费了一部分今年的市场份额。另外,农产品特别是玉米结构调整,玉米价格下降,致使整个农业效益一起下降,农民收入减少,也推迟了一部分更新消费。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今年上半年农机市场的低迷。

  在报告中,李伟国强调,在传统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非传统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一方面确实是农业结构在发生调整变化,另一方面,也要求农机制造企业、流通企业面对这种新形势,要深入调整。“农机市场现在的困难,总体来讲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农机化未来潜力巨大,农机企业发展机会很多。当然,机会不会主动地给每个人,是给有准备的企业。”李伟国说。

  对于未来农机化发展,李伟国用两句话概括:一是未来农机代替人工的势头不可阻挡,农机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发展步伐会相对放缓。二是,农机制造业、农机流通业、农机管理推广等所有相关部门都要加快实现供给侧改革,重点在扩品种、拓服务、提质量上下功夫。

  他指出,作出上述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城镇化、工业化大背景下,农业劳动力下降是一个不变的趋势。新生代适龄劳动力从事传统农业劳动的意愿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只有依靠机械化。也只有依靠机械化、智能化才能解决农业劳动的舒适性、体面性,才能更有效地吸引新生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第二,在农业国际化背景下,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也需要机械化。人工成本高、经营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严重降低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益。要提高生产效益,一方面会在规模经营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会在推广全程、全面机械化上下功夫,机械化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农机化趋势不可阻挡但发展步伐会放缓,李伟国在报告中做出了解答。他说:“要高水平的发展,难度必然加大,发展速度肯定会下降。当前,我国机械化在很多领域都是空白,与国外差距很大。以前,我们照抄照搬国外的一些东西,模仿别人,现在基本上好干的都干完了,剩下的都是不好干的。另外,现阶段农机化发展放慢跟我们农业生产特殊性以及农产品消费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在我国,农业自然条件有限,小规模经营将会长期存在。从农机整体技术水平上来看,无论是研发技术储备还是应用技术储备都存在很多不足。这些原因将导致我国农机化发展步伐放缓。”

  在报告中,李伟国介绍了我国农机未来重点发展的四个方向。一是全领域发展。要从适合农业生产结构转变、适合农业技术调整的角度来拓展农机装备的品种和农机化技术;二是全产业链发展。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个方面,延伸农业生产链条;三是智能化发展。通过智能化实现农机装备操作便捷化和精准化,吸引新生代农民,增加农业劳动体面性;四是农机化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一方面解决当前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不专业带来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他表示,农机化服务组织不一定集中流转土地,但是可以通过专业的社会化服务例如进行统一耕种、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等,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这样也能提高农机装备利用效率。

  李伟国强调,实现《工业制造2025》,特别是在优质农机产品供给上,要以优质企业创新研发为主,配合国家出台政策支持,真正推动农机制造业装备水平提升,解决农机装备由无到有,由能用到好用。要着力加强农艺农机融合,加强部门间整体统筹,特别是标准化农田建设,要把机械化作业考虑其中。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