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王学中:换道超车,摆脱打捆机打结器“卡脖子”

李勇 2023年06月28日

  背景:

  打捆机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70年的历史。

  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了以蒸汽机发明为重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美、德、英、法、日等国发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机械制造业进入大发展。

  1853年,为解决马匹饲喂草料运输压实问题,美国人埃默里发明了水平压力式草料打捆机。

  1872年,美国人戴德里克研制出连续作业的打捆机,从而加快了生产节奏。

  1884年,美国研制出了蒸汽压力打捆机,将草料压成捆后,再用人工捆好,然后自动将草捆弹出。

  1858年,约翰▪费▪阿普尔比发明了绳子打捆机,但由于绳子的价格昂贵,直到20年后这项技术才得以发展。

  1871年,美国人沃尔特▪伍德发明了钢丝打捆机,在当时,这种打捆机是很出色的。

  1921年,德国克拉斯公司发明了专利产品——打结嘴,应用于不同型号的打捆机中,并在法国梅兹建设了欧洲最大的打捆机生产基地,促进了打捆机产业的飞跃式发展(也正是这一产品,至今仍是我国打捆机制造的“卡脖子”部件)。

  1958年,美国人罗托▪巴勒研制的圆柱体打捆机投入农业生产,圆捆打捆机产品诞生。

  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打捆机发展达到高峰时期。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打捆机,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打捆机批量生产,并且投入农业生产。

  近年来,国内打捆机产品性能得到不断改进,但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方捆机领域,国产打捆机所用的打结器90%为德国进口,国内多家企业对打结器进行针对性研发,但整体性能并不理想,耐用性、成结率和灵活性都有较大差距,直到现在,仍是“卡脖子”难题。

  工业大发展的全球化格局里,中国制造业从未停止对产业壁垒攻克的脚步,埋头技术研究的实干家层出不穷。在农业装备产业,研发制造秸秆饲料打捆机的王学中,就是国内众多创新、创造型企业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关于他的故事。

  下海

  王学中,地地道道的吉林长春人,与大家传统印象里的东北人不同,他身材并不魁梧,说话嗓门也不大,年近60、矍铄、低调、沉稳,言行举止中透露出彬彬有礼的儒雅气质。

  用王学中自己的话讲,作为农机人,他是实实在在的“半路出家”,是个农机“新兵”。

  据王学中介绍,他最早从事保险事业20余年,属体制内人员。2004年自己下海从事钢材经营,依靠聪明才智与诚信经营完成了基础的资金积累。2015年,一次回农村老家,听乡亲们说到,国家明确规定秸秆禁烧,秸秆打捆离田以及收集后粉碎加工作饲料的打捆机需求紧迫,而适合农艺作业条件的农机产品异常匮乏,几乎无机可用。

  祖祖辈辈农民出身的王学中,对黑土地和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与老乡们的交谈中,王学中便开始动了做农机研发制造的念头。说干就干,王学中毅然决然地关闭了自己经营了多年且收益不错的钢材销售公司,做调研、租厂房、购设备、招人员,成立了现在被行业内熟知的吉林天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紧锣密鼓地鼓捣起了打捆机。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跨行不取利。王学中的这一举动不仅令很多人费解,而且不少人质疑声不断。睿智的王学中并没有改变主意,“我并不是头脑发热,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和打捆机这种产品,一是,我确确实实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情怀,我要用行动回报生养我的这片黑土地;二是,秸秆市场非常巨大,市场上没有饲料打捆机这种机械,而用户有需求,急得哇哇叫,这就是商机。”王学中所说的秸秆市场有多大呢?

