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植保无人机应用前景分析

北方农资报 2017年04月27日

  近几年,植保无人机的出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对于这一新型技术的应用许多人还存在一定的顾虑,接下来就分析一下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前景。

  植保无人机应用前景分析

  农业规模经营、全程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写入了十八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强力推动,国家有重大项目支持,有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是推动先进高效植保机械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利好。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要将病虫害防治主体从千家万户的农民转移到专业化的服务组织,是提高植保工作水平、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重要抓手。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先进高效植保机械提供了广阔市场,拉动资本投入,推动先进高效植保机械快速发展。同时,先进高效植保机械又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事实证明,全国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这十年,是我国植保机械发展**快的时期。

  植保无人机的优势

  作用效率高。植保无人机理论上每天可以作业数百亩,据介绍,多旋翼机可达350亩以上,单旋翼机可达500亩以上。实际应用作业面积每天都在200亩以上,人均达80亩以上。可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专业化统防统治机防手队伍不稳定问题。

  使用范围广、防治效果好(多种作物多种病虫中等发生程度情况下),作业劳动强度小,工作体面,能吸引文化程度高的年轻人。用水量小、农药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

  据资料显示,2014年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为695架,作业面积426万亩次,2015年迅速发展到2324架、1152.8万亩次,分别增长234%和170%。2016年进入更快速发展时期。

  存在的主要问题

  植保无人机处于“风口”上。据资料介绍:全国现有生产企业500多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126家。湖南现有生产企业12家,具备产能2万架/年。

  准入门槛低,技术标准不统一;产品不完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价格混乱;生产企业烧钱的多,盈利的少;过分炒作,过分夸大飞防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人、机、剂、技配套不完善;飞手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机器质量不过关,未定型、更新快,价格混乱,维修服务跟不上;药剂、助剂研发跟不上,潜心研究的少,产品鱼龙混杂;飞防技术严重滞后。飞防服务成本高,效益差。飞机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电池持续时间短、要求组数多;运营成本高。

  防治效果未经历病虫大发生情况考验,存在较大风险。特别提示:由于除草剂本身存在安全性问题,飞防除草由于雾滴更细、存在漂移、重喷难免,这都会导致除草剂安全性能下降,应更为谨慎。控飞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存在安全隐患。

  总之,植保无人机有其自身优势,切合现代农业和现代植保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大,应积极发展。但植保无人机及其飞防属新鲜事物,目前在各方面都不够成熟,应稳步推进。一哄而上或拔苗助长,会给生产企业、服务组织带来经济损失,也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不利于健康发展。

  积极推进植保飞防健康发展

  促进植保无人机定型,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提高准入门槛,制定行业技术标准,鼓励生产企业整合;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植保无人机智能化水平,实现喷洒作业精准化,使用操作傻瓜化;开发多用途农用无人机,实现一机多能;建立健全维修服务与飞手培训体系。

  多方发力,完善飞防技术。农药生产企业加强飞防农药品种、剂型、助剂的研究开发(助剂尽可能加入飞防药剂中);产、学、研、推广部门联动,加强飞防技术研究开发,明确飞防适用范围与条件,制定相关技术规程,保证飞防效果。

  探索飞防服务模式,提高飞防效益。多种服务主体探索服务模式,突破服务效益瓶颈。专业飞防服务组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植保无人机利用率和效益。一是多区域作业,春天可以去北方进行小麦飞防作业,冬天去海南作业,其他时间可以在本省多地服务(类似北方小麦机收);二是多作物作业,水稻、棉花、果树、蔬菜及其他特种作物;三是多用途作业,除防治病虫草害外,还可以用于杂交稻赶粉、飞播种子、施肥等。

  建立控飞监管体系,确保安全。建议由农机部门构建“植保无人机控飞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采取一机一牌、一证一机,牌证合一,执证作业的管理模式(即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管理模式),设置电子围栏,严禁植保机飞入禁飞区,严禁植保机用于非植保作业,将植保机产业打造成高效、安全、放心的产业,既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又不造成国家公共安全隐患。

  加大补贴、扶持力度。一是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加大补贴力度;二是农业、植保部门利用产业发展项目与植保专项扶持;三是生产企业积极争取智能机器、航空领域的发展促进项目和金融支持政策;四是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五是强化保险保障,化解风险。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