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经济日报:未来农业景气有望稳中有升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9年08月23日

  2019年二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年度报告显示——

  未来农业景气有望稳中有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99.4,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微升0.1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9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80.0,与一季度持平,连续两个季度在“浅蓝灯”区运行。上半年,景气度呈现“三升三降”格局:农业生产小幅加快,务农收入有所提高,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农产品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有不同程度下降,财政农林水支出增速回落,农业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态势。

  从未来预期看,农业生产有望延续平稳甚至呈现回升态势。特别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政府惠农支农力度落实显效,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产业融合纵深发展,农民收入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99.4,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微升0.1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9点。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80.0,与一季度持平,连续两个季度在“浅蓝灯”区运行。

  两种指数双双持平

  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与一季度相比,景气度呈现“三升三降”格局:农业生产小幅加快,务农收入有所提高,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农产品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有不同程度下降,财政农林水支出增速回落。

  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的农经景气指数(农业经济景气指数走势图中的蓝色曲线)比保留随机因素的农经景气指数低1.1个百分点,说明政策性因素对农业经济有较强支撑作用。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猪料比指标位于“黄灯区”;位于“绿灯区”的有4项指标,分别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浅蓝灯区”的有3项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谷物及制品进口额、粮油食品零售额;位于“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分别为农产品出口额、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灯号变动情况来看,上半年猪料比从“绿灯”升至“黄灯”,第一产业增加值从“绿灯”降至“浅蓝灯”;其它8项指标灯号均未发生变动。

  农业生产小幅回升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3207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虽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夏粮产量与历史**高年(2017年)持平,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35亿斤,比2018年增产59亿斤,增长2.1%。夏粮丰收主要得益于单产恢复性增长。今年全国夏粮单产为每亩359公斤,比上年增产12.0公斤,增长3.5%。

  大豆播种面积连续4年增加,预计达到905万公顷,同比增加65万公顷;预计平均单产1.9吨/公顷,总产量1740万吨,高于上年的1600万吨,与2004年历史**高产量持平。

  稻谷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品质较好、市场价格更优的中稻和一季晚稻播种面积逐步增加。小麦种植结构有所改善。2019年,小麦播种面积3.45亿亩,减少628万亩,下降1.8%;但全国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达到33%,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牛羊家禽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3911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1%。其中,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生猪产能下降,牛羊禽产能均有所增长。

  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1亿头,比上年同期减少2075万头,下降6.2%;猪肉产量2470万吨,减少143万吨,下降5.5%;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3.5亿头,同比减少6143万头,下降15.0%。

  牛羊禽产品产量增加,存栏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国肉牛出栏1918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39万头,增长2.1%;牛肉产量288万吨,增加7万吨,增长2.4%。羊出栏1.3亿只,比上年同期增加212万只,增长1.6%;羊肉产量202万吨,增加3万吨,增长1.5%。全国家禽出栏61.9亿只,比上年同期增加3.1亿只,增长5.2%;禽肉产量952万吨,增加50万吨,增长5.6%;禽蛋产量1516万吨,增加53万吨,增长3.6%。从存栏看,6月底全国牛存栏9248万头,同比增加112万头,增长1.2%;全国羊存栏3.2亿只,同比增加215万只,增长0.7%;家禽存栏58.7亿只,同比增加2.2亿只,增长4.0%。

  农产品出口降幅收窄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365.4亿美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较大的水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蔬菜出口额同比增长1.8%,一季度为同比下降5.1%。

  粮食进口降幅扩大

  上半年,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32.2亿美元,同比下降24.3%,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4.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上半年,我国高粱进口额仅289万美元,同比下降99.6%,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幅度较大;稻谷和大米进口6.7亿美元,同比下降30.7%,降幅比一季度扩大7.5个百分点;大豆进口156.6亿美元,同比下降18.8%,降幅扩大7.3个百分点;玉米进口6.8亿美元,同比增长42.9%,增速回落41.2个百分点;小麦进口5.2亿美元,同比下降6.4%,一季度为同比增长70.9%。

  生产价格由跌转涨

  上半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9.1%,一季度为同比下跌1.7%。其中,畜牧业产品价格上涨18.1%,一季度为同比下跌5.3%;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1.3个百分点;渔业产品价格上涨0.4%,一季度为下跌2.8%;林业产品价格同比持平,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上半年,三大主粮价格呈现“两涨一跌”运行特点。其中,玉米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小麦价格同比上涨0.1%,一季度为同比下跌0.6%;稻谷价格同比下跌6.6%,跌幅比一季度扩大1.6个百分点。

  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3.0%,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同比上涨16.4%,涨幅比一季度扩大13.7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其余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化学肥料价格同比上涨3.4%,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农药及农药器械价格同比上涨4.0%,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饲料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回落1.0个百分点。

