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3926万吨,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属于丰收年。近年来,粮食连年高位增产,粮食产能不断巩固提升。同时,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已经上升到与提升粮食产能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加强粮食干燥与储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然而在粮食干燥与储存方面仍然存在瓶颈制约,造成粮食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粮食收获后因晾晒不及时、晾晒不当、储存方式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粮食虫害、鼠害、霉变、发芽,每年损失粮食在5%左右。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四点建议:
资料图
积极推进粮食烘干机械化。加大烘干设备研发力度,有效整合产学研、管推用等各方面资源,加强技术研发攻关,开发出更多的性能稳定、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的通用机型。坚持收获与烘干相结合、分散烘干与集中烘干相结合、固定烘干与移动烘干相结合,根据不同区域能源条件、不同粮食烘干方式,科学合理确定煤、电、油、秸秆、太阳能等能源,充分利用自然光风、秸秆资源,降低烘干成本投入。着力打造一批粮食烘干示范基地,建设若干区域性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努力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特别是在粮食收获季节遭遇连阴雨天气时,充分发挥好社会烘干设备资源的战略储备作用。
有效解决粮食晾晒问题。有的农民习惯在小麦蜡熟期收获,这个时期收获的小麦麦粒皮薄、蛋白质含量高,但含水量较大,一般在17%左右,必须晾晒或烘干后才能储存。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为30-40%,也需要晾晒风干。对于种粮大户,可利用承包地建设简易的晾晒场,将耕地平整压实后晾晒、囤放粮食。粮食晾晒、囤放完毕,再对晾晒场地进行耕起,错季种植相应的粮食或蔬菜。在新农村文化体育场地建设中,建议统筹考虑粮食晾晒问题,做到既可满足村民文体活动需要,又可用作粮食晾晒。因地制宜划定一部分乡村公路作为临时晾晒点,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为农民晒粮提供便利。
持续改善粮食储存条件。积极推动农户科学储粮,引导农户建设简易储粮仓、自然通风仓、彩钢板组合储粮仓等“小粮仓”。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建设小型粮食仓储设施,购置新型储粮装具,改善农民口粮储存条件。充分挖掘现有粮食仓容潜力,整合利用仓储资源,鼓励国有储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利用好闲置的仓储资源,为周边种粮农户提供仓储服务。鼓励和引导粮食储备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粮食经销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实行粮食订单烘干和订单储存,打造成为“粮食银行”,探索粮食产后统一烘干、加工、储存、销售的经营模式。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探索实施储粮专项补贴,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烘储仓、自然通风仓等初加工设施进行专项补贴,国家现代粮食物流专项资金、国家千亿斤粮食仓储资金等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对研发生产粮食烘干机械设备的农机企业,要在税收减免、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大粮食烘干机械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烘干机械补贴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烘干机械实行累加补贴,拓展粮食烘干设备购置补贴范围,有效解决农民“买不起”的问题。在保障机械烘干建设用地方面,对符合设施农用地条件的粮食烘干设备及库房用地,按照农用地标准及时审核解决。建议将粮食烘干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优先予以保障。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