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耕作模式”——代耕代种给予农机具企业的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当前来看,土地流转正在进一步加速,代耕代种代收模式(简称三代)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支撑,是解决农业生产“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重大问题的现实途径,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代模式之前,农村各家各户分散经营,耕作模式较为随意、盲目,比如行距问题、品种问题始终不能统一;三代模式之后,分散经营的情况得以改善,一般一个村子的地可能交付了三五家农机服务合作社来种,这样,耕作模式显然由这些农机服务合作组织来实施。这里面蕴含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耕作模式,怎么来定?
笔者认为,分散经营导致的千变万化的非科学模式结束,农机服务组织成为选择并批发耕作模式的重要力量。更直接点说,这里的耕作模式主要决定因素为耕整种三个环节,后面的植保和收获的区别性不大。举例来说,收获小麦后,是深松,旋耕,还是翻地,以及如何组合运用?采取什么播种方式,每亩株距、密度几何?整体来看,是要采取秸秆全覆盖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方式,还是要秸秆打捆运出后再考虑耕播问题?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
显然这需要利益**大化原则,即保证地力的产出**大、**优。比如吉林地区主推的免耕播种模式就给农户带来了较好的收益。在耕作模式的问题上,农机服务组织依靠农机具来实现。一方面,农机服务组织对适应当地的耕作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和偏好;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说,农机具承载了相当程度的耕作模式实施功能。更直接一点说,农机具是前台产品,而耕作模式是后台背书。在耕作模式这个问题上,农机具企业应具备一桶水,才能交付农机服务组织一碗水。
也就是说,农机具企业应该充分设计耕作模式的基础上服务于农机合作社组织,进而服务于农机合作社服务的农户群体。简单的说,农机具企业应该充分掌握农艺,编制适应于不同地区的耕作方案:黄淮海两熟区怎么办,东北一熟区怎么办,哪里适合保护性耕作,哪里适合翻地,平作还是垄作,需不需要覆膜等等。其核心的一点就是,为农户提供降本增效的耕作方案,打破地力产出的天花板。在这个基础上,由农机服务组织将耕作方案批发给农户,实现科学种田。
农机具企业不应该只研究机具,更应该深入到农艺环节,研究耕作方案,这是三代模式给予的转型升级的新窗口。笔者曾在《久保田并购大平原PK约翰迪尔收纳满胜,到底在争什么?》一文中指出:农业机械化不止于节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更应当注重开源(做蛋糕)——提高地力产出。笔者认为,随着约翰迪尔和久保田对农机具企业的并购完成,标志着世界级农机企业在中国以及世界开疆辟土的抓手转向全面提高地力产出,农机农艺融合下的动力机械与机具配比正是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同时还要注重区域适应性(耕种模式)要求下的机具多样化发展。浅显一点说,怎样种地才能丰产,不同区域、不同方案、不同机具。通过真正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出具耕种方案,提高地力产出,农业机械化全面转向“做蛋糕”模式。
这也给农机流通环节提供了转型了思考,流通企业应该主动优化自己的服务模式,从一次性销售走向后市场转型,同时更应该注重主动研究适合当地区域的耕作方案,与农机具企业一起为提质增效的科学种田事业努力奋斗(尤其不要只重视拖拉机、收割机等整机产品,更应该快速将农机具产品的代理和销售作为自身业务发展的重要抓手)。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农机行业的产品设计、营销模式、并购策略、海外设厂云云全部属于战术层面,****的王牌战略即为比竞争对手给予用户更多价值。只有我们的服务对象获得更大的价值收获,我们才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对于农户来说,哪个农机服务组织批发来的耕作模式**有经济账,他就会选择哪个农机服务组织,进而选择哪一耕作模式背书的农机具品牌和产品。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基本已经解决了薄弱环节的问题,更精确一点说,在地力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机械化程度都得到了有力提高。但是,当前的农业机械竞争已经到了真正提高地力产出的时候了,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性能PK,更重要的是看谁更能够把握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意义,也就是说能算到账、赚到钱,找到**合理的产出效益。笔者认为,农机具是打破地力产出限制的有力法宝,是推进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有力抓手。这也是践行十三五规划中“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落实。进一步讲,这也符合东亚模式下的农机化思考,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兹事体大,久久为功。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