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共享农机市场规模将达万亿

中国联合商报 毕淑娟 2018年05月10日

  近年来,“共享”概念迅速兴起,在“互联网+”的模式助推下更是呈爆发式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近日“共享”大家族又迎来了新的成员———共享农机,这个在农机行业被反复提及的运作模式终于搭上了共享经济的快车。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今年在湖南、安徽、山东、河北等地出现的“共享农机”,成为春耕生产中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道独特风景。在项目覆盖区,只要经过登记注册,交付押金,扫码开锁等几个简单的步骤,植保机就可以开走,每天只需要100-200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以完成数十亩果园、上百亩麦田的植保任务。

  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我国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年规模4000亿元,主要是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三大关键作业环节和跨区作业市场,尤其是跨区作业服务市场,每年作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根据测算,2018年我国农机服务市场规模能够达到65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10000亿元。

  “共享农机”真是好帮手

  春夏之交,田间的杂草丛生,又到了喷洒除草剂的时节。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的农资经销商张良国这几天很忙碌,他不断向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民们介绍一款共享植保机。

  “这款共享植保机是新型履带式电动遥控喷雾机,用途是打药,用于替代背带式喷雾器。”张良国说,“它跟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类似,通过微信支付押金,扫码就可以使用,按小时计费。”

  农民张良锁说:“人家把机器运到我家地头上来,我直接扫码加上农药,就开始干活了。操作挺方便,药打得也很均匀,速度也挺快。”

  这种共享植保机让他大开眼界,自家10亩多地的喷药任务,仅仅用了半个小时,每亩合计使用费不到2元钱。

  在湖南资兴市蓼江镇秧田村,村民黎泽仁站在自家10亩水田旁,悠闲地看着一台旋耕机耙田。“只要登录微信,在微信群里打几行字,他们就会过来帮忙。”黎泽仁说,现在刷手机约“共享农机”,就跟城里约共享单车一样,很方便。

  “只要手机预约,我们就上门提供农机服务。”蓼江镇鲁塘村村民刘天红说,推出“共享农机”,与其经历有关。2011年,他和蓼江镇秧田村村民黎华合伙流转了300亩水田,每次春耕农忙时,农机就不好找。为了不误农时,他们只能雇人用小型农耕机耕地,费用高,耗时多。后来,他们自己投资购置了步耕机、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具。

  “我们发现,许多人也有找不到农机的烦恼,于是我们建了一个农机合作微信群,为群里的农民、种粮大户提供服务。”黎华说。

  “现在我们的业务覆盖蓼江镇及周边乡镇,为大家节省了不少时间和费用。”刘天红算了一笔账,机器平均以每亩16分钟的速度耙田,速度快,而且每亩100元钱,价格也很实惠。一到农忙时节,微信群信息发个不停,都是附近村民来预约农机的。

  “年轻时种几亩田,一年累到头。现在我50岁了,种田越来越轻松。”黎泽仁竖起大拇指说,“‘共享农机’真是好帮手!”

  市场规模将达万亿

  “对于农民来说,在农机推广过程中,价格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农机专家杜斌表示,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宁愿累点也狠不下心或者更恰当的说是有心无力去购买一台昂贵的农机,哪怕这可以让他们在农业劳作中轻松很多。即便政府开展了各项农机购置补贴,面对一些“先进仪器”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高昂价格,不少农民还是望而却步。

  此外,除去价格昂贵的原因,杜斌认为,维修成本高而农机的利用率低,也是我国农机市场发展进步缓慢所一直面临的问题。从市场层面分析,农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几个重点时段,因此对于很多经济承受能力不高的家庭来说,专门购买农机,就有点划不来了。

  “而通过共享单车等经营模式的推广,我们可以知道共享技术,能够快速匹配资源,相对提高产品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这为农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共享农机终于登上了‘共享’这个大舞台。”杜斌说。

  在卓创资讯分析师孙立武看来,共享农机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据统计,我国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年规模4000亿元,主要是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三大关键作业环节和跨区作业市场,尤其是跨区作业服务市场,每年作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近几年由长途转向短途,由收获环节作业转向耕、播、植保、收、烘干、运输一条龙作业服务,作业规模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作业规模将呈几何倍数增长。根据测算,2018年我国农机服务市场规模能够达到65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10000亿元。

  同时,随着近年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农庄等各种形式的共享经济爆发式增长,根据国家信息中心2017年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长,这些都是支撑共享农机发展的基本保证。

  发展瓶颈亟待破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农机的发展目前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陈良是山东德州一家农机生产公司的总经理,有件事令他感到头疼:他们公司生产农机,并且搭建了共享平台,不过增加共享农机的投放量,却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假如一下子投放几万台,几亿的资金,对我们来讲,确实很难去解决。”陈良说。

  不仅如此,面对“共享农机”这种新的理念,包括先交纳押金等要求,部分用户尚未接受。此外,还面临着智能手机操作、机器现场使用等方面的问题。陈良认为,只有增加投放量,在某个区域形成使用的氛围,形成传帮带的使用局面,才有助于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

  杜斌也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共享经营模式的收入来源不再是出售产品那样单一了,这也凸显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机器的使用量。共享农机只有达到一定的使用量,才能保证企业有一定的收益,从而可以提供可持续的服务,而非昙花一现式的运营模式,形成企业、农民之间的良好双赢局面。

  此外,农机的后期维护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甚至可以决定农机共享模式的成功与否,而农机维修的技术含量显然不低,提供一个专业化的后期维修团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农机共享模式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才能够实现长期有效发展,这其中的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缺失。

  尽管如此,孙立武表示,共享农机有着广阔的市场,未来的份额会逐步扩大,当下面临的一些困难只是行业发展中的插曲。“农机具有天然的共享属性,比如这些年卓有成效的跨区机收,田管家和各级农机服务组织其实就是一种共享。”如今带着明显互联网特征的共享农机已经走进农田,尽管它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