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甘蔗收获机械化:“越南砍刀”能否保住**后的尊严?

农机界 苏二七 2017年12月15日

  你可知道,在蔗区有一种收获甘蔗的工具叫“越南砍刀”吗?这种刀除了能砍削功能外,还具有一个特殊本领,在刀把处设计了一个可开闭的圆孔,只要将甘蔗从顶部穿进并抽拉,就能将遮叶方便地剥除。据说,因为从越南传入而得名。

  你可还知道,“砍工”是干什么的吗?这是蔗区在收割甘蔗时对雇工的称呼。一个砍工手持一把“越南砍刀”,分三步:先将甘蔗齐地砍倒,再将遮叶剥去,然后切去蔗梢,就完成一根甘蔗的采收工作。“一个好体力的砍工,一天**多可以收割0.8吨,一亩地平均亩产6吨,一个砍工要干上大约8天。”来宾市凤凰镇蔗农黄先生说。

  这就是我国蔗区甘蔗收获现状的写照,砍断、剥叶、切梢、收集、捆绑、装车、运输,各个环节都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作业方式原始,多少有点“刀耕火种”的味道。在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甘蔗收获机械化成为甘蔗全程机械化之路上一道拦路虎。

  来宾市是2002年刚刚建立的一个地市级新兴城市。接站司机谭先生介绍说,这是一片流蜜的土地。的确,当汽车行走在柳州白莲机场到来宾的柳南高速上,只见道路两旁成片甘蔗,甚至难见树木。真是不到来宾,不知道“蔗海”的含义,活脱脱一个甘蔗王国。而这一景象,仅仅是广西甘蔗面积的冰山一角。

  据官方数据,2017年来宾市甘蔗种植面积175.3万亩,占全国的10%左右,占广西的16%左右。同样是官方数据,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200多万亩,连续7年糖料蔗产量和食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但是,广西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低的可怜,2016/2017榨季只有8%。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我们号称世界农机制造大国,为什么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只有个位数?到底难在哪里?

  于是有了一探究竟的冲动。在来宾市举办的2017甘蔗机械博览会上,基本上集中了目前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现状和水平,共展出十几种甘蔗联合收获机型。从收获方式上看,有整杆式和切断式。从品牌来看,有约翰迪尔、凯斯等洋品牌;国内品牌方面,传统农机板块只见到中联重机。但是,工程机械等板块新面孔不少,如:柳工、神誉重工、国拓重工、柳州赛福、洛阳辰汉等;此外,还有一些中小品牌,多集中在广西本土、山东、湖北等地。

  一个感觉是,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国内品牌阵营快速成长,产品有了市场细分,高中低端机型格局显现,市场硝烟依稀可见。

  从博览会展出信息看,切断式是国际流行的产品,技术相对成熟,国内机型也不少。既然不缺装备,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首先,糖产业链各环节的匹配问题。国际上主流甘蔗收割机都是切断式,但是切断式有个致命短板,含杂率高,甚至有部分泥土。这样,就需要糖厂配建清选设备,否则将影响蔗糖品质。拿来宾市来说,全市有14个糖厂,设备改造资金不是个小数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现阶段糖厂就不可能收切断式甘蔗。

  第二,糖厂榨糖工艺问题。目前传统工艺的开榨并非连续24小时作业,糖厂需要存放收来的甘蔗,集中分时开炸。而甘蔗切断以后,必须在24小时开榨,否则将变质。这也是糖厂不愿意收切断式的原因。此外,还有个说不出口的秘密,每当榨季来临,大量甘蔗集中上市,糖厂收谁的不收谁的,就看糖厂的脸色了。

  以上算是终端问题。其实,中端也有许多难题没有理顺。

  第三,机器对付倒伏问题效果仍不十分理想。这是机器收割要面对的共性问题。当七八月份台风吹过后,甘蔗的倒伏率十分严重,与其它收获机械不一样的是,甘蔗收割机首先要解决倒伏问题,否则,不管多牛的品牌必将灰头土脸。目前,对付倒伏的手段大同小异,即:扶蔗辊、分蔗辊和侧刀的相互配合,扶蔗辊将倒伏的甘蔗从地面扶起,分蔗辊用以分离相邻行相互缠绕的甘蔗,侧刀切断相邻行相互缠绕的遮叶,避免蔗根被连根拔起。所不同的是,各品牌的参数和匹配各有各的秘方。从现场演示看,虽然都是“两辊一刀”在转动,品牌之间应对倒伏的效果确实差异很大。

  第四,在宿根蔗地机械作业队来年出苗有影响。其中有两个指标衡量:一是蔗蔸破头率,目前的现状是机器仍大于人工,人工大约10%,机器大概不到20%;二是留茬高度难以掌握,理论上割台采用仿地技术,割刀入土贴地,实际上丘陵地区坡地面积大,留茬高度很难做到一致,局部10-15cm现象很普遍。由于甘蔗是种一年收三年,这样对于宿根蔗地来说,来年高位芽出苗率就会增加,甘蔗容易倒伏,或是废苗,蔗蔸暴露在空气中也容易感染黑穗病。另外,机器很容易把土带入果箱使含杂率提高。

  此外,成本费用也是一个核心因素。虽然切断式技术相对成熟,但是价格高,在现阶段传统种植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推广难度较大,糖厂技术改造也不是一蹴而就,蔗区接受需要有个过程,感觉是处于市场导入期。既然切断式暂时水土不服,那整杆式呢?正好老板们也是这么想的。

