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农机补贴:普惠制已不再遥远

刘振德 2012年07月31日

  当前,我国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及其实施推进过程正在逐步改进完善中奋力前行,各地相继推出的探索与改革举措犹如滚滚江水,一路奔涌向前,这不仅给人以希冀,给人以畅想,也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农机补贴普惠制已不再遥远。

  补贴政策,利国惠农功勋卓著

  农业既是社会扩大再生产诸环节中**基础的产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重要的环节,世界各国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和关注农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对农业发展及“三农”的重视程度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扶植资金就在万亿以上,其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等“四项补贴”总额高达1406亿元。而在这当中与农机产业关联**紧密的当属农机具购置补贴。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以来,补贴力度逐年大幅度提升,补贴资金规模与补贴范围越来越宽广。今年,中央政府安排用于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达到200亿元,8年间增长了285倍,累计投入补贴资金700多亿元,补贴销售各类农机具数千万台套,受益农户1000多万户。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农机化率由实施补贴之初2004年的35%左右提高到2011年末的54.5%。其中,小麦机收率超过90%;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生产取得较大突破,玉米、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33%和67.5%,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25%。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及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如此,我国农机推广与主管部门以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通过补贴实施操作手段引导农业机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农机工业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在先进农业耕作制度推广、加速农机农艺融合、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安全环保以及促进农机作业信息化、现代化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又好又快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和得民心、顺民意的好政策,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与推进为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

  补贴市场,嘈杂之音不绝于耳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也是如此。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9年来,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拷问和质疑,尤其是对于操作层面出现的种种乱象一直为业内外人士所诟病。诸如权力寻租现象、补贴指标公平性问题、补贴监管透明度问题、补贴资金实效性问题以及补贴实施操作过程时效性问题等,几乎都成了矛盾积聚的焦点。尤其是个别农机部门的领导干部利令智昏,擅用政府和人民赋予的权利捞取私利,**终落得个锒铛入狱、身败名裂。正是由于近几年来这种违法犯罪案件呈现高发案率和集中发生“窝案”现象,以至于社会上把农机具购置补贴说成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干部落马的悬崖绝壁”、又一条通往死亡的“高速公路”,等等。这些让相关部门颜面尽失的说法尽管有很大的调侃、虚妄和恣意夸大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农机补贴这一事物的质疑声音。

  就像前些年有人习惯于质问“全国农民到底从农机补贴中得到多少实惠?”、“30%的补贴资金农民拿到手的究竟有几成?”一样,近两年来,业内外人士关于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操作时效性的质疑声越来越多。按照传统习惯,每年春节过后到“三夏”开始这段时间是农机具市场销售的旺季,也是农民用户购买农机具产品**集中的黄金季节,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全年60%~70%的销售收入要在这几个月内实现。一旦错过这个季节,农民用户的购买意向就会发生变化,多数用户会等到来年购买,甚至会取消原先的购机意向。近年来,虽然中央财政早在年前就将首批补贴资金公布下达各省市自治区,然而,一些省区的补贴实操方案却总是姗姗来迟,而且一年比一年晚。2011年,全国大面积启动补贴的时间是4月底,今年更是延迟到5月中旬才开始陆续启动,多数地区已经错过了上半年的销售季节。面对广大用户持币观望焦急等待购机指标的场面,面对众多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因囤积大量存货无法销售出去而忧心如焚的情形,人们对相关部门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产生一些怀疑甚至发泄一些情绪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山雨欲来,普惠制已不再遥远

  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农机主管部门对于查堵上述乱象和拨乱反正的态度与决心。客观公正地讲,农机管理与推广部门的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在对待农机购置补贴问题上还是坚守了积极正义的主张,而且做了不少积极有益的改革与探索。农机补贴实施9年来,农机主管部门在补贴实施方案的改革完善、强化监督检查与查处力度、层层签订补贴实施责任状、推进信息公开完善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思,尤其是近两年来,部分农机主管部门在个别地区积极实施资金结算层级下放到县,实行全价购机、先购机后补贴,选择少数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品目在省域内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由“指标审批制”向局部“普惠制”试点等补贴操作制度层面的改革探索,集中体现了农机主管部门转变作风、服务为民的良好愿望和积极态度。

