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整合资源解难题 农机手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

周琳 李力 2012年05月09日

  目前,我国农业耕地、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已超过52%,农业生产一半以上的工作量已由农用机械来实现。在此过程中,全国4000多万农机手功不可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有技术、能管理、会经营的农机手,正加快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当农机手图个啥

  今年51岁的荣登太,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办事处王庙村的一名农机手。近5年来,他和儿子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玉米,用免耕播种机种小麦……全村800多亩地,都是他们爷俩耕种,每年农机作业收入达10多万元,被称为新型“农机致富带头人”。

  靠学习职业技术挣钱,这是目前大多数农机手职业选择的初衷,而更打动荣登太这批老农机手的其实并非金钱。

  “俺从来没想过离开农村。俺种这么多地,挣这么多钱,这在过去想也不敢想。”荣登太回忆说,改革开放之初,王庙村刚分田到户,一家几亩地,全家老小齐上阵,还忙得没有空闲。割麦时,用镰刀割,割半垄就累得直不起腰来;割完还得打捆、用板车拉,拉到场院里,再用牛拉着石磙,慢慢轧,割麦需1个多月,人累得脱一层皮。过了秋天,掰玉米、捯玉米秸,然后犁地、耙地、耢地、播种,“人怕过麦、牛怕过秋”的俗语就形象地说明了过去劳动强度之大。

  上世纪80年代初,荣登太第一次亲眼见到拖拉机的威力,他暗下决心学好技能,操纵好这个“大家伙”,改变村里落后的耕作方式。

  那时候东昌府区农机局仅有几台20马力左右的拖拉机,荣登太对农机局长杜洪军软磨硬泡,让他教授开拖拉机的要领。不久,聪明的荣登太就掌握了操作技能,开始用拖拉机带着乡亲们奔上了致富路。

  “这些年外出打工的乡亲越来越多。我琢磨着,与其让地撂荒,不如让农机手代替他们耕种,国家的各项惠农补贴仍归原土地承包人。年终时,打工的农民卖粮得收入,我们农机手靠农机作业也能增收,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荣登太说,如今,在王庙村像他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机手已经有30多人,家家户户都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面对困境忙学艺

  与荣登太相比,沂蒙山区的农机手由于接触农机较晚,遇到的问题更多。山东省郯城县归义乡高赵村孙秀福,今年52岁,家里有7口人。**早他能够依靠开拖拉机的收入维持生计,但是随着农机更新换代加快,拖拉机手越来越多。学艺难的问题可咋办?

  为了让农机手摆脱困境,郯城县农技推广中心人员王金之除了教授日常农用机械使用之外,还引入新型种肥同播机的技能培训。

  从2010年开始,孙秀福每年播种前都去县里的农机培训班学习。经过每次为期5天的培训,老孙顺利地开上了种肥同播机。他家的10亩地玉米,一个小时就播种完了,比过去节省至少3天时间。如今,村里有40多户人家都买了种肥同播机。

  “越大块的土地越好播种。只要调整好种肥同播机的株距和间距,这样的播种施肥一次完成,省去了间苗的后续程序,更节省了农资、雇工费等各项投入。这技术培训确实不孬。”孙秀福说,种肥同播机一台3000元,按照耕作每亩玉米收入15元,每年6月份农忙时,每天能播种40至80亩,一年下来,农机作业的收入再买一台这种机器不成问题。

  新培训传授新技术,解决了新农机手素质不高和农机产品升级换代等问题。可农机购置资金缺乏又让新农机手们犯了难。关键时刻,农机贷款帮了大忙。上世纪80年代,荣登太看中的“泰山25”型拖拉机市价要7000多元,可是当时全家的收入也就500多元,**终是贷款成就了他的农机手梦想。

  1996年,又是贷款让荣登太新添置了旋播施肥机。乡亲们的轧麦、施肥、犁地等农活由他一家全包了,当年他就把贷款还得差不多了。

  近几年,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技中心人员和大量贷款的支持下,荣登太的农用机械技能开始节节攀升。拖拉机从50马力、80马力、82马力换到了目前的85马力,小麦收获从小麦晾晒机过渡到大型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从秸秆还田机更新为联合收获机,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同时完成。特别是**近两年,他又新添了小麦、玉米、大豆免耕播种机,不仅提高了耕作效率,还节省了肥料、提高了产量。

  目前,荣登太父子俩已拥有农机30多台,价值80多万元,这些都是贷款买来的。

  整合资源解难题

  采访中,不少农机手反映,除了培训和贷款问题,目前**大的难题是农机手年龄老化、后继乏人。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年轻人想到城市发展的较多,不甘心留在农村学习开农用机械;二是工作时间不够持续,对于一般个体农机手来说,每年的“三夏”、“三秋”也就几十天,年轻人觉得剩下的闲暇时间还不如外出打工赚钱;三是农机培训内容有待更新,以吸收更多的青年学员投身职业农机手事业。

  怎么解决农机手老龄化问题呢?孙秀福认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有效途径之一。这不但能整合普通农机手的力量,也能吸纳年轻农机手进行内部培训,充分利用农机资源,体现个体农机手的价值。

  对此,荣登太表示同意,“道理很简单,因为农机合作社再也不是一个人一台机器包打天下,而是用集体对集体的形式来提供专业化、跨区域、长时间的农业技术服务”。

  如今,荣登太和儿子已经成立聊城市顺丰农用机械合作社,共有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30多台农用机械,可以给外省市的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提供跨区域专业化的耕种、收割农机服务,同时合作社内部也能够给予年轻农机手部分农机培训。

  针对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的情况,老荣准备让乡亲们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年终分红,使他们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能一个人种这么多地,还让乡亲们有收入,这是我**有成就感的事。”荣登太说,目前他**缺的就是农机管理人才。合作社的30多台农机一年作业40多天的柴油费就要4万多元,养护费更是不菲。以后合作社做大了,成百上千台农机的管理是个头疼的事。他今年打算贴出招聘广告,到省内外招聘农机管理人才,以解决今后人员和农机管理问题。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