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李顺达:90后新农人的约翰迪尔情

赵新欢 2025年07月03日

  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红土地上,群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4000亩红薯地迎来春耕。五台约翰迪尔拖拉机列队轰鸣,领头的迪尔国四版6E-1504-PL拖拉机驾驶室内,合作社理事长李顺达正享受着为数不多的驾驶时间。这位扎根雷州半岛的90后新农人,与约翰迪尔十九年的故事,恰是中国现代农业转型的缩影。

  红土地上的“铁牛少年”

  2003年,珠三角工厂吸引众多打工青年,13岁的李顺达却痴迷家中上海50拖拉机,放学后追着农机手学艺成了日常。16岁,他回家开起拖拉机,那时拖拉机没驾驶室,收工时满身黑灰,他笑称自己是最小“农机发烧友”。

  2006年,李顺达的父亲为减轻儿子劳作之苦,借遍亲友凑出10万元,将一台二手约翰迪尔904开回家里。“整个遂溪像迪尔904这种带驾驶室的高端货大部分人见都没见过。”这台迪尔拖拉机不仅让李家的农机服务名声大噪,更在少年心中种下现代农业的种子。

  此后十年间,他的“迪尔战队”陆续添置1054、1204、1354等十余台迪尔设备,最忙的时候同时调度十余台迪尔拖拉机进行作业,年收入高达大几十万。

  红薯版图里的迪尔方程式

  2016年,李顺达的事业进行了一次大的转型。他选择承包更多的土地种植红薯,放弃农机服务事业。如今,他手中的五台迪尔拖拉机每年能节省近百万机耕费用,还能自主安排开工时间,不耽误农时。

  从使用者到布道者

  正是切身感受到了约翰迪尔拖拉机带来的超高回报,李顺达非常关注约翰迪尔引进的最新拖拉机设备,“这台迪尔国四版6E-1504-PL拖拉机是我2023年购买的,而且是最高配置,我当时听说迪尔的国四车进行了多项升级,于是忍不住买了一台。这个车不需要烧尿素,而且动力强劲,驾驶室也更舒适了,别说机手抢着开,我一旦有点闲功夫也会手痒开几圈,用了多年,它几乎没毛病,保值率还高。”所以每当有亲戚朋友想买拖拉机,他都会极力推荐迪尔。如今遂溪县有了不少迪尔拖拉机,一个大农机合作社甚至有80余台。

  对迪尔的期待-实现梦想中的智能农业

  谈及未来规划,李顺达志向远大,要打造智能化红薯产业集群,实现从种植、收获、筛选到深加工的智能化操作。他希望迪尔能引入更先进智能的设备,期待无人化农场,坐在家里就能完成一切操作,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