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粮改饲”需知:资金、技术、销路一样都不能少

李伟民 2017年05月23日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部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初,全国已播各类农作物面积占比达到61.7%,进展顺利。从春播进展及农业部调度看,农业结构调整市场化导向愈加明显,结构稳步调优调高,预计库存多的玉米调减1000多万亩,供给短缺的杂粮杂豆增加500多万亩。

  资料图

  农业供给侧改革,玉米是主角之一。不种普通的玉米种什么?在东北,很多农民选择了粮改饲。据了解,粮改饲,主要是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

  按照农业部计划,今年“粮改饲”试点范围将扩大到整个“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的17个省区,目标任务增加到600万亩。由于有政策引导,而且看起来收入更高,不少农户跃跃欲试。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面对粮改饲,农户虽然有一颗期待的心,但是各方面的准备却没有到位。

  由于玉米价格大幅下降,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引导,内蒙古通辽市很多农户和集体不再种植自立玉米。其中,很多选择了改种饲料作物。通辽市农业局种植科科长卢景会说,农户目前种植青贮在内的饲料作物非常积极,计划面积不仅已经达到,还略有超出。

  卢景会:籽粒玉米改种青贮专用玉米的面积,至少要超过50万亩。我们计划全市达到500万亩,目前来看是没有问题了。

  内蒙古通辽市春睿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立新从去年开始,将合作社的玉米大部分改种了青贮玉米。和常规的玉米相比,青贮玉米从收割到打包储藏,都不相同。青贮玉米所使用的机械价格也更高。为了转行种植青贮玉米,孙立新用了几百万元更新了农机设备。

  孙立新:我所有的机器都换成进口的了,前后花了900多万。播种、整地都是一样的。就是收割机不一样。青贮专用收割机,直接把秸秆全粉碎了。这个收割机价格高。进口机器一台230万。

  而这台巨大的收割机维护成本也不低。除了要使用高标号柴油,润滑油也需要专用品牌。采访中孙立新开玩笑说,一脚油门踩下去,花掉的钱比坦克还多。

  孙立新:两个这样的收割机,全是进口产品,没有补贴。

  孙立新说,进口农机虽然贵,但比国产货要更有效率。思前想后,还是掏钱买了进口的。

  孙立新:国产机器40多万。你达不到人家效率。青贮的玉米粒不粉碎,牛羊吃了没有用。进口机器能把籽粒破碎。打包机,也是进口的,170多万。自动打包塑封,能储存三到五年。可以长途运输了。

  之所以要花这么大的价钱买打包机,孙立新说,青贮玉米种植不难,**考验技术的就是收储的环节,差一点儿都不行。

  孙立新:就是这个青贮有发酵剂,要厌氧菌发酵。不发酵保存不了。我这个机器,薄膜打包,按照国际标准是18层。还得是防鼠膜。青贮收回来干,你必须掺水。这里面一层一层,很多的活。

  种了一辈子玉米,孙立新从来没想过,青贮玉米的种植有这么多的门道。为此还赔了不少的钱进去,权当交了学费。

  孙立新:以前对青贮根本不了解。一看种玉米差不多。这里面有很多事,你不种,没研究过。说不清楚。去年进了20多台小打包机,都没用,都扔了。国产小机器干活效率跟不上。还费人费工。扔了几十万,现在还有十几台卖不出去。

   和大部分粮改饲的农户不同,通辽市莫力庙苏木的种植户叶红伟并没有选择种植青贮玉米,而是种植蛋白桑。蛋白桑又叫饲料桑,其蛋白含量很高,适宜作为饲料。蛋白桑主要产叶子,亩产9000斤以上。

  叶红伟为了改种蛋白桑,也没少投钱。和孙立新不同,他的钱都投在了苗木上。

  叶红伟:光苗钱,一万二,基础设施还没细算。种了600亩,也就是眼前投入大。

  粗略一算,第一次投入的成本就有几百万。这对叶红伟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今年是他第一年的种植,叶红伟格外地小心谨慎。

  叶红伟:现在看,栽上倒是行,为啥拖到现在栽,风沙太大。栽上之后,怕苗小的时候盖上。今年风沙比往年要大。

  和孙立新一样,转型种植饲料作物,叶红伟在技术层面上也面临不少问题。但是他比孙立新幸运多了。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去北京参加培训,一位技术人员向他推荐了蛋白桑。种植的前前后后,北京的技术人员随时对他进行远程指导,每天都有沟通。

  叶红伟:这是放水,这是泡苗。这是人们干活呢,这是铲车,这是羊粪,这是有机肥。每天是咋干的,必须发个片。是埋上苗,干啥,都得看。就是帮咱们推荐这些人。

  叶红伟说,蛋白桑不仅适合做饲料,嫩叶还可以当药材来卖。虽然目前刚刚种下树苗,但是有一些养殖户已经和他商定来购买。对于销路,叶红伟充满了自信。

  反观孙立新的青贮玉米,熬过了种植、收储等技术环节,销售环节就遇到了套路。和传统的玉米相比,青贮玉米的销售途径更窄。除了卖给养殖企业,基本没有第二条路。

  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孙立新和一家企业也签订了收购订单。原本以为万事大吉的他万万没想到,到了收割的时候,企业变卦了。

  孙立新:正常8月20日开始收割,结果他没收。他要求9月15日开收。8月20日收了5吨,到了9月份收就剩了两吨多,一亩地。订300一吨,价格合理,完了延时收割。当初定死了,就没联系别人,但是没想到他延时收割。太奸诈。

  第一年种植青贮玉米,多少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今年的订单他已经签完了,在合同里面专门加上了一条:8月20日开始收割。

  通辽市农业局种植科科长卢景会表示,目前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也发现了。所以提醒农户在签订具体的合同之前,一定要谨慎。

  卢景会:现在,农业这一块,农投企业和集体、农户联结很松散。这是现在农业中**大的一个问题。企业不让利,老百姓需要得到利益。

  虽然成本有所降低,价格看起来也还不错,不过,一方面,孙立新认为,随着种植青贮玉米的农户和合作社越来越多,青贮玉米直接出售饲料价格会逐渐走低。另一方面,吃了去年收购商的亏,觉得卖饲料并不稳妥,他觉得自己的合作社应该成立一个养殖场,把饲料直接内部消化,生产牛肉。但这些,还需要更多的钱。

  通过记者的走访发现,相对于传统的玉米品种,种植蛋白桑、青贮玉米看起来受益更好,但是,种植户一旦准备选择转型种植,也要承担相应的设备、种苗投入。同时,种植新品种,需要面临的问题和使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农户也要做好应对准备。而饲料销售不如玉米便捷,收购企业难免会有不合理的行为,农户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再开始种植,方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