  据资料显示,我国秸秆资源异常丰富,理论资源量为8.8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7.36亿吨。合理利用这些生物质每年可以替代煤炭4亿吨左右,预测,秸秆处理的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近年来,国家对禁止秸秆焚烧治理力度逐年加大,秸秆焚烧治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时,伴随着国内畜牧产业迅速勃兴,牧草不足突出,由于秸秆饲料化可以弥补国内牧草供给不足,市场空间巨大。

  足以看见,王学中从事企业经营多年,他对市场、对产业、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异常深刻,有着独到见解。

  话虽这样说,事儿确实没有那么简单,王学中也没有料到,他的这一决定,即将面临无数严峻的考验,甚至要遭遇险些倾家荡产的风险。

  碰壁

  进入打捆机制造,王学中才知道有太多的专利被国外垄断,国内打捆机不仅在结构设计、原材料材质、加工工艺等环节存在差距,而且核心部件打结器被“卡脖子”,异常被动。

  在产品选型上,王学中是走了不少弯路的。一开始,是按照行业内传统思维做打结器式的打捆机。由于国外同类产品是专业用于牧草打捆作业的,相对而言,牧草收割后,质地柔软,打捆机作业受力非常轻,负荷小,不管是弹齿、捡拾器还是输送器、活塞、草捆长度控制等机构,均属于轻量设计。而适合于东北区域玉米、高粱等秸秆饲料化的打捆机,不仅作业目标体积大、质地坚硬,而且作业工况恶劣、含土率极高,完全不同于传统打捆机产品,因此,不得进行针对性创新设计。

  产品结构设计可以优化创新,多维度进行设计验证,这个好解决,但是,打捆机所需核心部件打结器被德国垄断,便成了不得不直面的大问题,这种D型打结器国内只有两个品牌供应,采购周期长,价格自然也不低。同时,这种垄断产品,国外公司处于通用性考虑,产品型号单一,对牧草打捆机产品适用性较强,但是,对于打秸秆的打捆机产品而言,这种打结器的强度不够,如果与国外公司做针对性开发更是不现实。

  打结器这一核心部件强度不够,势必造成打捆机作业可靠性不足。这一下,王学中懵圈了。大概半年多的时间里,王学中像着了魔一样,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就长到了玉米地里、扎到了拖拉机等机手和牧民堆里,研究秸秆特性、研究机械原理、研究秸秆粉碎方法,人晒得黝黑,胡子拉碴,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做钢材生意的老板样子了。

  “我想到过放弃,真的,创新真是太难了。”王学中停顿了片刻,神情中闪过一丝酸涩。但是,王学中不是轻易服输的人,他骨子里有着东北人的倔强与坚韧,咬着牙坚持往前走。

  经过了无数次实验,王学中在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等多种农业装备产品的作业机械原理中获得了启发:既然打结器问题解决不了,为什么我不饶开它?做一款不需要打结器,并且能够实现一次性秸秆饲料化的打捆机呢?

  灵光一现,王学中的饲料打捆机研发创新之路就像开了挂一样,加速前进。

  换道

  2016年初,王学中推翻了原来所有的研发思路,不再奔着单一的打捆功能使劲儿,而是要制造一种不使用打结器,且具备捡拾、粉碎、揉丝、清选、压实、打包等一体化复合功能的新型打捆机,方向对了,剩下的便是艰辛的付出。

  王学中带领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设定基本技术路线为:牵引式整机结构,锤抓+弹齿式捡拾破碎装置、搅龙输送+转筛风机除尘、动刀+定刀揉搓粉碎、油缸压实+高密度成形、智能称重+自动缠包、出包。这种产品设计就很好地避开了打结器这一部件,草捆成形仍为方捆,以便于运输和贮存,草捆捆绑方式则由绳捆改成缠网。

