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院推出4MZ-3型自走式采棉机
近日,中国农机院推出了4MZ-3型自走式采棉机,它是一款创新型产品,开创了我国采棉机的新纪元。这款产品的采棉头等核心部件是自己生产的还是从国外进口的?为什么中国农机院要研制三行采棉机,而不是其他,例如五行或六行?这款机型在我国棉花主产区前景如何?关心棉花产业,特别是关心采棉机械的人一定迫切希望了解详情。
过去全世界只有一家以色列的公司生产采棉机的核心部件,该公司主要给凯斯和迪尔配套,我国企业从中也能买到一些。后来这家企业被迪尔收购了,表示在满足自己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接受来自其他企业的订单,其实那就意味着中国企业买到的几率大大降低,这成为制约我国采棉机发展的瓶颈。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启动了第一个采棉机项目,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中国农机院副院长方宪法看来,当时的那个采棉机的标准与现在比,并不是真正自主研发的采棉机,因为我们只做了底盘、监控、输送系统等,而采棉头、割台等核心技术还是属于迪尔、凯斯等国外的公司,充其量是对两家公司产品进行对比,择优选用而已。
采棉机每一行有前后2个采棉滚筒,每个滚筒上有12根坐管,一根坐管上要有18个采棉指。坐管围绕滚筒轴公转,本身还要沿着凸轮摆动,同时带动18个采棉指转动,从而把棉花卷上。转到后面的时候,每个采棉指上方都有一个脱棉盘,把棉花脱下随后由空气吸吹把棉花送入集棉箱。道理说起来很简单,有点像在医院中常见的棉签的缠绕过程,但是机器运动机构众多,整个制造过程非常复杂,这就要求机械的制造、装配、速度参数的匹配都非常严格。一台采棉机在收获季的作业面积为4500—6000亩,因此对零件强度、工艺水平要求非常高。在自主化生产的过程中,中国农机院开发的机器,装备的综合实验检测台均制造成功;采棉头能达到作业要求。此项核心技术的突破成为一大创新,并且实现了100%的国产化,着实令人欢欣鼓舞。
4MZ-3型自走式采棉机的另一创新在于使用简单而巧妙的方法实现了整个机械的自动对行。在田间可以发现,如果采棉机走偏,很容易导致成熟度高的棉花脱落掉到地面,这叫做撞落率;另外,走偏就会导致摘不净,采净率也会下降,撞落率的上升和采净率的下降导致损失率的升高。所以说,自动对行对采棉机是非常重要的。国外采棉机生产企业主要应用激光发射、图像识别、GPS定位等手段实现自动对行。而据方宪法介绍,中国农机院的采棉机用了个**巧妙的办法,即使用测位仪进行位移检测。位移可以自动调整,始终在一个动态范围内,使机器可以保持直线行走。这样,对行精确度得到了保证,并且动态性非常好,棉花的撞落率降低,采净率可达93%以上。
此外,在4MZ-3型自走式采棉机上还集成应用了诸多比较成熟的技术,如多点润滑就是其中一种。整台机器一共有100多个润滑点,都是采用油脂进行集中润滑,把润滑油打出去,多少量?油有没有到位?系统都会反馈回来。这保障了机器的润滑到位,一方面可以保证机械作业的性能,另一方面防止发生火灾,安全性高。此项技术仅利用压力控制点传感,并没有像国外使用无线传输系统等复杂的技术,然而其可靠耐用、操控简单,受到用户的欢迎。
据方宪法介绍,中国农机院目前正在研究六行自走式采棉机。它的研制可使以上技术更为有效,更能消化这些技术的成本。那么为什么还要搞三行采棉机?主要有两个出发点,一是新疆地方的棉区面积较大,可是劳动力短缺,而五行、六行采棉机对它们来说太贵;那为什么不搞两行机呢?原因是它效率太低。另外黄淮海地区为我国第二大棉区,其种植密度大、田块相对小,大型机械作业不方便。因此,对于三行采棉机使用,不是简单的规模问题,而是中国农机院针对市场、使用条件及用户需求的综合考虑。
方宪法认为,对高端农业装备,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不高,更多的是关注性价比和投资回收期,而且采棉机和谷物收割机还不完全一样,它要求的制造精度和配置更高。他称,在研发过程中要经过太多次的试验,消耗大量的资金,但不经千锤百炼就不能成功研发。中国农机院在复杂机器、高端设备的研发方面,乃至在整个产业化和试验过程中,从来不惜投入重金,而这些付出已经或终将得到回报。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