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机手徐永山与洛阳“东方红”:搭档45年 “人机情未了”
徐永山试驾新一代“东方红”履带拖拉机,连声称赞“‘老伙计’的‘后辈’一样好使!”
45年前,吉林人老徐遇到了洛阳来的“老伙计”,一起耕地种田,配合得再默契不过。“老伙计”干起活儿来不辞辛苦,有了“老伙计”的协助,老徐当上了先进,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接见;这些年,老徐把“老伙计”照顾得也非常好,虽然5现在要“退休”了,还能时不时“发挥余热”……
40多年弹指而过,从而立到古稀。前不久,75岁的老徐终于第一次来到“老伙计”的家乡——洛阳,圆了自己多年的梦。
老徐是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镇石柱沟村村民徐永山;“老伙计”是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拖)生产的一款经典履带拖拉机“东方红-75”。
昔日同“奋斗”
老徐是在30岁那年遇到“老伙计”的。
1970年,石柱沟村大队引进了一台崭新的“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徐永山被分配做了驾驶员。自此,一人一机就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一干就是十几年,春天耙地,夏天蹚地,秋天翻地,再加上播种、为修建水利工程拉土拉木头……从来没闲过,也从来没修过,喷油嘴都是原装的。”老徐得意地说。
1980年,时任农机部部长项南在《中国农民报》上专门撰文《假如都像徐永山》指出:
按规定,耕1亩地用的油,不能超过0.8公斤,不少机车超过了1公斤,而徐永山只用了0.65公斤;
按规定,耕1亩地,作业成本不能超过0.8元,有的地方超过了1元,而徐永山只需0.4元多一点;
按规定,拖拉机工作量达到5万亩就得大修,大修一次得花三四千元,而徐永山的拖拉机工作量已达11.7万亩,还不用大修,机车保持了良好的技术状态。
…………
这是怎么做到的?
老徐说,他的秘诀说来简单,就是不让“老伙计”受委屈:经常为它洗刷油罐、油桶和油箱等设备,保持清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让外人开车,不超负荷作业;一年四季都不忘给它加热水……就是这么简单而细致的处理,老徐一坚持就是10多年。凭借对“老伙计”的细心照顾,徐永山先后被评为市劳模、省劳模,全国劳模,还受到了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说到这里,还有个小插曲:1979年评全国劳模的时候,吉林省上报了老徐,可没多久就被驳回了。据说,当时上级部门请了一名农机专家,专家一看材料,认为用了10年连发动机都没拆,这肯定不可能。
后来,中国一拖把这款拖拉机的设计师专程派去开了证明,加上专家验证,老徐才终于被评为全国劳模。
搭档险“分手”
这回老徐来洛阳,一是圆梦,“早就想到‘东方红’来看看”,二是来取中国一拖的荣誉用户证书。
中国一拖在发证书时介绍,老徐的拖拉机工作量超过11万亩,还不用大修,这不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极其难得,至今仍是一个奇迹。
可创造奇迹的这一对搭档,当年还差点失之交臂。
那是在1983年,村里实行分田到户政策,老徐所在的村部机耕队解散了,“老伙计”的归属问题很快提到日程上。大队的意思是把这辆“东方红-75”卖掉,老徐说什么也不答应。“当时哭着喊着求队里。”老徐说,后来,他拿出一半盖房子的钱买了一台农机和大队换,经历几番周折后,才正式取得了这相伴多年的“老伙计”的所有权。
当年拿盖房子的钱换来了“老伙计”,后来又盖新房子时,老徐给“老伙计”设计了110多平方米的砖瓦大房,自己却住6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
为啥?
“这是我的命根子啊!”老徐说,这么多年来,想收购这台拖拉机的人络绎不绝,可任凭对方说破嘴皮,他就一个意见:不卖!“给多少钱也不卖,这辆拖拉机是我的命根子。”老徐说。
平时老徐爱说“这是我的命根子”。在中国一拖建厂60周年大会上,老徐谦虚又感恩地说:“没有东方红,我啥也不是。”
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
“退休”闲不住
老徐这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尽管中国一拖很是热情,可在“老伙计”的家乡待了两三天,老徐就要回去。
老徐说,他惦记家里的“老伙计”,几天没见就想得慌。
平时,怕“老伙计”发动机锈蚀,老徐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去摇一摇发动机,而且每天必须早起看一看“老伙计”,出门回家再擦一擦,晚上才睡得舒服。说也神奇,和“老伙计”一样,老徐虽然75岁了,牙完好,耳不聋,和“老伙计”一样“棒棒的”。
现在虽然闲了,但这对搭档平时还要“发挥余热”。
乡村多土路,汽车经过有时难免陷在泥坑里,这时候就得“老伙计”出马,“挂上钢丝绳一拽就出”。这几年,他们配合拖车有上百次。
可惜后继无人,老徐的儿子和孙子都没当农机手,改做苗木生意了。徐家包了400多亩地,不过平时浇地什么的,还是少不了用大型农机。
记者问:“那用的还是‘东方红’吗?”
老徐斩钉截铁地回答:“必须是,这辈子只认‘东方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