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浅析5.4万家农机合作社的困境与前景

刘月华 2016年08月17日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人口众多,农业规模化经营比例低,这一系列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不适合走“种田者有农机”的路子,而“农机社会化服务”道路更利于推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说到“农机社会化服务”,首先想到的是“南征北战”的众多跨区机手,除此以外,蓬勃发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下面,我们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加以浅析。

  自2006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不断提高,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农机作业市场与农业生产者的重要纽带和中介要素,不仅增强了机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在优化农机具配比、加速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为了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上台阶、上水平。2009年6月29日,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掀起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热潮,使农机社会化服务揭开了新的一页。

  1.农机合作社数量已达5.4万,作业面积占比已达12%

  从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5.4万个,比2014年增加4400多个,入社成员数达到190万人(户)。其中山东农省农机合作社数量居全国第**,达到了6323个。

  2015年全国农机合作社拥有农机具317万台(套),比2014年增加8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粮食烘干机分别达到49.6万台、35.4万台、16.7万台、1.6万台,占社会保有量的四分之一。

  全国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总面积达到7.12亿亩,约占全国农机化作业总面积的12%左右;服务农户数达到3887万户。

  全国农机合作社经营活动总收入达到814亿元,比2014年增长近200亿元,社均收入达到151万元,比2014年增长26万元。农机化服务依然是农机合作社的主营业务,其收入达到567亿元,比2014年增长62亿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431亿元,修理服务收入80亿元,分别较2014年增长17亿元和4亿元。

  2.农机合作社的主要模式

  2.1主要组织模式

  1.能人带头。由农机大户、农机经纪人、种粮大户等活跃在农村基层,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先富起来的能人牵头,周围的农机手和农户自愿加入,农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核算,按出资比例拥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经营共同发展。目前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属于这种模式。

  2.村集体牵头组建。以村集体为依托,农机大户带机入股的合作社,村集体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为本村及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一般来说,这种合作社组织模式中,农机所有权归机手个人,合作社对机械实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实行单机核算,多劳多得,按作业量统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公积金。

  3.由农机经销商或农机部门等中介服务组织组建的合作社。这类合作社在农机技术推广、机手培训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4.与承包流转土地经营相结合的合作社。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承包经营土地,实现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生产的目的。

  5.龙头企业带动的合作社。主要以当地的龙头企业或农场牵头,引领农民和农机手等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企业和农场的农业生产过程提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如烟草公司牵头组织的烟农专业合作社,统一服务标准,施行统一标准的耕种、田间管理及采摘、烘烤作业。

  随着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的不断增加,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如雷沃重工、中联重科等知名农机企业开展的“企社共建”活动,就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入了新的基因和活力。

  2.2主要服务模式

  1.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跨区作业是农机合作组织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增加服务收入的重要途径。跨区作业的范围正由小麦机械化收获向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机械化收获及小麦免耕播种等方面拓展,向更多领域延伸。

  2.“菜单式”服务。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选择农机合作组织为其提供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并负担相应的服务费用,日常相对轻松的田间管理自己承担。比如说,华北平原的绝大部分农户选择把小麦和玉米的耕、种、收环节外包,而农户自己负责作物的灌水、施肥、植保等田间管理环节。

  3.“一条龙”服务。由农机合作组织提供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户交纳相应的农机作业费用,每季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

  4.承包、租赁土服务。农户将土地租赁给农机合作组织经营,租金以粮食或现金方式回馈给农户,农机合作社依托自身的农机设备优势,进行机械化、规模化农业生产。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主要的服务模式,不同的农机合作社可能还会提供不同的服务,如农机维修服务。此外,各模式之间也不是孤立,同一个农机合作社可能会同时提供几种形式的服务。

  3.农机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扩大了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与此同时,也存在农机装备水平不高、服务功能不强、运营管理不够规范、市场开拓能力较弱等问题。“一年合作,两年红火,三年散伙”的例子并不鲜见,合作社内部的凝聚力不强。在此,我们对农机合作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归类汇总。

  1.农闲时间长。作业项目单一,农机合作社服务功能不完善,农机作业市场拓展不广,导致农闲时间长,对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不利。

  2.管理不规范。大多数农机合作社与农机户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运作机制较为松散,缺乏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发展的盲目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

  3.社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农机大户、机手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开拓新服务方式的能力有限。

  4.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农机服务成本高。虽然我国的土地流转进程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依然面临着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田块分散,作物品种多样的现实情况,这增加了农机作业的难度和成本,不利于农机作业服务的规模化、社会化发展。

  5.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多而不强”的问题。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虽数量众多,但大多数都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农机装备水平不高、服务功能不强、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开拓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

  6.政策扶持不够,资金困难。我国虽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机合作社扶持政策、条例,但还不能满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求。在农户培训,合作社规范引导,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亟需加强。

  4.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1.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继续增强。截止2015年底,全国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总面积达到7.12亿亩,约占全国农机化作业总面积的12%左右。随着我国土地流转进程的继续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这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利好环境。因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会继续增强,所覆盖的农机化作业面积也必将进一步扩大。

  2.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引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方向。虽然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还面临着实力弱、农机装备水平不高的困难,但随着国家惠农支持资金、农业相关企业资金、社会资本等各类资金来源的金融服务对农机专业合作发展的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成为接受、使用、推广信息化、智能化农业机械的第**梯队人群。以无人植保飞机为例,当业内外人士还在讨论我国无人植保飞机尚缺少国家统一标准的时候,已有很多农机合作社在农机360网咨询购买无人机了。毫无疑问,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凭借其对新技术、新机具的敏感性,以及坚实的金融支持,来引领中国农业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升级的发展新方向。

  3.拓宽服务领域,增强风险抵抗能力。农机合作社有向综合型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机合作社将融合跨区作业、订单服务、土地托管、农机保养维修等多种服务模式,拓展经营领域,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业和设施农业等其他领域拓展,有效克服农闲时间长、服务单一、市场风险大等困难。

  4.加强管理指导,助力合作社做大做强。不少地方在扶持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不单单是追求质量,也在确保所扶持创建合作社的质量,因地制宜地探索建立完整、完善、规范的农机合作社运营管理机制、农机使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作业服务机制,有利于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化经营,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