  记忆中的整杆式多以分段收获低端产品,至于联合收获机那还是“星星之火”,而在这次博览会上,似乎“可以燎原”了。在展出的十几机型中,《农机之家》记者带着问题重点看了中联谷王AZ40、劲工4GS-1、国誉4GL-1-Z92A等三款产品。印象是,整杆式的产品研发之快,明显得益于农机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完善。

  本次博览会正逢新榨季,《农机之家》记者有幸在凤凰糖厂看到,蔗农送来的甘蔗都是整杆,无一例外。一个感觉油然而生,随着整杆式机械的技术成熟,甘蔗收获机械化获将迎来一轮快速发展。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点。

  一是产品技术进入成熟期。从博览会提供的信息看,蔗农可选的机型多了,市场上高中低端产品格局已经形成,可以适应不同层次蔗农的需要。而高端机型的技术水平和作业适应性,与切断式的国际水平越来越接近。

  其实,从产品研发分析,整杆式比切断式要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例如:中联谷王AZ40,其输送装置采用的是一种叫做浮动变径通过技术,堵塞能自动报警并清理,剥页、断尾机构采用的是高强度复合材料,就是说必须保证甘蔗柔性通过,不能有任何挤压或损伤,否则不成压榨了吗?

  整杆式的集料装置,比起切断式的果料箱也要复杂的多。因为要把长达5米的甘蔗收集起来,并随收割机一起跑,位置就是一个难题。固定装置会增大机器的体积,浮动则造成机器的不稳定性。矛盾如何解决?谷王AZ40创造性的180°旋转自平衡,在工作时料箱始终保持水平,料箱提升高度可达3米以上,收集的甘蔗可直接倒入运输车中,减少了田间辅助转运车辆。

  甘蔗是区域性作物,只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等省区的部分地区,甘蔗机在农业机械中其实也只能算是小众产品,市场容量有限,预测未来5-10年,甘蔗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进入这个领域的传统农机企业只有中联重科一家,估计也不会太多企业冒然决策。

  《农机之家》记者的基本判断是,能够在未来甘蔗机市场有一拼的,一定是在传统收获机械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的企业。从中联谷王产品系列化经验看,其行走装置、动力系统、液压装置、电控系统等,显然借鉴其谷物机和玉米机的成熟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配套系统。

  二是政策驱动市场。甘蔗收获机械化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实施《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在广西建设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核心基地,简称“双高”基地建设,重点突破机收环节。2017年6月,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信委联合印发《推进广西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提出500万亩“双高”基地糖料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机收水平达到50%,带动蔗区收获机械化率提高到16%的目标。

  这就是说,国家把“双高”基地作为示范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甘蔗机收水平提高,以此优化甘蔗产业链,提升甘蔗生产竞争力,增加蔗农收入,实现与国际接轨。要说的是,这个事已经是我国农机化领域的头等大事之一,政策驱动市场的结构,正在改变传统的甘蔗种植模式。

  凤凰镇万亩“双高”糖料蔗生产农业示范区是2016年开始建设,由5个片区组成。《农机之家》记者在黄安片区调查了解到,“双高”基地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地块连片200亩以上,自然条件好,水源、土壤、质地满足条件,地面坡度小于15度。建设“双高”基地土地整地是首要条件,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鼓励政策,同时,求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管理规模化“五化”特色方案。

  事实是,“双高”正在颠覆传统。《农机之家》记者看到,黄安片区正在推广2.1米大行距种植,这是为了满足种植、中耕施肥、喷药、收获等环节全程机械化的要求;不言而喻在农艺上,满足了甘蔗分蘖期生产空间的需要。另一项措施是,推广单芽种植技术,就是将蔗种切割成单芽,浸泡药水消毒后再种植。据介绍,单芽种植可以节省50-60%的蔗种,一亩地可以节约蔗种0.6吨;而且,在发芽率、蔗苗生长有效率高达88%,比传统高出23个百分点。“我有30亩地参加‘双高’,如果水肥管理到位,亩产可以达到8吨。”黄安镇蔗农叶先生这样告诉《农机之家》记者。

  为了发挥引导作用,“双高”示范区采取补贴的办法。机械收割指导价120元/吨,其中,糖厂补贴10元/吨,市县政府补贴30元/吨,蔗农实际承担80元/吨,就可以一条龙完成甘蔗的收割、转运、装车、运输环节。由于农村人口的减少,人工收割费用连年居高不下:160-200元/吨,其中,砍工费120元-150元/吨,由于劳动效率低,每工每天只能干0.8吨,至少100元/天;搬运归堆费30元/吨;装车费20元/吨;购买麻绳、水等其他费用10元/吨。

  蔗农一旦从中尝到甜头,也就会一步一步改变他们的传统思维模式。目前“双高”的示范作用开始显现:不仅是降低劳动成本,减少了成本投入,为高产打下基础,甘蔗生产收获机械化将水到渠成。而越南砍刀的“退役”一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许只有收藏在博物馆,才能保住**后的尊严。

  图1:蔗农叫“越南砍刀”,据说从越南传入而得名

  图2:2017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作业演示现场

  图3:来宾市凤凰镇万亩“双高”糖料蔗生产农业示范区——黄安片区

  图4:中联谷王AS60甘蔗机现场作业

  图5:约翰迪尔CH530新型甘蔗机现场作业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