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国家队”掌舵现代农业“航母”——农垦在深化改革中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程鸿飞 买天 2017年02月05日

  时下,黑龙江垦区广袤的稻田在白雪的覆盖下正“酣睡”着。

  地虽闲,但人不闲。在宝山农场,职业农工的手机里有了新“看头”,微信群里不时接收到**新的惠农政策、农产品价格等资讯,大伙儿都在为今年的粮食生产做“功课”。而农场创业达人创办的“微店”,正忙着把杂粮、山货等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在垦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在新兴经营手段的助推下正发生着转变。

  把坐标移到位于黄海之滨的江苏东辛农场,水产养殖公司的水塘里一片翻腾,刚出水的鮰鱼、对虾,不一会儿就找到了买主。自从农场采用了鮰鱼套虾养殖模式,鱼、虾品质和产量均大幅提高,难怪渔民们都说:“年年有‘鱼’,年年增收。”

  在垦区,越来越多的农场创新种养方法,尝到了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出台一年多来,农垦大地涌动改革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强调,农垦改革发展要重视建设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国家队、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区。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深化农垦改革工作会上强调,要围绕集团化方向,加快体制机制整体转换,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要用好人均土地多这个优势,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

  农垦改革在路上,“国家队”掌舵的现代农业“航母”正劈波斩浪,高歌猛进。

  建立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市场导向型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抓住“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主线,发挥农垦“航母”示范引领作用

  黑龙江垦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创办家庭农场为突破口,改变了国有国营的传统农业经营体制。经过反复实践,建成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大农场(国有农场)套小农场(家庭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在“分”的层面,家庭农场作为独立经营主体实行“四到户”,即土地到户、农机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在“统”的层面,由国有农场统一组织、指导和管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于“统”和“分”有机结合,黑龙江垦区实现了人的积极性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有机结合,找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实现形式,特别是激发了粮食生产的潜能,筑牢了“国家大粮仓”的根基。

  在农业部农垦局局长王守聪看来,“大农场统筹小农场”中的大农场不仅包括国有农场,还包括背后的企业化、集团化运营;小农场也不仅指国有农场的家庭农场,还包括农村的各类经营主体;“统筹”强调的是大农场应通过经济和服务的方式与各类小农场建立起双层经营的关系。

  放眼全国垦区,统筹经营给不少农场都带来了甜头。龙头企业有市场、有加工能力,而农场有基地、有生产能力,在“龙头+基地”的“联姻”下,农场与各“龙头”牵手,为职工争取订单搞标准化种养,其余环节都交给企业做,职工的后顾之忧少了,收入增加了。

  “真是背靠大企业,咱小农场的日子保底又踏实。”职工们说。

  通过改革,体制顺了,农业生产的经营架构也跟着重构。

  新一轮农垦改革,发端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宏大背景之下。“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成为改革主线,而这也正是垦区**需要破题的关键环节。

  集团化、企业化的稳步推进,夯实了北京三元、上海光明、甘肃莫高、宁夏西夏王、重庆天友和广东燕塘等农垦龙头企业的旗舰地位,成为引领改革的旗舰。

  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激发了垦区农业生产的活力。近年来,棉花、糖料、天然橡胶、原乳等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作为农业“国家队”的农垦,始终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成为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现行的农业经营体制基本出发点是生产导向型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与市场对接,这在商品短缺时代不是问题的问题,到今天就越来越成为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因此,农垦要始终按‘市场主导’持续推进改革。”王守聪说。

  完善“产业集团+产业公司+基地农场+家庭农场”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造农垦“航母”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以前小心翼翼种粮,现在放心大胆包地。”说起种粮的心态变化,安徽龙亢农场的种粮户很有底气。

  带着寒意的北风,不时掠过皖北广袤的田野。想起去年秋收时的场景,龙亢农场职工王国立历历在目。

  “去年水稻长势好,产量高,除了政策给力、天帮忙、人勤奋,多亏农业社会化服务帮了大忙。施肥、打药、机械收割等复杂环节,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全都给我包办了。”王国立说。

  近年来,安徽农垦一批有条件的农场先后以国有资产股份制运营的模式,组建了混合所有制经营性服务公司,搭建以农机服务、农资服务、农艺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程一体化服务体系平台。

  优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使安徽农垦现代农业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倒推农业科技等要素向生产环节加速渗透,优质高产栽培、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实用技术在垦区内外得到运用。而专业化的农业服务像磁铁一样产生了强大的吸力,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与农服公司签订服务协议;不少地方到农服公司洽谈合作,而嗅觉灵敏的农业经纪人更是纷至沓来。

