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高粱产业亟待提升机械化水平

朱梦莹 2018年08月27日

  日前,在中国农机院举办的“中国科协第353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上,国家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研究员白文斌发表《高粱全程机械化栽培现状与展望》主题报告,解析高粱产业发展现状,把脉高粱机械化发展趋势。

  

资料图

  高粱作为全球第五大谷类作物,具有粮饲兼用性,又可加工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发展很快,高粱籽粒可作为主食,酿制白酒、啤酒、食醋,用作饲料,生产酒精,提取淀粉,生产高粱面包、高粱甜点、麦芽制品,用甜高粱茎秆造酒,用饲草高粱作青贮和青饲料,用高粱壳提取色素,种植食用菇,用高粱茎秆生产板材、纸、日用品、编织品、饴糖、架材、蜡粉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我国,高粱曾是粮食紧缺时解决人们口粮的重要粮食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用结构发生了改变,小麦、水稻、玉米受到重视,种植面积逐渐增加,高粱种植面积则不断减少。目前生产的商品粮高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许多大型酒厂还得靠进口商品高粱来维持生产,还有许多中、小型酒厂用玉米来代替高粱作为原料,但是酒的独特风味受到很大的影响。

  据统计,我国高粱种植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约占全国高粱总面积的87.8%,华北区、东北区高粱种植面积年份间变化较大,但总面积保持相对稳定,由于四川、贵州白酒产业的拉动,西南区高粱种植面积回升幅度较大,而辽宁和内蒙古两省种植面积调减明显。高粱生产出现了较大转变:一是用途,由食用转为饲用、酿酒、加工等,由以粮食收益转为综合利用的收益上来;二是种植条件,高粱种植地由较好的平肥地转为半干旱、干旱、盐碱、瘠薄地区;三是发展方向,由单纯提高产量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

  由于单一的酿造用途、有限的需求量,使高粱紧缺时酿造企业高价收购,受价格驱动,农民大量种植,高粱多了酿造企业又压价收购,种植面积缩减,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高粱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高粱栽培过程中,精量播种、精量施肥、化学除草和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以人工栽培为主,劳动力投入大,种植效益低下。特别是当前农业从业劳动者年龄偏大,不足以支持传统的高粱种植方式,极大地限制了高粱的生产。

  要实现高粱产业机械化,首先要实现高粱播种机械化:一是高粱专用播种机械滞后于玉米等作物,以前是在玉米播种机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目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研制出的高粱专用播种机已获得专利;二是品种选育滞后于生产需要,选育专用、高产、矮秆、耐密、抗病、抗倒的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是当务之急;三是开展机械播种、整地、田间管理等环节的栽培技术研究,实现精量免间苗播种、调控施肥、一次性控草、机械化联合收获,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后高粱收获需要专用高粱收割机械,以减少破损和杂质。

  未来,仍需增加科研投入,针对高粱生产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加大研发力度,推进高粱科技新成果的示范和转化,建设高粱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基地,以酿酒、酿醋等生产企业为中心,以“酿造企业+科研单位+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实现专用高粱的订单种植,建立专用高粱生产基地,实现高粱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