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机下滑与玉米机上升印证了啥
当摆在书桌上的厚厚一本日历仅剩了薄薄几张,这才发现,2018年365天的光阴已经所剩无几,生活中所有的经历,无论好与坏,都即将定格成过去。就像今年的农机市场,素有“金九银十”的时间段一过,行业回归的脚步也基本进入了尾声,“趋缓、调整”几乎板上钉钉地成为了今年国内农机市场运行的主基调。
具体到市场表现而言,近两三年里,新兴小众品类勃兴与传统农机品类下滑已经成为了大家的潜意识,而今年,却出现了两个特例,那就是新兴品类烘干机出现断腰式下滑,传统产品玉米机出现超过两位数增长,这一现象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看点”?
一、烘干机与玉米机市场回顾
01烘干机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国内粮食烘干机产品市场销量不足1.2万台,乐观估计全年销量不会超过1.25万台,较之去年同比下跌超过55%,这一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作为新兴小众产品的代表之一,2014年之前,烘干机市场处于培育阶段,市场销量可谓逐年走高,但是,年度销量一直没有踏入万台的门槛,伴随着整体市场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2015年,年度销售一举突破1.3万台,实现同比80%以上增幅,2017年度销量更是达到了超过2.8万台的高峰,而今年则出现了折腰式下滑。
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两点,一是,蜂拥而上,国内烘干机制造企业超过500家,具备批量产销能力的企业有300余家,产能提升远远领先于市场培育,今年安徽、江苏、湖南等热点市场饱和而降温,黄、淮、海等新的热点市场体量仍未形成,同时东北三省的烘干设备多以大型为主,销量不多,但是价值体量大,伴随着玉米籽粒直收的不断进步,预计其增长空间看好。二是,市场需求大型化发展,20T~30T产品销售比重快速增加,整体市场销售数量被压缩。
02玉米联合收割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国内玉米联合收割机产品市场销量超过4.2万台,预计全年销量超过4.3万台,较之去年同比增长12.7%,在经历了2015、2016、2017连续三年的下滑之后,玉米机成为传统品类里销量实现正增长的****亮点。整体来看,国内玉米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小麦收割机等产品要晚一些,2012年之前,该产品一直处于培育阶段,产品成熟度非常低,年度销量虽然递增,但是幅度不大,同样是2012年,在补贴政策持续拉动、刚性需求催生、两行与三行小型机产品成熟度提升等有利因素促使下,当年玉米机市场销量实现了超过200%的爆发式增长,正式开启了玉米机升级的跨越之门,2014年全年市场销量接近8万台,达到了近10年来年度销量的顶峰,接下来,伴随着国家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利空政策实施,国内玉米机市场进入了连续下滑通道,这一下滑就是连续3年,市场严峻程度可想而知,今年则触底回升,实现超两位数的增长。
总体来看,今年玉米机市场回暖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补贴政策拉动。按照《2018-2020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高补贴额一览表(公示稿)》显示,国家对小型机及籽粒收机型的补贴额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高,对大型机补贴额度进行了微调,单台补贴额度调高**大的是5行以上自走式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达到了8.74万元,政策拉动依然强劲。二是,刚性需求与存量更新。目前玉米机收率依然仅不足70%,刚性需求仍在,与此同时,玉米机更新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恰好2013、2014年销量较大,今年进入更新高峰期。三是,玉米价格回温且用户种植积极性未减。由于玉米气候适应性强、相对耐旱、种植作业过程相关简单、玉米价格因乙醇汽油和畜牧发展而回温,用户种植玉米热情未因结构调整而减退。四是,伴随着籽粒机型不断成熟、畜牧业催生茎穗兼收玉米机等产品升级,玉米机市场回升在情理之中。
二、三点启示
按照行业发展规律判断,目前,国内农机市场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将以“产品升级、结构调整、增速趋缓”等为主基调,国内农机竞争力提升和刚性需求国产化满足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立足眼下,着眼长远,从国内农机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有三个观点值得商榷。
