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2021农机市场:六大特征表现

李勇 2021年12月15日

  岁月的脚步总是在人们不经意而又平淡的日子中渐行渐远,从不回头,不经意间,2021年的行程已经临近尾声。尚记得,年初时对市场向好的满血期待与乐观预判,如今已经变成喜忧参半的现实。

  市场是瞬息多变的,更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纵观2021年农机市场,既有业内技术突破、短板补齐的创新,也有需求饱和产品、落后技术的淘汰,更有传统与新兴品类的碰撞延续,固有市场运行规律和不确定因素交织,演绎着不可复制的精彩与失落。

  01产业成熟维度升级,稳速向好趋势不变

  近几年,农机行业延续着趋稳、缓速、高质的市场运行态势,如果把2018年称为近年来行业发展的一个低谷,相信没有人反对,该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微乎其微,利润更是出现了下降15.76%的负增长。接下来的2019和2020两年,虽然运行态势转好,但是增幅依然有限,更多地得益于疫情期间国家给予的政策助力与拉动。今年,固然利好因素不少,但与此同时,疫情影响延续,产业调整转型迹象愈加明显,尤其今年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交替之年,新三年的补贴操作工作启动较晚,加之原材料大幅涨价、下半年限电制约、去年补贴销量透支等因素叠加,全年农机市场运行可谓跌宕起伏。一开春,农机市场强势启动,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但是到了5、6月份,市场跌入低估,而后市场一直未出现“火爆”局面,“先扬后抑”基本成为了今年农机市场运行基调。整体而言,在经历了2020年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整体利润总额增长3成的耀眼成绩后,今年农机市场仍归于平稳运行,农机行业仍处于产业调整区间,行业特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产业重心继续由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二是,产业主力由过剩传统市场向小众刚需市场转移,市场格局进一步趋于均衡;三是,产业短板和不足持续补齐,全程、全面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基本运行情况可以预判,全年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或略有上升,增幅有限,也可以预判,大田作物机械化程度再次提升,畜牧作物、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丘陵山区等机械化程度进一步补齐,农机化程度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减量提质依然是发展主基调。

  02利润进一步走低,竞争形势持续加剧

  今年,农机制造产业面临的最大威胁和变数当属原材料价格疯涨,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生产压力,压缩了利润空间,加剧了市场竞争。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在原材料价格一而再、再而三的增长形势下,诸多农机企业不得不提高了整机的销售价格,但是,很多整机企业的涨价仍难以消抵原材料涨价造成的成本增加幅度,企业在高企的成本压力下,销售季节来临前的备货也一再压缩,有些承受能力较弱的小企业,在成本上涨下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在不短的时期内选择了停产观望。而与此同时,有实力的企业则开启了“圈地”模式,抢占市场份额。不难断定,今年农机工业的规模稳步增长,但是利润水平必定会出现滑坡,企业品牌的洗牌进一步加速,为数不少实力一般的小企业难逃淘汰的风险。在国家补贴政策实施上,规范化程度愈加严格,黑龙江农机购置补贴专项整治、拖拉机马力虚高处理等,无一不说明国家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的“零容忍”。

  目前乃至今后,行业政策监管更加趋于严格、规范,无竞争优势产业链的生存空间将大幅收窄,农机品牌头部集中度大幅提高,杂牌军、混编军、不入流品牌企业的生存将会越发困难,用户品牌认知将进一步提升,优胜劣汰规则不变,行业洗牌继续,消亡、消失愈加常态化。

  03产品需求两端延伸,市场呈现“K”型曲线

  2021年,农机行业在两个维度上呈现出“K”型发展趋势,第一个维度是产品需求类型上,大型化与小型化需求旺盛,两端发展趋势明显;第二个维度是企业发展业绩上,效益好的特别好,效益差的则特别差,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足以看见,农机市场细分程度日深,市场两端发展趋向继续,一方面,在国内土地流转政策推进、保护性耕作模式推广、农业(农机)合作组织及家庭农场兴起等因素助推下,与农业耕作模式需求相匹配,农机产品大型化趋势逐年明显,在此基础上,基于投资性需求,用户对作业效率的追求变得更加迫切,助推了大型化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山区(包括丘陵和高原)面积约663.6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69.1%,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且地块分布零散,受地形所限,不少丘陵、山区依然停留在人工作业为主的耕作模式,近年来,“通过补贴助力,推动丘陵、山区机械化进步”作为国家重点扶持政策大力推进,也就决定了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机械销量大幅上升。今年以来,伴随着农机市场竞争品牌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好的产品、好的品牌愈加受到用户青睐,诸如谷神轮式联合收获机、东方红拖拉机、大疆无人机等,都日渐成为用户心中标杆产品,同时,为数不少的可靠性不足、做工粗糙、知名度不高的农机品牌被市场和用户所抛弃,更甚者逐步消失在严峻的市场竞争洪流中。