  然而,就像播下了良种未必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收成一样,良好的初衷也未必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结果。因为环境变化也是客观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变异、匹配、适应性等所阐释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再把目光回到农机市场就不难发现,对于今年上半年农机市场销售大幅度下滑,除前些年持续高位增长造成社会保有量增长过快导致市场刚性需求有所减缓这个因素外,农机补贴实施操作政策层面出现一些变化也难逃其咎。诸如部分地区实施先购机后补贴试点,农民用户对于购买后能否顺利拿到补贴款心中没底儿,不敢贸然购机;实施全价购机试点的地区,让用户额外多垫付机价款的三成资金,不少购机者因一次拿不出这么多的资金而不得不放弃购机;补贴资金操作权限下放到县以下的乡镇操作,县以上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减少,个别干部职工的责任心、积极性也随之减弱,导致部分环节管理缺位;农机管理部门出于堵塞漏洞和减少问题发生的初衷而一味地修订完善实施方案,造成补贴实施方案出台时间延迟,错过了市场销售季节等。对于上述这一系列问题,若要问责主管部门,显然有失公允。然而它们的确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不能不令人深思。

  剖析乱象丛生的市场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即市场问题必须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农机补贴工作归根结底仍然属于市场范畴,不可以一直采取计划经济的思维和方法去贸然应对。政府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责是通过政策制度进行引导、教化和规范,而绝不是简单的去直接参与指标的分配、操控和监管;而且政策制度也必须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从市场反馈的大量信息看,当前除黑龙江省因推广现代合作社建设项目对补贴资金需求较紧缺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补贴资金已经呈现相对宽裕迹象,部分省区推行先购机后补贴的试点也正是基于补贴资金相对比较宽裕这一客观现实。大量的市场信息说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普惠制”的客观条件已经逐渐成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我们若继续抱着前些年补贴指标短缺情况下惯用的补贴政策和实施操作方法不放,必将受到市场规律的惩戒。

  主管部门,前台到幕后的抉择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在客观现实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补贴资金已经不再紧缺的情况下,作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主管部门的全国农机局系统以及其所属的农机鉴定监理推广系统的员工,应自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积极主动转变工作思路,适时调整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切实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即将自己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操作中的位置由前台转向幕后,把工作重心从原先的直接参与补贴指标分配、直接执行补贴操作等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深入而扎实地做好诸如农机化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农业装备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装备新技术推广应用、加速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机械作业安全监管、农业机械作业标准制定、农业机械生产流通企业许可准入制度研究制定等大量而且重要的幕后推进和宏观高层次工作。

  总之,在未来的农机化事业中,农机管理部门要做的事情不仅大有可为,而且不可或缺。因此其干部职工不仅要切实做到找准位置不越位,恪尽职守不失位;还需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足、做好、做充分,用自己身体力行的工作态度和廉洁高效的工作成就为亿万中国农民谋福祉,为农机化事业做贡献。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9958(农业)
    发布于2013-05-03 20:49
    游客
    发布于2012-08-03 08:17
    好文章,实在妙,变着花样儿嘲骂农机局啊!我顶!
    不搞好此项政策,将会因小失大,中国的城镇化的速度将减慢,农业现代机械化只能停留在手工农业边缘。(事在人为,成事在人)
  • 用户
    发布于2012-12-09 19:02
    为什么国家政策是让老百姓在本省任意购机,但到了地方就不一样,非要指定到那买才有补贴,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东方红,福田拖拉机还要指定经销商,辛集的就不能到石家庄买。让用户任意到农机公司买能谈价格指定经销商不能谈价格,所以才有了贪官。
  • 游客
    发布于2012-08-06 12:48
    刘杰
    发布于2012-08-05 23:28
    刘总:写的很好!太精辟了!顶一个。
    他是什么职务?
  • 刘杰
    发布于2012-08-05 23:28
    刘总:写的很好!太精辟了!顶一个。
  • 游客
    发布于2012-08-03 08:17
    好文章,实在妙,变着花样儿嘲骂农机局啊!我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