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回眸2018农机化:扎实促全程 稳步推全面

王晓宇 2019年01月07日

  改革开放40周年,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刚刚挥手告别的2018年注定不平凡。对于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而言,这一年也意义颇深。2018年是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的第三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新评选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152个,比去年增加30个。**新数据显示,2018年水稻机插(播)率超过48%,玉米、马铃薯机收率分别接近70%、30%,同比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油菜收获、花生种植及收获机械化率均超过40%,同比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新疆棉花机采率达到35%,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北疆地区和新疆兵团机采率超过80%;广西等甘蔗主产区机械化装备能力、生产模式、运行机制等加快优化提升,预计2018—2019年榨季机收面积将比上个榨季增长1倍。

 

  亮眼的成绩来自于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推广机构的共同努力。一年来,全国农机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有力促进了全程机械化纵深推进,围绕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花生、棉花、甘蔗等粮棉油糖九大作物,聚焦耕、种、收、产地烘干、高效植保、秸秆处理等全程机械化六个主要环节,强化“补短板、促集成、提水平”的目标导向,分作物分区域开展全程机械化系列现场推进活动,总结推广一批宜机化品种、农艺栽培、机械装备和经营方式集成配套的解决方案,着力打造一批集成应用农机化先进技术和高效作业服务模式的核心示范基地。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率持续提高,东北地区和江苏水稻种植基本实现机械化,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在部分省市取得成功;玉米机收实现跨越式发展,玉米青贮饲料机收技术应用加快,籽粒直收试验示范开始起步;小麦联合收获技术快速升级,黄淮海麦玉两熟区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小麦少免耕播种质量持续提升;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稳步推进,北方和中原主产区各单项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已经具备较高水平;新疆棉区适宜机采棉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逐步成熟并得到较快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取得突破,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已形成“直播为主、移栽为辅,联合收获为主、分段收获为辅”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花生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技术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扩大应用;大豆免耕覆秸播种技术和纵轴流联合收获技术不断成熟;甘蔗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路线基本清晰,进入发展快车道。得益于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今年“三夏”麦收进度比去年同期缩短1至2天,“小麦联合收获—麦秸抛洒覆盖还田—夏玉米免耕播种”的全程机械化绿色作业模式广泛应用,更加绿色环保。“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一站式”模式的应用让农民省事又省钱,机手增收又增效。综上所述,全程机械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耕作模式。

  目前,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时期,而能否实现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衡量某种农作物是否能够形成规模产业的关键标准。在看到农机化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农机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而这些矛盾也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关注的重点。从区域来看,北方平原和旱作区等农业机械水平较高的地方,正在加快提档升级,向全程化、大型化、智能化转变;南方水田地区、丘陵山区等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农机化需求快速上升,尤其是特色优势产业对机械化需求迫切。总体而言,就是要推进农艺与农机深度融合,推动品种、栽培、装备集成配套,产前、产中、产后协调,构建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全程机械化要向着全面机械化的方向不断拓展。

  2018年可以说是农机部门将全程机械化向全面机械化发展的开局之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2018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在粮棉油糖主产区实施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九大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打造150个以上核心示范基地;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宜机化研究,提升种子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组织开展水果、大宗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调研,首次在湖北召开了全国果菜茶机械化现场推进会;针对特色粮油作物、麻类、中药材、热带亚热带作物等生产机械化难点多、实现难度大问题,开展特色产业节本增效机械化推广行动;提升畜禽养殖机械化水平,实施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加快饲草料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开展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进行动;组织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化肥农药精施、有机肥施用等方面的机械化技术,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机械化技术推广行动;组织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专家赴“三区三州”开展技术调研,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由此可见,全程机械化正逐步由传统粮食作物朝着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延伸,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初加工业、设施农业推进,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进军。

  一年来,各地农机部门切实落实《方案》要求,通过出台政策、推广技术、落实培训、加大宣传等手段,“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算”,在巩固提升耕种收“老三样”机械化水平的同时,着力发展全面机械化。例如,加快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通讯技术与农机装备作业、服务管理的深度融合,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农机化质量、效率;以“宜机”为重要目标,不断推进农田建设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方面“宜机化”,改革完善规划布局、建设目标、工程标准、施工规划等制度,推动“建、改、整”地适合机械作业。经过不懈努力,在推进全面机械化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据统计,全国果菜茶机械化技术推广面积超过3.9亿亩次,水果蔬菜生产综合机械化率接近30%;茶叶种植加工全过程机械化模式在浙江等主产区开始普及;重庆、湖南等地农田“宜机化”改造步伐加快,丘陵山区机械化开始提速。

