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吉林:秸秆还田,新技术带来新收获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9年01月03日

  今年入夏以来,吉林省榆树市遭遇比较严重的旱情,这成了农民们的心病。然而,在晨辉合作社,眼下涨势良好的大田却让农民们提前享受了丰收的喜悦。合作社理事长刘臣说,这多亏了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这项技术将秸秆还田、保水保墒,成为丰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

  刘臣所说的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吉林着力推广的农业新技术之一,是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并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的先进农耕技术。实行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要从前茬作物收获开始考虑,分为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和农机深松四个步骤。目前,吉林省已经探索形成了适应东、中、西部不同生态类型的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

  产粮大县梨树县就是这项技术的推广示范区之一。从今年播种开始,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土肥科的农技人员就实行了“每日一测”:到大田取土化验、检测。这些土壤样本就是取自于玉米秸秆全覆盖的地块,通过检测,土壤表现出的有机质含量、土壤板结状况、肥力指标等数据一目了然,与原始地块一对比,立见高下。

  “这半年的时间,我们二百万亩保护性耕作地的各项指标全面向好,大田玉米苗情也非常乐观。”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高兴地说:“还有一个特殊的标志就是蚯蚓数量增多,覆盖后的地块数量在50条到60条,**多的每立方米能达到100条左右,是正常地块的10倍到20倍。”

  这项保护性耕作技术,究竟能给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农机处处长郑建东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该技术可减少农耕作业环节2—5项,机车少进地3—7次,平均每公顷节约成本1000元—1500元,平均土壤蓄水量增加14%—17%。“除此之外,实施保护性耕作,既避免秸秆焚烧、保护了环境,还能节省秸秆运出费用,为农民处理秸秆找到了出路。”

  今年,吉林省级财政安排了5000万元资金,以政府引领、农民作主体、全程机械化农机合作社作技术骨干,全面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吉林省的八个地市州、32个县(市区)推广应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永林说:“今后这是我们农委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要增强农村基层干部接受这项技术的主动性,让应用技术的农民知道怎么干,按照技术要求、技术规程,来推广应用技术,突出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