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从疯狂军备竞争到暂时的偃旗息鼓
有人可能比较了解1946-1991年绵亘近50年的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50年,也持续了50年的军备竞赛,比如以登月、太空殖民为主的星际争霸,最终的结果是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前苏联则被拖垮解体。
国内植保无人飞机行业也在上演着类似美苏争霸式的军备竞赛,大疆的角色是美国,极飞的角色是苏联,两大巨头相爱相杀的过程中,近200家无人机小品牌灰飞烟灭,正所谓“神仙打架,百姓遭殃”。
表:国内植保无人飞机产品编年史(数据和信息来自于公开数据)
简单的回溯一下过程的话,可以确定大疆主动挑起了国内植保无人机军备竞赛的战火,从2016年开始,大疆几乎以一年一款新产品的速度,持续推出1P、1S、T16、T20、T30、T40、T50等新品。
这种频繁的迭代和不断地推新品,被植保老手自嘲为割韭菜,凡是年年换新品的用户都是韭菜,被大疆牵着鼻子的极飞根本没有办法停下来安心的打磨一款产品,由于大疆产品跳跃性太大,处于追赶者位置的极飞只能推出载荷量更大、效率更高的飞机来以图缩短差距,从过程看极飞跟着大疆推出P20、P30、P40、P80、P100 2022款、P100 Pro 2023款,以及V系列的V40、V50、V50Pro等机型。
其他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汉和、拓攻、极目、启飞、天途等也被形势逼迫着不断地推出没有经过市场充分验证的新飞机。
大趋势之下,大疆是整个行业的自变量,其他品牌则是因变量,能跟上大疆节奏的公司,勉勉强强在大疆后面吃点残羹冷饭,跟不上的要么被无情的淘汰,要么像极目一样进入丘陵山区和果园植保等细分市场。
不但极飞、拓攻等被大疆拖着走,就连机手和飞防队也未能幸免。
国内千千万万的机手和飞防队,每年换一批飞机是常态,不换飞机的就失去被割韭菜的资格,相当于退出了游戏,因为新飞机一出来就宣告了旧飞机的死亡,为了赶上厂家的速度,飞手们基本上是以一年一台的速度跟着大疆、极飞在更新飞机。
如果不更新,速度、效率、载荷量等都跟不上潮流,不是被种植户拒绝就是被身边的竞争对手淘汰,所以说不但大疆、极飞们在疯狂地军备竞争,飞手们也被大势裹挟一路狂奔,频繁地换机,几年下来很多机手发现钱没有挣多少,但旧飞机从小到大攒了十几台,机手有苦真的是无处诉说。
但这一切要告一段落,因为大疆今年似乎是按下了中场休息的暂停键,没有再推出全新平台基础上的飞机,相信极飞、拓攻、极目、惠达等幸存者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这难得的喘息机会,大家应该都是求之不得的。
那么为什么国内植保无人飞机要从疯狂军备竞争到暂时的偃旗息鼓呢?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的背景和原因:
一是经过5年时间,大疆基本上完成了国内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定向清理,剩下的极飞、极目、拓攻等市场占有率整体被压缩在20%以内,已经没有一家对大疆形成实质性的威胁,大家都很累,大疆也需要停下来喘口气了。
再加上这几家幸存者后面有强大的资本,不是靠单一市场手段可以让他们扫地出门的,国内植保无人飞机行业已经形成了“恐怖平衡”,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距离,暂时握手言和。
二是目前以大疆T50、T25为代表的农业无人机技术,与国内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再大的飞机和再高效的飞机暂时用不上,也没有性价比优势,所以停下来静待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等基本条件的改善。
四是现有的电池技术、飞控技术和材料等,的确是遇到了瓶颈,飞机做得更大,在北方地区和出口市场也是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整机要全新设计,整体算下来,性价比并不高,无人飞机是信息化、航空、电池、材料、农艺等综合技术的结合体,某个环节的突破,如果没有相应系统性的全局改善,其实不见得对企业有好处,所以暂时歇一下是明智的选择。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