  由此可见,农机市场所呈现出的运行规律与特征,是与产品表现、用户需求密切相关的,没有一个企业可以不去研究产品和需求而混得风生水起,2021年,市场需求大型化智能产品与小型化特需产品趋向明显,企业品牌效应愈加彰显出非凡的影响力。

  04热点依然集中,传统与新兴的交替继续

  2021年,农机市场热点依然集中,传统品类中仅有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大多数传统产品大幅下滑。与之相反,绝大多数新兴小众品类则呈现出上升的良好发展势头,诸如畜牧机械,青饲料收获机、饲养机械、打捆机等;再如经济作物机械,花生收获机械、马铃薯机械、甘蔗收获机、采棉机等;再就是植保无人机、设施农业设备、滴灌设备等。不得不说,自2015年国内农机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以来,产业结构比重持续发生转移和调整,既表现在产品大型化上,又表现在新兴小众产品的迅速勃兴上,过剩低端产品市场持续回落与新兴产品市场快速上升交替进行,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凡是从事小众产品的农机企业都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从发展周期性规律上看,农机产业调整升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特定阶段的过程,不管是传统农机品类的技术进步、产品升级,还是小众农机品类的持续完善、体量成长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积累。也就是说,国内农机市场进入低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常态,产业调整之路仍在继续。

  不管市场如何变化,用户需求始终是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所有企业必须做足市场研究,如今的农机市场已经是“买方市场”,用户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这种供求关系变化在今年的农机市场中就得到了鲜明的呈现,所谓“热点产品”、“热点市场”就是用户需求旺盛的产品。

  05多营销手段,构建产业新形态

  与所有的行业一样,农机行业也正在因互联网的普及而发生着颠覆性变化,不管是企业管理模式,还是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变革中展现出崭新的形态,借助网络传播,所有信息变得无限畅通,传统营销模式与互联网的结合,给农机经营价值链各环节带有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透明。今年,产业数字化特征愈发明显,绝对比重的农机企业不单纯再只是依靠门店来销售,而是采取了“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进行,网店经营、网上带货直播、设备故障远程诊断等,这些手段已是屡见不鲜;线上服务、线上产品体验、线上作业预约等,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农机企业从最初单一的“产品制造+分销渠道实体经营”到“产品制造+分销渠道实体经营+网上平台”,再到“全程及全面机械化整体方案提供者”,商业模式变革呈现出从单一“卖产品、卖服务”转变为“提供解决方案”,从单一的实体业务转变为“互联网+现代农机”相结合的产业生态圈,彰显出愈加丰富的商业内涵。

  农机行业的时代特征也是与科技进步、人们的思维观念升级密不可分的,2021年,农机企业在营销手段创新、品牌力打造上倾注了不少心血,农机实体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协同作战程度也更加紧密。

  06不确定因素增加,一斑不足以窥豹

  对于农机行业而言,2021年的确称得上不确定因素密集来临的一年,且不说新旧购机补贴政策交替因素,单说原材料疯狂涨价、下半年大面积限电限产、疫情持续、全国大部地区作业季节水灾等突如其来的因素制约,从不同维度给农机产业带来足以撼动发展走向的打击力。从大趋势而言,国家补贴政策依然强力驱动、粮食价格稳定、农机产品成熟度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大步向前,在全球疫情蔓延,海外业务受限的情况下,以“深挖消费潜力”为主要着力点的国内大循环战略深入推进,行业质量增长、短板补齐、核心技术突破、高端产品国产化等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机械化空白供给领域日渐减少。

  因此,我们必须综合分析农机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以辩证的眼光观察产业发展变化,一方面,我们绝不能够墨守成规,拿着固有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和看待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定以往积累的成果经验,要用更广阔的视角观察行业发展,制定策略,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

  对于处在农机装备行业的每个人而言,我们都希望一年有一年的跃升,一年有一年的进步。认真总结过往,是为了汲取经验教训,攒足力量,大步向前,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我们都坚信,2022年的农机市场必然更加精彩!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游客
    发布于2021-12-31 19:17
    华夏1604多少钱  --来自农机通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