01、农机品类处境并非绝对分化
市场不景气,所有从业人员的信心不足,常有人说,如今农机市场好做的也只有小众产品了,传统产品实在没得做了。其实也不尽然,新兴小众产品之所以处于勃兴状态,是因为起步晚,市场需求处于萌芽期,这类产品往往处于技术突破和逐步完善状态,成熟度较低,与此同时,小众产品的需求体量上是伴随着产业提升而逐步增加,眼下,诸多小微企业盯准了小众产品市场前景好,跟风上马,根本没有对自身的研发实力、制造条件、员工水平等要素做全面评估,结果真的实打实地一弄,不是技术不过关就是产品可靠性不足,要么半途而废,要么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远达不到预想中的效果。今年烘干机产品市场销量下滑就印证了这一点,通过数据统计,中联重科烘干机一枝独秀,其他如安徽辰宇、江苏天禹、上海三久、安徽中科等处于第二梯队,年度销量不足百台的生产企业估算超过300家,同质化严重、低端过剩、高端不足已经成为了烘干机产业的弊病,由此可见,小众品类也绝非都增长,如果不加控制很快就会遭遇“减速带”。再看传统品类,虽然整体市场处于下行期,但是有很多企业通过提升产品品质、精耕市场、打造品牌高性价比等途径,成为了“活得相对滋润”的一批人,比如玉米机产品,众多企业在坚守3年后,今年实现回升;再如处在下滑通道的大中拖产品,潍坊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型企业,通过细分经营,打造专属品牌阵地,取得了不错的经营效果。
由此可见,农机品类处境尚未出现绝对分化,不管是“传统”还是“小众”,只要找准切入点,都有机会创造出不俗的业绩来。
02、市场“蓝海”取决于市场和用户需求
大家常讲,做市场要做“蓝海”市场,不能一味往“红海”市场里钻,而眼下的农机行业,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蓝海”市场呢?在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而后的10年里,哪种品类补贴倾向性大,哪种品类市场就是“蓝海”市场;同样是10年前,新疆、西藏、云贵等区域市场开发晚,农机企业抢得先机精准切入就能找到“蓝海”市场;再者,率先开拓海外市场、率先进入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企业也找到当时的“蓝海”市场……但是,这只是相对意义上的说法,实际上,不管是什么行业,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蓝海”市场,就像阿里巴巴抢占先机、快人一步基本上是属于极少数企业的,而绝大多数在市场竞争中打拼的企业,都要依托自身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才能找到自己的专属市场,靠自身优势的培育与放大去发展,比如实体制造中经营超过10年、20年、30年的企业品牌,都是值得敬佩的。再者,眼下正处信息时代,我们不能不谈互联网平台企业,现在大家都说,农机市场不景气,互联网平台更不好做,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像农机通这样的平台,一直以“开发和创新网上平台产品”为抓手,培育独特的核心服务能力,与实体企业深度合作,经营得风生水起,这其中也体现了农机电子商务这一特定从业群体的坚守与创新精神。
直面当下乃至今后的农机市场竞争现状,真正决定企业生命力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够打造过硬产品,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坚守传统市场、精耕终端,同时积极拓展网上交易平台,线上线下交易同步进行,做到了这一点,才具备了发现“蓝海”市场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后面的一切。
03、产品升级是产业升级的基础
提及产业升级,大家的潜意识里往往会奔着“高、大、上”使劲儿,高端、智能、大型、自动化,等等,实际上,就农机产业升级而言,不仅仅要做好产品“高、大、上”的文章,也要做好常规产品可靠性升级文章,两者偏废其一都称不上升级。诸如,玉米联合收割机产品,其产业提升也是从2012年产品成熟度达到一定程度开始的,在产品作业性能、适应性、可靠性等不足的时期,市场爆发几乎没有可能,当下,国内农机传统品类正在进入成熟期,所欠缺的**关键的一点就是作业可靠性不足,这就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点之一,与此同时,国内农机制造在诸多领域存在进口依赖,很多领域我们技不如人,这更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工程与核心焦点。
所以说,产业要升级,必须靠产品作支撑,不管是常规产品还是新产品,也不管是传统还是小众产品,只有做好、做足产品可靠性、适用性、先进性的“子课题”,才有可能做好产业升级的“大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