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优机优补”引导产业升级 破题丘陵农机困局

中国工业报 2025年11月06日

  深秋的西南丘陵,稻田泛金、花生满垄。在四川省井研县的花生示范基地,一台台橘红色的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穿梭田间,机械手精准抓取带秧花生,脱果、清选一气呵成。这幅生动的“农机作业图”,正是我国丘陵地带农业机械化加速突破的缩影。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75%,但丘陵山区省份这一数据仅为53.5%,差了近20个百分点。”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直属单位调研中直言。现在,丘陵山区适用农机的研发推广工作,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破局丘陵地带无机可用

  重庆通过土地宜机化改造提升耕地效益,广东研发适用小型机械并建设智慧果园,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达7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三分之一,却长期面临“农机难上山、效率提不上”的困境。如今,随着政策扶持加码、技术创新突破、地方实践探索,丘陵地带曾经“铁牛难进”的土地,正迎来机械化发展的新机遇。

  据记者了解,缓坡丘陵最大坡度达25度,传统大型农机不仅作业效率低,还存在翻倾风险。而小型农机多是“平原款改造”,爬坡时动力不足。这种“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困境,在丘陵地区极为突出。此外,土壤黏重是丘陵山区机械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克服地块小、土壤黏重等自然条件约束,相关单位近些年致力于开发轻简化、省力化、高效化花生机械。现实中,既要实现黏重土壤顺畅高质量播种,又要让设备瘦身缩体,并非易事。

  除了地形适配难题,高端智能技术的短板也很明显。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虽能生产全品类农机,自主供给率超90%,但高端传感器、无级变速器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导致智能农机的作业精度、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

  因此,以当地需求为首要考量的是适应当地土壤的机型。重庆通过多年的土地宜机化改造,显著提升了耕地面积和单亩产量,并显著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重庆市农委副主任秦大春认为,为了突破自然环境的束缚,进一步推动农机化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土地的宜机化改造。经过多年的努力,重庆市已整治土地5万余亩,探索出了一条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之路。

  广东丘陵山区在机械化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地形复杂、地块不规则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广东省开发了适用的小型农机具,提高了菠萝等作物的生产效率。该省农装所的菠萝运输平台,具备可升降的调节装置,能灵活调整运输机的高低地隙,以适应不同的作业需求。广东省首个“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果园在茂名市揭牌亮相,标志着丘陵山地荔枝种植迈向机械化和信息化新阶段。该果园以大数据为驱动,节约成本、增加收益,为广东丘陵山地智慧果园的精准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这样的创新应用,广东展示了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巨大潜力。

  市场需求激发企业创新

  在市场驱动下,多家企业积极投入丘陵山区农机的研发与创新,推出多款适应小地块、湿烂田、坡地等复杂地形的专用机械,销量显著增长,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在市场需求的激励下,企业创新热情高涨。潍柴雷沃重工针对南方丘陵研发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因能适应小地块、湿烂田,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8%。

  中国一拖组建丘陵山地拖拉机专项研发团队,在对川中丘陵、黄土丘陵、闵浙丘陵、两广丘陵等典型山区作业特点及农机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东方红50-80马力及90-100马力丘陵山地拖拉机,解决了不规则地块耕作空间利用率低的难题,填补了国内丘陵山地专业型拖拉机产品的空白。

  鑫源农机作为重庆当地丘陵农机装备细分领域典型的代表企业,公司在轻量化小型耕作机械、梯田稻麦收获减损方面、丘陵拖拉机坡地稳定性与水田适应性等方面都有大量的研究和原创性成果产出。

  在浙江台州农机企业通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将采茶机重量从30公斤降至18公斤,同时通过结构优化,故障率下降60%。

  “要让农机真正适应丘陵,不能只改外形,还要从全链条下功夫。”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会长龙文说,农资科技创新需紧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推动农机向“智能+绿色”转型。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国明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我国的丘陵地区面积大、覆盖广、地形地貌复杂,我对丘陵机械化的理解“先大宗后小众、先缓坡后陡坡”的思路,先解决几个大众农作物经济作物和缓坡的机械化水平,再攻坚克难,逐步提升”。

  相关农业技术专家还表示,当前丘陵农机在适应性、可靠性、智能化如无人驾驶、智能分拣及动力小型化等方面仍存短板,市场推广难度大、部分地区农机化率低。部分企业正计划重点研发中小型农具、新能源混动及智能农机如马铃薯、中药材相关设备,强调轻量化、高通过性与性价比。高校及科研机构也期待深化产学研合作。

  作为丘陵农机专业企业——鑫源农机相关人士表示,将重点开发智能型产品。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攻克坡地耕作自适应、柑橘智能采摘、小型收割机遥控收割等技术难题,先后推出智能轻便收割机、智能半履带拖拉机、智能自走旋耕机、柑橘采摘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各地补贴政策积极跟进

  农业农村部及重庆、山西、湖北等地通过资金倾斜、建设项目、提高补贴比例等方式为丘陵农机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则推行“优机优补”,对高性能、适丘陵的农机加大补贴力度。

  农业农村部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5936号建议的答复》也中明确表示,利用好研发资源进一步支持丘陵地区农机装备研发,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丘陵地区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推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继续向丘陵地区倾斜,将更多丘陵地区急需农机装备纳入补贴范围。

  各地也明确了支持的政策,重庆市政府正式印发《重庆市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重庆市将力争建成全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高地,成功创建国家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最近在重庆召开的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将聚焦于通过宜机化改造来优化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条件;构建产学研推用协同创新的机制;打造多层次示范样板;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等全方位支持当地农机企业发展。

  山西省2025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8020万元。其中,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资金1200万元,优质杂粮全程机械化作业补助项目资金1200万元,补助标准为80元/亩,作业补助环节不少于三项,单项作业环节补助金额不超过30元/亩。

  湖北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行定额补贴。各档次补贴额上限依据同档产品上年市场销售均价测算确定,测算比例一般不超过30%,且通用类机具补贴额不超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的最高补贴额。围绕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机具等,选择移动式烘干机、水稻插秧机、履带式拖拉机等品目中部分档次产品按不超过35%比例测算补贴额。

  在非常农机有关负责人看来,丘陵山区机械化一直是我国农机化的短板弱项,一度推进缓慢,“优机优补”改变了过去普惠式、一刀切的补贴方式,核心是通过补贴政策引导产业方向和发展重点,是破解该地区“无机可用、无好机用”困境的一个有益尝试。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也对中国工业报表示,要用好用足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措施,推进先进适用农机推广应用。优化补贴结构与支持重点领域,扩大丘陵山区、经济类作物、果蔬茶等薄弱环节补贴范围,提高适用机型补贴比例。支持产品创新与应用,对农机创新产品给予专项补贴,鼓励企业研发适应本土需求的机型。标准体系不完善成为制约我国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宁学贵在2025年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丘陵农机绝非落后的代名词,关键是结合使用特性做针对性优化。

  他建议,丘陵农机需明确“小轻便宜”方向,既要优化行走系统以适配复杂地形,突破传统认知;也要在可靠性能上“做加法”,确保耐用少故障,在功能配置上“做减法”,摒弃冗余功能,切实贴合丘陵地区需求。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政策、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我国丘陵地带农业机械化将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记者郭宇)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