  从生产环节看,上半年猪料比为6.39∶1。生猪产能持续收紧,猪肉供需缺口扩大,随着猪肉消费季节性回升,预计生猪和猪肉价格将持续上涨。

  终端食品需求增长

  上半年,反映**终消费的粮油、食品零售额为6965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一季度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

  务农收入增长较快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2343元,同比名义增速为6.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7下降至2.74,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与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有关。上半年,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为1659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3.5个百分点。此外,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速也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名义增速达9.1%,财产净收入增速达9.6%。

  农业投资增速转降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0.8%,一季度为同比增长2.8%,增速由升转降。政府应加大资本引导力度,创造有利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社会资本进入到农业农村领域的制度环境。

  财政支农力度较大

  上半年,财政农林水支出9445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虽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但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2.3个百分点。财政支农惠农力度较大。

  劳动生产率小幅回升

  上半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10894元(可比价),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比农业生产增速高1.8个百分点。

  农业景气延续平稳

  上半年,景气度呈现“三升三降”格局:农业生产小幅加快,务农收入有所提高,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农产品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有不同程度下降,财政农林水支出增速回落,农业经济保持总体平稳态势。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预计未来农业景气有望呈现稳中有升态势。经模型测算,2019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农经景气指数分别为99.6和99.8,农经预警指数分别为83.3和83.3,总体稳中有升。

  但同时也要看到,受固定资产投资由升转降、财政支出增速放缓、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以及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挑战。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持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二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打造更高效的供给体系;三要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政府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但近期农业投资有所下降。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强化政策引导,促进财政支持与引导社会资本相结合。一是建立国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方式,通过PPP等方式充分发挥农业领域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资金来源。二是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进一步下沉到市、县一级,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优化结构方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保障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农业生产仍面临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大豆缺口较大,优质农产品供给相对不足。因此,要统筹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稳定水稻、小麦生产,有序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进一步扩大大豆生产规模;同时,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政策,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组织实施良种联合攻关,提高大豆单产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近期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健康发展。因此,一要实行多元化战略,减少对单一国家产品和市场依赖;同时,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二要放宽外资准入,促进农业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和发展水平。

  景气观察:

  撬动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吕庆喆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比上年同期回落,在一定程度上与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有关。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0.8%,去年上半年为同比增长12.2%。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主要是由于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的积极性不高。上半年,民间资本对农林牧渔业投资额同比下降2.2%,上年同期为同比增长18.0%;且民间资本对农林牧渔业的投资降幅比全社会资本高出1.4个百分点。这势必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中必须要解决的梗阻点。

  社会资本下乡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受农业生产周期长以及易受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影响,农业相关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波动性较大,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农业投资的资本收益率整体不高,制约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农业农村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领域与薄弱环节,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待加强,涉农领域投资环境存在较大改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本进入涉农领域。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虽然资本与农业结合的方式不少,但目前资本与农业、企业与农户结合方式多为订单合同等较“松散”的方式,双方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订单合同违约率较高,企业和农户利益均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受农业保险不发达等因素制约,社会资本也存在“不敢投”现象。

  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政府应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破除资本下乡的痛点、难点,着力引导社会资本的“源头活水”流向农村农业等相关领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要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为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打造良好软硬件基础。政府要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建立支农资金稳定投入机制,整合统筹各层面各渠道支农资金,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同时,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公共服务,为社会资本进入涉农领域创造良好环境。例如,完善农村金融、保险等服务体系,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农业保险体系,推动相关服务网络进一步下沉,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及农业投保等相关方面难题,消除社会资本“不敢投”的顾虑。

  二要积极探索涉农领域相关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增强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要鼓励进入的社会资本创新运营模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项目成本;通过适当的资本配置,例如与优质旅游资源打包、提供土地使用权等,充分挖掘涉农项目的商业价值,合理提高项目回报水平。

  三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应探索财政奖补机制,对长期支持乡村振兴的社会资本给予财政支持、贴息政策和配套项目投入,形成吸引社会资本持续投入的政策体系。

  四要创新社会资本进入涉农领域模式,健全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通过产权、技术、产品等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带动普通农户分享农业经营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降低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违约现象。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编制而成,通过定量指标,监测农业经济的周期波动情况,同时预测农业经济的未来趋势。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报告以监测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简称农经景气指数)和中经农业预警指数(简称农经预警指数)的运行状况为核心,同时监测农业生产、投资、价格、农产品市场和农民生活等多方面指标,全方位反映农业经济景气状态。报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农经景气指数监测,通过分析农经景气指数变动情况反映农业经济景气的变化方向;第二部分为农经预警指数监测,通过分析农经预警指数变动情况,采用蓝、红等5色灯号系统,直观反映农业发展所处的“冷”“热”状态区间;第三部分为农业重点指标监测,通过对农业生产、投资、价格、贸易、农民生活以及当前农业相关热点问题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全面深入把脉农业发展现状;第四部分为预测及建议,通过模型预测农业景气未来趋势,并对促进农业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