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农机无“闲季” 春耕提前到“冬闲” 新机具助力薄弱环节

重庆日报 2015年11月19日

  11月8日是“立冬”节气,以往冬闲时节,我市农业机械大都保养入库,但如今这样的情况却越来越少。

资料图

  这是为什么呢?记者通过对几个区县的农村调查走访了解到,随着农业机械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秋冬农闲季农机使用率也越来越高。

  春耕提前到“冬闲”

  11月3日,梁平县梁山街道八角村,一块收割完的晚稻田里机声隆隆,一台中型拖拉机来回穿梭翻耕。拖拉机将稻茬埋在土里,稻田也被旋耕刀铰得平平整整。“这些是育秧田,必须要提前翻耕,把稻草沤烂才要得。”种植业主李平凡告诉记者。

  在梁平,不只是育秧田提前准备,许多移栽的大田也从过去的春天耕作提前到秋冬耕作。“自从田里有水了,我就没有闲过。”职业农机手刘大泽介绍,过去农户一般选择春耕,而现在人们则渐渐把春耕变成了秋耕、冬耕,就可以提前蓄水,防范来年春旱。

  农业专家告诉记者,今后,春耕有可能提前至当年秋冬季,这样既能有效利用降雨保墒,又能够避免春耕“打拥挤”。事实上,这样的作业方式吸引了众多农户。梁平县仁贤镇种植大户潘传富的300多亩田地今年全部采用冬耕的方式,在他所在的梁平仁贤农机合作社,每年冬闲期间就为周边近1万多亩土地提供冬耕服务。据了解,随着春耕变秋耕、冬耕,梁平县农机出勤率已达到50%以上。

  市农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加、农机科技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领域“以机代人”在我市已成常态。“十二五”期间,我市主要农作物收种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平均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农机使用时间也不断增长,以往秋冬季节入库的农机也逐渐被利用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冬季农机出勤率在三成以上,主要集中在翻耕、烘干打磨、修剪和外出作业等领域。

  深松整地显身手“轰轰……”近日,璧山区丁家街道牛郎农机合作社田地里,一台80马力的拖拉机牵引着深松整地机,翻出约30厘米厚的土层。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进行的秋冬季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这种作业方式可打破以往单一旋耕造成的耕层变浅、土地理化性质变劣的现象,可以助力蔬菜增产20%左右。

  农机深松整地是一种改善土层结构、增强土壤抗旱排涝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的农机作业新技术,按照农时因时制宜地进行作业。牛郎农机合作社的100多亩秋菜田整治在今年被璧山区纳入试点,目前已全部结束,而整个璧山区有5个镇街,6000余亩蔬菜田、果园深松整地也基本完成。

  “深松整地主要针对农机化条件较好的果园、苗圃和蔬菜基地。”市农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作物的生长规律,深松整地一般集中在秋冬季节。据了解,针对集中连片达到100亩以上,从事果品、花木苗圃和蔬菜等经营主体,开展深松整地,我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亩补助40元。

  在此影响下,以往在冬闲季节入库的农机又活跃了起来。璧山区七塘镇堂佑农机合作社20余台拖拉机全部上阵,为周边的果园、蔬菜进行深翻作业,一台机械每日收入不下4000元。而在渝北区统景镇民权村的柑橘基地里,当地的助农农机手,已经开展2300亩柑橘林“深松+旋耕+水肥灌溉”作业,从9月开始一直忙到现在。

  新机具助力薄弱环节

  连日来,在潼南区崇龛镇,不少工人背着喷雾器在田里来回走动。“这不是撒药,而是在播种油菜。”承包了4600亩油菜田的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杨华介绍,这是他们的油菜轻简化播种设备,采用机动喷雾器原理,把尿素和种子按比例混洒在耕过的田里。

  杨华所在的农机合作社使用的是一种多功能播撒机,集成了油菜撒播、机播、机收于一体。杨华介绍,采用这种播种模式每人每天能够撒播20—30亩,而人工育苗移栽每人一天**多1.5亩,这样算起来,每亩节约劳动成本约150元,不但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还为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条件。

  同样是新机具,在永川区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的车间里,一台水稻烘干设备引来不少人的围观,原来这台机器一天能够烘干50吨稻谷。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粮食种植规模大增,但稻谷晾晒费时费力,又缺乏场地的矛盾愈加突出。这让圆贵农机社负责人周元贵有了增添烘干设备的想法,今年他一下子就购进了3台,不但自家合作社的稻谷可以烘干,还可以对外开展服务。

  相关农机专家介绍,我市大部分地区属于丘陵山区,这使得农机与农艺融合困难,一些地区的机播、机收、植保和收获后烘干等方面发展滞后。因此,一些服务于全程机械化某一环节的新机具、新模式尤为必要。冬闲时节,新机具、新模式的出现,既提高了效率,又省时省力,补上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短板”。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