  “对于我们已经处于劣势的赛道,我们不能只闷着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追,很多时候越努力越徒劳。就像是汽车,我国在燃油车制造上遭遇了太多的壁垒,较之欧、美、日、韩已经落后了很多年,是很难追赶的,而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我国下手早,创新动作迅速,抢占了先机。传统赛道拥挤,我们不妨换个赛道,说不定就成了!”现在,王学中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时间再回到2016年,产品设计思路有了,王学中与大家齐心协力,设计图纸、部件加工、采购标准件,安装、实验,一系列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2016年秋天,我在玉米地里整整呆了3个月,对设备进行反复实验、改进、调试,再实验、再改进,失败更是家常便饭。”王学中吃住在厂里,整天泡在在田间地头,凭着他对机械设计与技术钻研的执着,凭着他不服输又能凝聚专业人才的格局,凭着他心中对农业和农民的热爱……在无数次失败、完善改进后,第一台牵引式秸秆饲料打捆机产品研制成功,王学中想了一个品牌,叫“天朗”,寓意为“天清气朗”,通过机器实现秸秆回收饲料化,不再焚烧了,天空也就晴朗了。2016年10月,天朗秸秆饲料打捆机下地,并取得了较好作业效果,但是在揉搓效果上有所欠缺。大家都觉得可以量产时,满脸胡茬、一身尘土的王学中说:“不行,揉搓、除尘装置结构重新设计,产品不完善,不推向市场,不能让老百姓吃亏!”说易行难,谁会知道,此时的王学中因为打捆机设备研发,已经投入了600多万元,原本下海挣得那点钱,花得差不多了。

  原有技术设计方案推翻重来,王学中带领技术人员向农机行业、工程机械行业专家们拜师请教,并积极借鉴国外机械产品机构设计,2017年5月,终于创新性地研发出与众不同的部件结构形式,实验后,大获成功,并针对除尘、揉搓、破碎、切网等装置设计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用王学中的话说,“天朗产品要靠技术取胜,靠质量取胜,我们绝不偷奸耍滑,这是信誉问题!”

  2017年秋季,30余台能够一次完成收割后玉米、高粱等秸秆捡拾、除尘、揉搓、抛送、压实、自动出包等作业功能的天朗饲料打捆机投入市场,以可靠的作业表现、干净的除尘效果、均匀整齐的揉丝等功能,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天朗饲料打捆机一举打响了品牌。

  超车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瞬息万变,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大环境变化以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竞争格局重构与经济轮动的脚步愈走愈快,如果想跟上节拍,恐怕只有“创新”一条路。

  吉林天朗深谙其道,把创新基因深深植入到企业发展的全价值链中。“天朗要进步,就必须持续不断创新,不管是产品、技术、生产、营销、服务还是规范管理,都不能墨守成规,要求真、求变。”王学中一直强调。

  企业从事饲料打捆机产品研发制造8年,吉林天朗已经完成了10代产品的换代升级,这种创新频率在行业内也是首屈一指的。围绕着订单产出,吉林天朗全面引进精益管理理念,不断优化运营流程,提升各环节业物流,减少一切浪费,打造重改善、肯协作、高执行、懂精益、能战斗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让创新成为员工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企业逐年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工程技术人员由5人增加到现在的50余人,产品创新项目一年多达60余项;产业工人队伍由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300余人,小改小革与合理化建议一年800多项。

  吉林天朗推陈出新,快速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系列:在饲料打捆机领域,企业今年推出的鑫天朗“草王”产品,可以对秸秆实现三次粉碎、三次揉搓、五次除尘,完成打捆作业后的草质更好,并且饲草揉搓长短可调,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天朗的经典产品“速王”,则再次实现改进升级,采用更大变速箱,改变泵的流量,作业速度较之原来产品提升10%以上。在捡拾打捆机领域,天朗推出的大圆捆捡拾打捆机、高密度方捆打捆机,均进入小批量产出。

  正确的战略方向、颇具韧性的经营策略,加上过硬的产品、核心技术工艺、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成就了吉林天朗的快速发展,2022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了7连增。2023年4月份,占地11万㎡的天朗现代农机产业园开工建设,新厂区建成后,将有效缓解目前场地不足的现状。如今的天朗,企业发展正在驶入快车道,为加速超车蓄足了能量。

  “立足黑土地,围绕着黄金玉米带,做适合黑土地农艺的农机,做老百姓喜欢的农机,助力东北现代农业发展!”王学中前进方向依然笃定。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