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仍是关键,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待破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整体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谷物中的占比均维持在40%以上。
2024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7111.05万亩(约合6.71亿亩),产量达29491.7万吨(约合2.95亿吨),单产为439.45kg/亩。玉米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量的41.7%,成为粮食总产量突破的关键力量。
与2014年相比,近10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增幅为4.06%,产量增幅为18.08%,单位面积产量增幅为13.48%。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除“海南”外,其余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涉及玉米的规模化生产。
结合各省玉米产量近5年集中度数据来看,80%以上的玉米产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新疆、四川、云南10个省,近5年玉米产量合计在全国所占比重稳定在81%以上;50%以上的玉米产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5个省,近5年玉米产量合计在全国所占比重稳定在54%以上;产量规模稳居全国首位的黑龙江,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稳定在13%以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由原来的被动主粮选择逐步转变为主动选择,玉米以其优质的谷类食物,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越来越成为餐桌的必选主食之一,自2013年以来,玉米主食化趋势越发明显,预计2025年,玉米市场规模将达到5.77千亿元。
鲜食玉米,是玉米作为主粮的顶流吃法。鲜食玉米是指在玉米乳熟末期采摘果穗,水分含量在55%-75%的玉米。相较于传统玉米,鲜食玉米的锁鲜技术可以有效延长保鲜期,口感、风味更胜一筹,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易于烹饪的特性,常温下更易贮存与携带,快速成为标志性产品。
据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和消费国家,全国至少有24个省70多个科研单位和企业重点发展鲜食玉米,成为继玉米饲料和玉米深加工之后又一新兴的玉米产业。
我国鲜食玉米主要种植品种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甜加糯玉米、笋玉米,其中,糯玉米种植面积占50%以上。根据自然条件、栽培习惯等,全国可划分为7大鲜食玉米主产区,即“东北鲜食玉米速冻加工种植区”“京津翼晋速冻加工、鲜食混种区”“江、浙、沪优质鲜食玉米种植区”“湖北、安徽早春上市种植区”“粤桂闽鲜食玉米多季种植区”“西南鲜食玉米种植区”“海南、云南反季节种植区”。其中,得益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环境温差大等优势,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地区是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鲜食玉米产业带。
在现代农业快速进步的背景下,玉米的多元化应用越加广泛,鲜食玉米将在食品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为消费者的饮食生活带来更多选择和可能。自2003年至今,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从200万亩增加到2300-2500万亩,年消费量约600亿穗。据《玉米主食化趋势白皮书》介绍,我国鲜食玉米以年复合增长率13.46%的幅度引起关注,消费量继续增长,有预测称,未来,我国鲜食玉米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元人民币,发展潜力不小。
与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相匹配,我国鲜食玉米作物机械化发展迅速,完成了从耕、种、管、收、加工等全程机械覆盖,拖拉机、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无人飞行器、鲜食玉米收获机、蒸煮塑封等机械装备,成就了一粒种子变身一穗鲜食玉米而后加工成美食的蜕变。
而实际上,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领域的一个关键环节仍有较大的改善与升级空间,这个环节是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
相对于成熟玉米收获,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面临的挑战难度系数大很多,诸如鲜食玉米收获时的含水率非常高而易损的问题,再诸如鲜食玉米收获时土地较为潮湿或泥泞造成机械陷车、打滑的问题,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环节。
去年9月初,我在黑龙江佳木斯富锦调研时看到,田地里翠绿的鲜食玉米喜迎丰收,收获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拖拉机带着车厢跟随收获机进行秸秆饲料收贮,运输车在田间地头等待收获机粮仓里收获完的青玉米,装满后迅速启动运输到玉米加工厂,工人们则把刚刚收获回来的玉米进行剥皮、修整、装盘,运送到蒸煮房进行蒸煮,软糯香甜的鲜食玉米被快速锁“鲜”,煮熟的玉米经过冷却后打包送到冷冻室速冻保鲜,空气里弥漫着清香甘甜的味道。
作为玉米收获机品类中的细分产品,鲜食玉米收获机有着专业性强、使用区域特定、附加值高等特点,从市场走访情况看,鲜食玉米收获机的用户群体基本为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只需要完成青玉米收获,后续并不会考虑收成熟玉米,但是,有一个核心要素我们必须考虑清楚,那就是由于鲜食玉米含水率特性,收获期比较短,农时一耽搁,玉米粒就硬了,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出发,鲜食玉米收获要抢抓农时,鲜食玉米收获机这一产品关键性能指标中的关键是作业稳定可靠,同时,又必须适应田地潮湿或泥泞的现状,实际上,要做到鲜食玉米收获机稳定性与适应性兼顾并非易事!
目前,全球鲜食玉米收获机以美国OXBO为技术领先品牌,在欧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技术成熟且适配规模化种植需求。但是,该产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产品价格高,单价超过300万元,投资回报率较低;二是不能兼收青贮,不能全面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投资积极不高。
经过了多年的产业进步,国内玉米收获机研发制造企业在现实玉米收获机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雷沃、牧神、勇猛、迪马等品牌均形成了产品应用,进口替代加速。
但是,从用户反馈信息看,国产鲜食玉米收获机品牌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作业可靠性不足、故障率过高、不防陷、产品适应性不强,用户自行改装的核心部位是行走装置,即轮胎改成履带,改装后容易出现割台倾角变低,出现吃土严重等弊病。与此同时,鲜食玉米收获时破碎率较高的现象普遍存在,柔性收获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而最致命的弊端是可靠性不足,三天两头出故障,影响正常作业。
“最闹心的是收割机老是坏,一修就不知道多长时间能整好。说句心里话,收鲜玉米,不怕收割机速度慢,只要不坏,效率差点,我们能够接受!”走访时收割机机手这样说。“再就是产品的针对性设计,要防陷并保证动力足够,割台倾角设计一定要合理,我们还是相信国产品牌的。”
从根本上讲,只要坚持不懈地改进升级,国内鲜食玉米收获机产品一定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首先,产品适应性会更强。
不管是东北区域还是南方区域,都需要根据玉米垄距、土壤、地形、果穗大小等因素,对收获机进行针对性设计、开发,进口产品不具备这个条件,而国内品牌很容易做到。
其次,国内产品具有绝对的价格与成本优势。
以目前国内鲜食玉米收获机的开发与销售现状看,单台售价集中在50-70万元区间,与国外品牌相比,具有据对的价格优势,更需要的是在可靠性等性能指标上下足功夫。
再次,国内鲜食玉米收获机产品兼具秸秆青贮功能。
据了解,国外鲜食玉米收获机产品采用的是收果穗、秸秆粉碎抛洒的技术路线,而鲜食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较高,深受牛羊养殖户喜爱,用户很希望在收果穗的同时,实现秸秆收获,国内鲜食玉米收获机就能很好地满足用户这一需求。
可以预测,在玉米收获机产业进入充分竞争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关注着细分领域市场,鲜食玉米收获机这一产品在经历过基础技术积累之后,会迅速熟化,实现技术升级与可靠性提升,全面完成进口产品替代,创造出更多的市场价值。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