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关于甘蔗收获机,有疯子发表这样的观点!

牛家通 2017年12月26日

  **近甘蔗收获机行业挺热闹的,广西又召开了甘蔗全程机械化演示会,笔者印象中这个会每年都有,连续十年了,甘蔗全程机械化,国家、地方政府不可谓不重视,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国内的甘蔗机收率仍只有0.3%,且近几年卖出的500多台甘蔗收获机真正干活的基本上没有,全成摆设了。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仁者见仁,智能见智!笔者不敢说别人说的错,但也不能保证自己说的对。但基于对农机行业的热爱,在此发表一些自己对甘蔗收获机发展的一些建议,由于问题大家谈的太多了,在此不再赘述。

  一、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两轮驱动

  通常情况下,两点之间**近的距离往往不是直线,河流为什么总是在走弯路?一位老师如此回答: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反而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

  在国内联合收获机的推广过程中,曾经有好几类产品急于求成,但在走了弯路后才找到正确的方向。

  花生收获分为联合收获和分段式收获,将近十年的时间国内一直在推联合收获机,主要是引进台湾大地菱、允全、云菱等公司一行、两行技术,机器价格十分昂贵,国内有数十家企业推出了仿制的产品,收的干净,但效率非常低,推广效果很差,且不符合国内规模化种植趋势。

  2016年开始,生产玉米收获机的企业大举进入花生收获机行业,这些企业并没有从花生联合收获机干起,而是在玉米机底盘基础上研发花生捡拾机。捡拾机虽然属于分段收获,但花生分段收获能适应规模化种植需求,所以得到种植户的欢迎,推广速度很快。

  甘蔗收获也应该学习花生收获,如切段式联合收获机太超了,可以推广整杆式机型,如果整杆收的不干净,完全可以研发简易剥叶清杂机;整杆式收获机型还是超前,那也可以推广割铺机+剥叶机的组合,只要比现有人工效率高并且相对成本低,就有推广价值,一步到位往往到不了位。

  笔者对甘蔗收获机产品研发方向建议:整杆式为主,切段式为辅;以分段收获机为主,以联合收获机为辅;以中小型为主,以大型为辅。

  二、大公司谨慎进入,小企业请绕道而行

  全球甘蔗种植面积约2.3亿亩,中国2600万亩,是个细分行业,是个不大不小的市场。

  在国内甘蔗主要是产在两广、两南,既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约接近90%,其它地方比较少,这三个省以丘陵山区为主,地块小,经营分散,所以虽然有2600万亩,可能适合机收的不到1000万亩,与小麦、玉米、水稻、土豆等主粮作物相比,仍小众市场。

  甘蔗联合收获机是个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与棉花采摘机一样,全世界适合机收的地方都是被约翰迪尔和凯斯垄断。市场集中到这两家公司,是因为甘蔗收获机制造技术中涉及行走、收获、削梢、剥皮、切段、输送、集运等复杂的功能,涉及机械制造、机电液一体化、智能监测与控制等技术,这些技术只有大型综合多元化的农机制造企业才能内部集成,任何单一制造甘蔗收获机的企业都会面临无规模不经济的窘境。

  直白的说,如果你是个小公司,你完全可以造出质量很棒的甘蔗收获机,但你极有可能不赚钱,是个并不划算的生意。

  小池塘里养不了大鱼!既然迪尔和凯斯已经进入国内甘蔗收获机市场,再加上国内已经有中联重科、柳工等巨头进入,国内甘蔗收获机没有上量就已经很挤了。

  建议国内中小企业就不要要凑热闹了,你就是挤破了头进来,一年销售个百八十台也不赚钱。

  三、学习要形神兼备,不要全盘照搬

  国内现有的甘蔗收获机,虽然外观和结构上五花八门,但仔细看,都有美国约翰迪尔和凯斯产品的影子,并且主要是以切段式产品为主,但我们只学习了美国的机械而没有考虑美国甘蔗种植条件和其配套设施。

  美国种植甘蔗的地方州以前是沙漠,现在是农田种植上了甘蔗。他们的土地全是方形的,而且很整齐,一个农户**多可能拥有18万英亩的耕地,为了方便甘蔗的机械化操作,他们甚至可以留很宽的路,给农机足够的掉头空间。而且,就拿作物的“行距”问题来说,中国也无法跟外国相比。

  所以美国甘蔗收获机设计出发点就是基于大规模种植、工厂化压榨、季节性生产而设计的,而我们现在是标准的小农经济,分散经营,收获周期长,糖厂加工能力有限,不可能集中收获,集中加工,所以大型切段式的机型在中国极有可能永远都不适合,或只能在示范区和小范围内适用。

  四、推广全程机械之前,先推广规模化种植

  没有规模化种植就没有机械化生存的土壤。机械化能提高效率,但机械化不一定能提高产量和降低损失。

  大规模种植模式下单产往往是低于精细化农业的。机械化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整体收益**大化,但并不一定能提高单产和降低含杂率和破损,小地块种植,破损率大于3%,掉蔗、倒伏的收不起来,农民就不接受,但大规模种植与收获就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为了提高效率,就可以容忍一定的损失、破损和漏收。

