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达州推进智能农机研发制造,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小身板农机海外闯市场

四川日报 2025年10月09日

  旋耕刀飞速旋转,“吃”进杂土、“吐”出细土……不到一米高的无人水旱旋耕机,展示着它的大本领。近日,在位于达州市达川区的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农机中试基地里,进行着多款无人驾驶新能源现代农机的下线测试,未来它们将在海外市场大展身手。

  达州的轻巧现代农机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为何在海外市场收获颇丰?

  “七山一水两分田”,说的正是达州这样的丘陵山区。尽管地形条件受限,但达州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居四川第一位,推进智能农机特别是轻巧农机的研发制造是突破口。

  “最大远程遥控距离300米,旱地、水田都适用。”四川智耘蜀芯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斌操作遥控器,无人水旱旋耕机在地里按指令灵活地跑动、耕地,还多次完成360度原地转向等难度动作。30分钟测试后,他取下机身中的模块化电池,先后装入AI割草机、联合收割机中,完成“一电三用”。

  这场测试吸引不少周边村民前来围观。大家惊叹于农机块头小、站在田坎上就能遥控操作,“农机搬运和作业都省心省事。”

  这正是吴文斌的得意之处。他笑着翻开一本产品手册,跟村民交谈起来:“这款无人水旱旋耕机的个头不到传统机型的三分之一,适配梯田、坡地等碎片化耕地。除了遥控操作,还能无人化作业。”

  产品性能出色,但研发过程艰难。“传统农机作业时,受多重因素影响,行驶轨迹会逐渐偏离预定直线,在不平整山地作业环境中更难保证直线行驶。”吴文斌深知,唯有排除干扰走直线,才能满足精密播种、施肥、起垄等高标准要求,从而彻底变革未来农业耕种方式。

  牢牢扭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推进适配丘陵山区智能农机研发制造,园区启动建设两年时间,联合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组建研发中心,依托四川省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和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为企业注入科创动能。

  截至目前,园区已签约落地企业12家,建成生产线18条,下线产品34款,涵盖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及零部件生产等9大领域。同时,园区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研发出苎麻收割打剥一体机等新产品。

  现代化的小身板农机,是否只能卖到以丘陵地形为主的国家?达川产业新区党工委书记向勇说,不少平原地区国家主攻大型农机,而在多品种、小批量的小型农机研发制造上动力不足。“对此,园区开展补位研发,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巧拿海外订单。”

  最近,四川省川达立盈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正铆足劲生产一批出口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订单,包括1万余套(台)微型旋耕机和发动机零配件,涉及8个机型。该公司车间主任张崇任告诉记者,公司根据客户需求研发了适配俄罗斯极寒环境的柴油—电力双模动力微耕机,对发动机进行改造,提高燃油混合气的浓度。目前,该笔订单计划国庆节后首批发货。

  向勇告诉记者,园区内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61亩的智能农机产业园,专注新能源智能农机研发制造。在他看来,智能化、绿色化是现代农机的发展趋势,这也契合欧美有机农场对环保、节能、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需求,“新能源等正是我们的优势领域,相当于用己之长补人所需。”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