  安徽农垦顺利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是农垦在完善“产业集团+产业公司+基地农场+家庭农场”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的一个缩影,在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中,其作用愈加凸显。

  湖北农垦以建设“大基地”战略为引领,推广“虾稻共作”高效生产模式110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农工获利远超普通农民。而通过抓规模经营,农场场域内外土地流转明显加快。

  近年来,通过代耕代收代种、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方式,农垦系统辐射带动1亿多亩农村集体土地,黑龙江、江苏、安徽等垦区直接承租农村土地超1000万亩。在“联合、联盟、联营”战略引领下,各垦区在粮食、乳业、橡胶、畜牧、棉花等领域,跨区域组建大企业、培育大基地;不少农场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参与地方“菜篮子”“米袋子”“中央厨房”建设,全面对外开放融合发展。

  沿着“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本”路径,盘活农业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激发农垦“航母”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土地是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巨额的财富蕴藏在土地之中。农垦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国土面积的3.9%被农垦握在手中。当前农垦企业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如果农垦土地在改革中实现资本化运作,其潜藏的巨大爆发力将十分可观。

  如何打破“金钟罩”,释放土地潜能,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农垦敢于向改革深水区挺进。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农垦改革如何把土地搞活,让农垦手中的巨量土地资源显化其价值,这就需要探索解决土地的资本化问题。

  江西农垦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可谓是“大地主”,但丰富的土地资源并没有变成丰厚的土地资产,让农垦变成“大财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垦区和地方一样,只是把土地视为初级生产资料,除了内部对土地进行发包、流转外,对于土地的附加值、资产化以及衍生收益(比如碳汇交易)等尚未涉猎,土地出让、拍卖、作价入股等鲜有操作。

  要改变这一切,就需要深化农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让农垦国有土地资源资产化,通过确权登记发证让农场成为农垦土地真正的主人。去年3月,江西农垦将余江县作为全省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县,同时开启了国有土地资产向资本市场进军的大幕。

  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只是土地资产资本化的前提,还需要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对土地进行处置的前提下,显化土地价值,即对土地作价注入农垦企业(集团),通过抵押、担保、融资等形式实现其金融功能,通过作价入股实现其资产属性。

  早在2011年,宁夏农垦就采取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方式,发行了宁夏第一支农业企业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8亿元,为农垦葡萄、奶牛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经过多年运作,宁夏农垦土地资本化开始显现威力,已累计有118.2万亩、总价79.9亿元的土地被注入农垦集团,转增国有资本金,总资产一跃至140亿元。

  牵一发而动全身。土地资源这一“沉睡的资产”一旦被激活,农垦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必将迸发。

  加快实施国际大粮商计划,率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垦“航母”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中提出,要发挥农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和国有农业经济中的骨干作用,加快实施农垦国际大粮商战略。

  去年4月,农垦乳业联盟向社会发布《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与欧盟和美国标准一致,引起了社会和行业巨大反响,开始引领中国乳制品行业转型升级;依靠市场机制,农垦先后成立了中国农垦种业、乳业、教育培训、辣木、农场联盟;整合垦区优势资源,成立了中垦天然橡胶、种业、乳业公司。

  为推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国家支持农垦依托产业和资源优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成为引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在加快国内发展的同时,农垦还把目光瞄准了国际资源、国际市场,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走出去”。合作区域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挺进,合作产业从**初的粮食、天然橡胶扩展到油糖、果菜、畜禽、乳业等产业,经营领域从**初的种植或初加工向全产业链拓展,合作模式由租地等单一生产模式向多种经营管理模式转变。

  广东农垦提出的在海外再造一个“广垦橡胶”的目标正加速实现。前不久,广东农垦出资2.76亿美元控股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胶企业——泰国泰华树胶有限公司,整合重组后将形成年产超200万吨的全球**大天然橡胶公司,不仅保障国家战略物资的供应,更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农业贸易中的话语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三元、光明、完达山等农垦品牌深入人心,如何让“农垦制造”全线扎根消费者,就需要以品牌、营销来加速农垦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形成。通过“借力”,农垦与京东、苏宁就发展“互联网+农业”以及农产品电商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与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合作,探索城市食堂解决方案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计划。同时,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模式创新、渠道共享、标准统一,铸造“中国农垦”全国性领导品牌,使“中国农垦”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具有品牌影响力、资源积聚力和农产品保障力。

  改革又扬帆,深水再启航。农垦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