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种植不再“老三样” 靠天吃饭成历史

乔金亮 2017年03月30日

  

    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眼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一项任务。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今年春耕呈现出许多与往年不一样的新特点,农民更加讲究供给的质量效益,生产模式更绿色更科技。随着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我国农业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春分已过,田野皆绿,小麦起身,油菜花香。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眼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一项任务。近日,记者深入“两区一园”,在春耕时节寻找农业生产的新气象,探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方向。

  今年春耕呈现出许多和往年不一样的特点。农民不再局限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老三样”,而是讲究供给的质量效益,打好科技牌,瞄好市场靶,唱好融合戏。方式上,采用更绿色更科技的生产模式,采用无人机、农村电商等手段,产销市场更需要的品种。理念上,更是从以数量、粮食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黑科技”稳定粮食产能

  3月22日,河北省宁晋县的一块麦田里,种粮大户陈世君正察看苗情。麦苗已开始起身,6月份就会成熟。喷灌机喷洒的水雾静静地滋润着庄稼,田野里满是清凉的春意。她流转了107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农机合作社成为这块麦田的管理主力,专业农机手和无人植保机的操作员在田间负责种植培育工作。

  宁晋县拥有耕地面积115万亩,是河北省第一产粮大县,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陈世君和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梁建辉都认为,这几年粮食产能稳定离不开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当地打的第一张科技牌是无人机节药技术。正在田间喷洒农药的无人机由当地的雷肯农机公司研发。这种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操作简便,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农作物的穿透性,可节约一半的农药。

  节水节肥是第二张科技牌。河北省农科院宁晋县小麦节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就在她家农田附近。基地占地1500亩,开展小麦节水品种筛选和节水灌溉试验示范。“与传统灌溉相比,测墒补灌根据不同地块土壤墒情浇水,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工作人员表示,正在推广的小麦微灌节水节肥技术可实现节水50%、节肥20%。

  与河北省类似,眼下山东省正在开展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水平。今年,山东在48个产粮大县推广绿色技术模式,项目区作物全生育期节水20%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显著提高。到今年底,将建成22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规模生态循环农业基地达1500万亩。

  今年全国夏粮面积稳定在4.1亿亩,高蛋白大豆增加400多万亩。粮食产能稳定离不开播种面积,更离不开节水节肥的“黑科技”。如今,全国一半以上农田实现人工灌溉,基本上是旱涝保收田,靠天吃饭正成为历史;田间平均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3%,农业的手工劳作史正在结束;4成耕地由270万个新型农业主体经营,农民们加速告别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科技浪潮澎湃,我国农业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一粮独大”局面已改变

  春雨蒙蒙,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的农田里一派繁忙景象。按照当地的农作习惯,春播玉米,秋种谷子,一年两季,雷打不动。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有些不同了。阜平兴农马铃薯合作社筹划着把450亩玉米改成种土豆,农机手正在抢播土豆苗。阜平镇大道村村民赵宗山也有着同样的计划。“因为土豆适应性广,耐旱、耐寒,用水用肥较少。”

  阜平地处“镰刀弯”地区,是国家玉米调减的重点地区,也是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受气候影响,高寒山区的玉米产量不高,当地平均玉米单产为800多斤,按每斤七角钱计算,减去成本,玉米每亩纯收入不过200元。阜平去年调减了5.4万亩玉米,今年计划再调减1.9万亩。目前,国家给县里的150万元“粮改薯”种子补贴已经到位,将按亩给农民补贴。除了改种土豆,很多农民还发展大枣、核桃、杂粮等特色种植。

  结构调整是个市场过程,既不能靠行政命令,也不能只靠农民。面对高企的库存和降价的玉米,今年全国将调减1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在此基础上,优化品种结构,增加适销有效供给,拓展特色高效供给。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王明利调研发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玉米长期“一粮独大”,但这些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适宜发展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今年,“杂粮王国”山西省除了继续搞好杂粮杂豆,还瞄准消费升级,加大富硒富钙富镁等功能食品的开发,在34种作物中开展了土壤添加微量元素的试验,开发出苦荞饮料、牡丹籽油等30多种药食同源产品。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省除了种小麦,还大力推广高油酸油用、食用花生品种,努力打造优质花生产业基地。紧跟市场,在豫西丘陵旱作区开展适应性种植,推广种植谷子、红薯、小杂豆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

  产业融合助农增收

  3月下旬,江西省遂川县汤湖镇,5万多亩狗牯脑茶园早已冒出新绿,长出嫩芽,勤劳的茶农双手上下翻飞,一片忙碌景象。来茶园旅游的人们也照着学起来,体验采茶的乐趣。尽管春茶生产十分繁忙,可戴家埔乡双桥岭村支书陈礼良总会忙里偷闲,“玩”上一会手机。原来,他每天都用微信发布生产情况,招揽顾客,答复询问。

  在遂川,通过微店卖茶早已不是时髦事,不少茶农对微店卖茶都已轻车熟路。客户当日下单,茶农次日发货,两三天后,客户就能喝上茶叶。在扶贫等部门支持下,当地多个乡村开办了“农村e邮”服务站,助力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新茶嫩叶尚未萌发时,江西迎喜农业公司就接到来自某茶叶交易中心的1000斤茶叶订单。当地圆通快递点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地区超过60%的快递单都是茶叶。

  无独有偶。在河北省邢台市九河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见到了全产业链深加工玉米的场景。当地的玉峰实业集团是玉米全产业链加工企业,农民的玉米由重型车卸入自动化生产线,加工成各类产品。一吨玉米价格为1560元,初加工为玉米淀粉或蛋白粉,升值到2003元;深加工后制成胚芽油、果糖等,价值为2074元;精加工制成维生素B12,此时身价为3018元,与**初相比增值率达90%以上。

  农产品在加工中增值是好事,更关键的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玉峰实业集团加工的玉米占邢台市玉米产量8成以上。在九河园区,包括玉峰在内有31家加工企业,通过把玉米“吃干榨净”,带动75万户农户增收10亿元以上。如今,园区8成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农民收入由原来的单纯卖粮变为同时拥有租金、股金、薪金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

  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引导基础好的园区开展精深加工;以休闲观光带动“跨二连三”,引导资源优势明显的地方培育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以互联网带动“加二连三”,支持新型主体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今春,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抓手,借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新平台,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得以延伸。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