  2018年已经离我们而去,2019年正扬帆起航。新的一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依然举足轻重,全国农机部门也将继续聚焦短板弱项,不断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创新协同机制,推动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全程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加强组织推动,继续创建一批示范县,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农机化水平全程全面提升。

  大事记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2018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各地从主要农作物、畜禽养殖等八项行动入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

  ◆4月25日,农业农村部就春耕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实现“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这一目标,要具体抓好“强全程、推全面、优服务、促创新、提质量”五方面工作。

  ◆6月5日,农业农村部在河北省磁县举办“黄淮海地区粮食高效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

  ◆6月27日—28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技术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会议交流研讨了突破薄弱环节推进全程机械化的思路措施。

  ◆10月11—12日,全国首次果菜茶生产机械化现场推进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

  ◆10月20—22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重庆市、四川省调研农业机械化工作时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为丘陵山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产业兴旺和农民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第三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拟认定河北省辛集市等152个县(市、区)为全国第三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并予以公示。

  ◆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同推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2017/18榨季广西甘蔗机收面积较大幅度增长,甘蔗综合机械化率5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基本形成肥料化利用为主,饲料化、燃料化稳步推进,基料化、原料化为辅的综合利用格局。

  专家寄语

  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江洪银:

  2018年随玉米专家组“南征北战”开展多次调研,深入黄淮海区域“皖鲁把脉”,远赴西南山区“川渝问诊”,围绕玉米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干中学、学中干。历经两年多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不同区域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模式,玉米籽粒收低破碎技术验证取得重大突破,秸秆处理技术日趋成熟。

  内蒙古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研究员程国彦:

  2018年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秉承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全国四大主产区域抓薄弱、促提高,攻短板、促全程,呈现为总体推进向好、区域突破有别。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在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重点提升主要作业环节的机具配套档次与机艺融合应用水平,开发弥补种薯切块、联合收获或捡拾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短板,机艺一体化、水肥一体化等优质、高效、绿色发展理念开始根植于生产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效;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南方冬作区耕、播、收环节机械化生产加快发展,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发同步推进,技术规范、机艺融合、宜机化改造已成共识、步入实践;过去的一年,在国家马铃薯主粮化与产业扶贫攻坚战略实施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将借助国家农机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探索路经、创新技术,抓关键、补短板,脚踏实地迈出新的步伐。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郑铁志:

  2018年,东北地区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良好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快速向北方玉米主产区拓展;黄淮海两季作物玉米产区全程机械化找到了突破瓶颈问题的方向和办法;西南山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路径方向形成了专家共识,为2019重点攻关突破奠定了基础;玉米籽粒收获更是在东北、黄淮海地区成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的青睐,一批适于籽粒机收的品种和栽培技术陆续选育跟进,开创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展望2019,我国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必将乘着国家重点扶持政策的东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陕西省农机局副局长上官永:

  全程、全面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是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措施,又是各级政府和农机化主管部门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陕西省在重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同时,积极开展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注重突破发展、平衡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天津市农机试验鉴定站副站长张宝乾:

  2018年,玉米组的各位专家深入多地广泛开展调研指导,开展农机融合研究,总结确定适宜主推的技术模式,很好地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专家组针对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开展专题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开展玉米密植栽培机械化技术、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创新研究,突破制约瓶颈,为提升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综合效益开出治病良方。2019年玉米组各位专家还会继续奋勇前行,指导范围逐步从区域覆盖到全国,从突破“瓶颈”到全程系统全面推进。

  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陈传强研究员:

  2018年,我国粮棉油糖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以棉花生产为例,黄河流域棉区山东省和河北省借鉴新疆植棉模式,建立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田,采取了激光平整土地、卫星导航膜上打孔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新技术,按照机采棉的要求,采取了苗期化控、脱叶催熟等管理措施,既增加了棉花产出,又保证了机采棉的有效实施。示范田棉花产量突破了350千克/亩,实现增产30%—40%,亩增加效益550元以上。全国各地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田的建设,紧紧围绕突破薄弱生产环节和农机农艺融合的要求,探索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模式,为主要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有效推进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