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农机市场:风雨过后,彩虹还会远吗?

党东民 2007年08月28日
  今年上半年,一向表现强劲的农机市场就像吃多了“泻药”一样,任凭你怎么努力就是无济于事,尤其是收获机械更为突出。资料显示,到今年5月份,收获机械累计完成93963台,同比下降了43.09%。不仅如此,就是去年大家普遍看好的插秧机的市场形势也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火暴场面,令业内大失所望。这一点,对于已经习惯了市场高位运行的部分企业显然是没有足够充分的准备,以至于在去年年底就备足了库存产品,准备迎接今年的开门红,结果被突变的市场闹了个措手不及。

  巧合的是,偏冷的农机市场与过热的股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随着“全民炒股”新一轮牛市的开起,好像中国农民也加入到股市热潮当中。这当然是戏说。但是,当谈及这次农机市场震荡的原因时,大多数观点普遍把原因归结为购机补贴对市场产生了滞后效应。一个市场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显然被忽视了,即这几年高速运转的农机市场必然存在着回归理性发展的内在张力。这次市场震荡,也许就是一个前奏。

  实际上,自农业部启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以来,除2004年在5月份开始实施以外[农财发(2004)13号文件,2004年5月12日],以后三年的《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均在2~3月份公布,而大部分省级目录一般在一个月后即行于众。这几年,从全国目录的公布时间看,总趋势是逐年提前的,2005年是3月7日,2006年是2月6日,2007年是2月16日。不难看出,认为购机补贴目录产生了滞后效应,以至于影响了今年农机市场的增长有点牵强附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市场对购机补贴依赖的惯性确实是存在的,但不足以构成影响市场的主体因素。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只手在拨弄着当前农机市场的琴弦?其中的因素可能是复杂多样的,这里也没有更多的篇幅去讨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能够左右市场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供求关系。说具体点,其中的玄机就是农民购买力下降。从今年市场表现看,农民投资农机的热情锐减,**主要的原因是投资效益不高。以联合收割机为例,由于每亩地的收割效益不断降低,从**高时的120元下降到当前的40元左右,因此,投资回收期就相应延长。据说如果情况好的话,2005年一年可收回成本,2006年差不多要两年,2007年就得三年。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当前农机市场的震荡是市场发展的正常现象,应是市场供求关系自我平衡的基本写照。

  接下来,农机市场的回暖已成为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各方看法不一,在具体产品上也存在差异。总的看法是,市场调整的基本格局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于大中拖来说,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有所上扬,但幅度不可能比预想的大;对于收割机而言,今年的格局已基本定格,**乐观的估计,到明年10月份能够回暖就是盼望中的事情了。但是,不管市场怎样波动,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至少在10年内我国农机市场增长的总趋势是不用怀疑的。

  市场的调整是坏事,但未必不是好事。一方面,给过热的市场泄泄火,可以使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另一方面,让市场无情地淘汰那些落后的生产能力,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实际上,对于那些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度过这种周期性的调整只是歇歇脚而已,在新一轮的市场高潮中,快感来得也许会更强烈些。这一次调整过后,下一次出现“彩虹”时市场就会更加理性。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未来中国农机市场发展的必然形态。

  同时,上半年偏冷的农机市场也递出明显信号,随着农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机产品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恐怕所在难免。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