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玩起“云会诊”,30年变迁里的齐鲁丰收密码
李苗 郭辰昊
2025年09月23日
秋雨淅沥,秋分已至,距离丰收节仅剩几日,齐鲁大地的玉米田泛着金黄,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农机的支撑。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蹲点在潍坊一间普通的农机维修站,通过工作人员讲述的故事,得以窥见农机维修领域的今昔巨变。而这些藏在田间地头的维修故事,也映照出山东农村近年来在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农民生活等方面的巨大改变,为即将到来的丰收筑牢了底气。
以前骑摩托颠一路,如今轻卡载着配件跑
早上七点,元弘农机修理铺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庞经理,玉米机剥皮辊卡壳了,你快来帮我看看!”电话那头,农机手的声音带着急火。潍坊元弘农机经理庞希强立刻回应:“发个定位,我们带着配件马上到。”
这样的场景,在“三夏”“三秋”等农忙时节已成常态。这间扎根乡村近十年的农机修理铺,像一间“农业急诊室”,守护着每一季的丰收。

“搁1990年左右,找故障车比修故障车还难。”庞希强扶了扶眼镜,思绪回到二十多年前。一次接到河南跨区农机手的报修电话,对方既说不清具体位置,又没有交通工具接应。
维修人员先到村委会等候,再跟着步行赶来的用户往地里走,光路上就耗了一整天。“用户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催,最后修好了车,这个农机手非常激动。”
彼时的潍坊,农业机械化才刚起步。据报道,上世纪90年代潍坊市市农机总动力仅有326万千瓦,而截至2025年1月,潍坊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37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3%以上,玉米机、小麦机成为了田间作业的“主力军”。
农业机械化的改变,农机修理铺也跟着发生变化。下午1点,农机维修师李述君开着装满配件和工具的轻卡,准时到达了用户家中。即使下着雨,维修工作也照常进行。他指着停在门口的轻卡说:“以前骑摩托车跑维修,工具配件带不全,十几二十公里的路颠得浑身散架。现在开着轻卡,工具、配件一应俱全,用户微信定位发过来,很快就能到现场。”

“现在用农机的人增多,所以社会修理铺也在逐渐增多。但每年农机的更改升级也造成配件销售的减少,用户需要买配件,只有到厂家推荐中心去购买。”三十多年的时间,庞希强也感慨着发生的变化。
智能大屏预警,农机维修也能“云问诊”
秋收时节,农机的正常运转与维修效率直接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等雨停,履带玉米机就准备下地干活了,干活之前得保养一下。”最忙的时候,李述君一天要跑五六百公里,维修六七台农机。
正在更换的玉米机剥皮辊的李述君介绍:“以前的玉米收割机收出来带皮,还得农民再加工。现在的机器能直接剥掉外皮,有的还能收籽粒。”他解释,这种技术升级让收割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最早的收割机是纯机械的,农机手一天干下来,腰酸腿疼是常态。”庞希强有着类似得感慨,如今,玉米、小麦收割机都配备了液压无级变速系统,前进后退只需推拉杆。智能大屏能实时显示滚筒转速,当转速低于700转时还会自动报警。“有的新机手干一年,机器连个轴承都不坏,质量比以前好太多了。”

除了农机本身的升级,维修服务模式也在改变。
“庞经理,我这收割机滚筒转速上不去,大屏报警了,咋整?”菏泽农机手王师傅通过手机发来视频求助。庞希强点开视频,查看屏幕上的参数后,回了条语音:“你调下液压阀,再看转速,不行我开视频教你。”没过多久,王师傅就发来“搞定了”的消息。
这样的“远程问诊”,如今也成为修理铺业务的一部分。两年前,庞希强开了个抖音号,专门发农机维修常识、智能设备使用技巧,现在有近1万粉丝,“以前农机手遇到问题,得等厂家派单,少则一两天,多则三四天。现在他们直接找我,软故障比如液压调整、电器调试,视频里就能解决,省了我们跑空趟,也少了农民误工的损失。”
粮食丰收的底气,是机器不“掉链子”
离丰收节仅剩几日,田间玉米已泛黄,秋分前的降雨让农机修理铺的生意愈发忙碌。庞希强的手机铃声还在响,“丰收节前后是收粮关键期,绝不能让机器‘掉链子’。”
“以前去村里修机器,最怕下雨。”李述君回忆,二十年前乡间全是泥路,雨天车轮常陷在泥里,得靠农民帮忙推才能走,“现在村村通水泥路,农田里也修了柏油路,开着轻卡跑遍各村都不费劲。”

路好走了,农机跨区作业也成了常态。每年秋收,河南、安徽、江苏的农机手都会带着设备来潍坊作业,修理铺的服务范围也跟着扩大。“一个服务季下来,每人能修四五十台车。”庞希强说,跨区作业不仅让农机手增加了收入,更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工作量。
“以前收玉米靠手掰,收小麦靠镰刀割,一家几亩地得忙半个月,天不亮就下地,天黑才回家。”庞希强感慨道:“现在机器一进地,几小时就完事。农民不用再‘两头不见太阳’地抢收,农忙时还能腾出时间打工挣钱。”
收割效率的变化,背后是农民购买力的增强。“九十年代买台农机要十几万,农民得攒好几年。现在农机大户比比皆是,一台台新机开进地头,村里威信高的大多是这些农机手。”庞希强说,农机手的收入比普通农户更稳定,不少人盖起了和城里一样宽敞的房子。
说话间,李述君给收割机做好保养,农机手就拉着他非要留在家吃饭。“现在的农机手都特别热情,到家里修车,修完后一般都会留吃饭,处久了就像家人一样。”

此时,庞希强的手机又响了,电话那头是咨询履带收割机价格的农机手。他笑着说:“你看,现在农机普及度高了,农民对农机的重视程度也增强了。粮食有了保障,他们的腰杆也更硬了。”
点击继续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