  所以说,如果蔗区种植规模上去了,无论是进口机械或国内现有的机械,适应性问题也就不是主要问题,推广难度会降低。

  五、要给甘蔗收获机找出路,更要给甘蔗找出路

  国内甘蔗100%做为制糖原料,而巴西则情况完全不同。

  图:巴西甘蔗用途

  2016年,巴西生产了7亿顿甘蔗,主要用做了糖和乙醇。巴西政府有很多政策支持乙醇生产,很多巴西国内汽车用乙醇燃料,糖厂有46%甘蔗用来生产糖,54%生产乙醇,还可以同时生产电能,巴西对甘蔗利用很充分,1%的糖厂做传统糖类生产,其他的都有生产乙醇。澳大利亚不少糖厂是合作社联合成立的,这些合作社都有技术经验,有不少优秀的做法值得学习,比如,摸索出利用甘蔗渣做可再生能源为电力提供燃料。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吧,小时候家里磨面,小麦加工后会形成两种产物:面粉和麸糠,面粉给人吃,麸糠给猪吃,猪不挑食,。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如果我们大力发展甘蔗乙醇化和电力化,那个时候,收获时的破损率和含杂率都不是问题,甘蔗第一道榨出糖水之后,蔗渣连同杂质进入乙醇发酵和燃烧发电,请问发电需要过滤杂质吗?

  有时候我们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六、与其推广机器,不如推广收割服务

  有人说只谈恋爱不结婚是耍流氓!本人认为在说甘蔗收获时,只说甘蔗收获机不说服务也是耍流氓!

  购买甘蔗机的有两种人,一是种植户,二是搞服务的机手或合作社。这几年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数不清的大项目都是用力在推广机器上,但对于社会化服务却没有太多关注。

  这方面我们学习一下深圳极飞公司。植保无人飞机在国内推广极其困难,原因和甘蔗收获机极有相似,机器价格高,用户不会操作,种植户不接受。

  在大家都在想破脑袋怎么把用户并不欢迎的飞机卖出去的时候,深圳极飞科技独辟蹊径,极飞不卖飞机了,极飞开始自己了搞植保飞防服务。

  为此,极飞组建1000多人的飞防大队,变生产商为服务商,在极飞的带动下,安阳全丰、大疆、无锡汉和、蜻蜓农服等于数十家植保无人机公司都组建自己的服务队伍,国内开始出现了上百万亩的飞防示范区,服务的面积多了,示范效果有目共睹,用户也开始接受了,反过来拉动了无人植保飞机的销售。

  植保无人飞机是在近5年才开始进入农业领域的,而甘蔗收获机已经推广了二十年,但植保无人飞机的普及要明显快于甘蔗机。

  笔者认为,机器推广的不好,许多情况下并不是机器不好用,而主要是方式方法的问题,所以建议与其“霸王硬上弓”强推机器,反而不如退一步推广甘蔗收获社会化服务组织。

  有大量的甘蔗服务组织,当然会购买大量的机器,另外专业的组织收获质量和安全性上一定比散户强,而且专业的人才能为生产企业提出专业改进意见,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有社会化服务,才有规模化种植,不能本末倒置,否则规模化种植就是灾难。

  七、重视甘蔗收获机,也要考虑后端配套问题

  糖厂压榨那一个环节的配套问题我们就不用赘述了,光说甘蔗收获机的配套问题吧。

  正常情况下,一台轮式甘蔗收获机要配套3台甘蔗转运机,一台科利亚4GZ-91型单机就要130万元,加上三台转运车少说也要200万元,如此高的成本,一般用户怎么消费得起?另外如果是履带式机器,还要转运和吊装费用,这些费用加起来会让购买者无利可图,所以农机补贴建议要对甘蔗收获机和配套机器组合补贴。

  八、甘蔗机械化水平全球都不高,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

  图:全球主要甘蔗种植国家机械化水平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除美国、澳大利亚、巴西这些农业基础本来就好的国家,其它国家有甘蔗全程机械化水平都很低。图上没有中国数据,原因是数据口径并不统一,一家跨国公司的数据是中国甘蔗机械化水平只有1%,但这个数据显然不准确,有专家认为中国甘蔗机收率只有0.3%,这个数据我是认同的。

  在这里我们只论机收水平,除了排名前三的国家,其它主产国机械化水平在50%以内,机收水平一定不比我们好到哪里去。

  机械化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有耐心,和我们水平相当的机收水平都不咋的,所以我们也不要给自己太高的目标和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游客
    发布于2019-03-27 16:01
    农机补贴建议要对甘蔗收获机和配套机器组合补贴。这个说得对  --来自农机通手机版
  • 游客
    发布于2017-12-27 09:02
    文章的大部分观点赞同,有二点商量一下:一按文章数据,2600万亩的0.3%也有78万亩,正好和500台的甘蔗收获机工作量差不多呀,这样又和没干活成摆设有矛盾的.要么这个0.3%是机器保有量推算出的.二.小企业不要进入,如果能开发出实用产品还是可以进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