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我国研发的这类机械,打破了发达国家的长期垄断

中国农机化导报 2017年09月26日

  9月20日上午,青岛农业大学召开“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种子繁育技术装备研发”项目启动会。校党委书记李宝笃、副校长杨同毅、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柏雨岑,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青岛市科学技术局、青岛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专家组成员出席会议。

  “种子繁育技术装备研发”项目是青岛农业大学****牵头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为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主席尚书旗教授。项目研究总经费为4198.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经费2098.00万元,计划于2020年12月前完成。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柏雨岑在致辞中指出,目前,我国种子繁育技术受当前机械化水平的制约,新品种的推出周期、种子品质严重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优良品种+优质种子”是确保农业增产增收的根本。针对种子繁育过程中存在的种子质量低、制种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提高种子繁育生产率与作业精度,降低作业成本,在国家重点育种基地试验示范,建立高品质、高效率的种子繁育与加工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是优质品种选育的**重要的保障条件之一。希望该项目的实施能够构建更加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种子繁育工程技术装备体系。

  杨同毅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杨同毅指出,青岛农业大学联合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等3所科研院所,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及隆平高科、中国农机院等5家企业组成创新团队。该团队长期从事种子繁育、加工及检测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承担过作物品种小区精确种植与收获装备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与课题50余项,研发的18种种子繁育机械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拥2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具有完备的科研条件。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各位领导、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合作是密不可分的,希望今后学校与各单位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推动我国机械装备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农业机械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智能农机专项”总体组专家、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王儒敬发言强调,目前,我国种子工厂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相对成熟,但田间繁育阶段目前仍以人工为主,影响作业效率与质量,成为制约商业化种子繁育发展的瓶颈,因此,亟需研究包括小区精量播种、去雄授粉、高净度收获、精细选别、活性和健康检测等关键技术装备,尽快提升种子繁育的机械化效率与精度。

  山东省科技厅和山东省农机局领导分别致辞。农村中心专项管理人员介绍重点专项专业化管理基本情况,对专项项目有关管理要求进行了说明。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项目负责人尚书旗教授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

  与会专家分别就种子繁育智能化精量播种技术装备研发、去雄授粉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智能玉米种子繁育高净度收获技术装备研发、谷物、蔬菜种子繁育高净度收获技术装备研发、种子精细选别与活性健康检测技术装备研发五个课题进行了汇报,并围绕项目和课题任务书、实施方案(草稿)展开讨论,明确任务分工、人员分配、进度安排、经费配套以及协调机制,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青岛农业大学在机电工程学院尚书旗院长的带领下,长期从事种子繁育精量播种与精确收获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先后主持承担了“作物品种小区精确种植与收获装备研发与示范”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研发出的18种种子繁育机械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发达国家在我国长期的行业垄断。获得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101项,发表相关论文107篇。研制的小区小麦条播机、手扶式穗行条播机、小区玉米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等机型已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应用,机具性能得到了广大用户单位的好评。在种子繁育机械研发和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种子繁育机械新技术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