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专家:完全依靠补贴种粮收益将越来越低

央广网 2017年08月09日

  央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随着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政策性收储退出市场的呼声不断增多。从另一方面,为广大农民朋友托底的政策性收储一旦没有了,怎样卖粮,才能保障利益不受损呢?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认为:

  张子雨:粮食的政策性收购价格制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农民的定心丸,不管市场行情如何变化,国家政策都能给收入兜底。**近这两年,这项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棉花、大豆、玉米都开始了调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政策性收储退出市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难免让大家感觉心里不太踏实。

  **近国家粮食局已经开始制定全新的政策,《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对外公布。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里面依然规定:当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在粮食主产区对稻谷、小麦实行**低收购价政策。其实国家对农民的保障还是很全面的,政策调整,也不会忽视农民的利益。

  另外一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国家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严禁以非法手段阻碍粮食自由流通。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发挥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供给,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这段规定和农民有非常直接的关系。粮食市场开放,竞争有序,意味着粮食在全国范围内能够更加自由灵活地流通,这为打破各区域市场之间的界限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而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意味着以后可以收购农民粮食的企业会越来也多,性质会更丰富,除了国有企业之外,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都会成为销售粮食的对象。

  不过这种开放从长期来看是利好,但在眼下也有可能变成一种压力。征求意见稿明确,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这意味着,以后卖粮要更加注重市场动向,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得懂市场,学会随行就市。

  另外,政策强调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供给,则是给粮食生产吹响了转型升级的号角。强化市场引导,让市场主体更加多元,这给优质产品带来了更大的销售空间和利润空间,先进的种植方式,优质的粮食品种,都会因此而受益。反过来讲,如果不改进技术,完全靠补贴过日子,今后种粮的收益就可能越来越低。

  从总体趋势来看,简政放权是目前的趋势,在粮食销售领域,市场的力量也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国家会一如既往地保护粮农朋友们的基本收入,如何在种粮过程中凸显水平,提高收入,需要大家开动脑筋,研究政策,想新点子。

  正所谓:

  粮食政策在调整,粮农权益有保证。市场多元潜力足,积极创新显才能。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