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收获机市场:美丽外表下的暗潮涌动

中国农机化导报 杨雪 2015年11月17日

  一年一度的国际农机展上,收获类机械绝对是不可错过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收获机械是制造企业秀实力、拼技术的绝佳“模特”,俘获一众“粉丝”的利器;另一方面收获类机械也是观众认知度**高、**感兴趣的产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收获机械绝对名列展会必看名单榜首。那么,本届展会上,各家企业展出的收获机械的表现如何?又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市场信号呢?

  凭什么那么美?

  在农机变美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国农机装备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特别是与近几年来我国农机制造装备的水平提升分不开,诸如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智能喷涂等制造技术的应用,正不断扮靓我们的农机。

  农机越来越漂亮了,也许是这些年来农机展给观众**为直接的感受。过去,外资品牌农机往往成为农机展上的“明星”,除了先进的技术以外,靓丽的外表更是其吸引人的法宝,高大上的范儿令人爱不释手,观众甚至都排着长队等着合影。

  如今,享受这样明星待遇的收获机已经不再局限于外资品牌了。雷沃、中收、中联重机等企业的收获机前无不聚集着大量观众,靓丽的颜色、流线型的外观、精致的做工……国货收获机仿佛是从丑小鸭慢慢蜕变成了白天鹅般,不断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展会上,我感觉现在国内农机制造企业的整体水平在提升,这点无论从产品外观、质量,以及展台设计风格等都有所体现,确实比过去好很多。”久保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营业管理部副部长周长生说。

  在农机变美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国农机装备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特别是与近几年来我国农机制造装备的水平提升分不开,诸如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智能喷涂等制造技术的应用,正不断扮靓我们的农机。而更加注重设计和制造细节,注重用户体验的制造理念,也使得我们的国货农机不断向外资品牌靠拢,越来越有“范儿”。

  “通过这次展会的展示,我也欣喜地看到,国内主要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品通过制造技术的提升以及关键零部件质量的提高,使得产品无论是外观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与近3年来我们制造装备的大发展是分不开的。”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对此表示了肯定。

  另外通过展会,我们其实不难看出,与拖拉机遍地开花不同,如今收获机械的品牌集中度正在进一步加大。凯斯、迪尔等国际巨头依然控制着高端用户的市场,久保田、洋马等日资品牌依旧强势,而国内占据优势地位的收获机企业也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在我们为国货农机的优异表现欢呼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外资企业对于中国收获机市场的布局力度进一步加大,比如凯斯、CLASS等外资强势农机企业都纷纷推出更加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而水稻收获机的领军企业久保田则推出了带剥皮功能的玉米轮式收获机。这种种表现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在谷物收获机领域的竞争正暗潮涌动,压力进一步的增大。

  大,更大?

  收获机的喂入量不可能是无限地向上发展。实际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6—8kg/s喂入量是比较符合我国农田农业生产条件的。水稻收获机的主流应该是2—3kg/s喂入量这个区间比较合理。

  只要步入展馆,**抢眼的一定是高大威猛的收获机械,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当然,所谓的大并不仅仅是指外观的高大,更确切的是指大喂入量。

  不久之前,能够生产出6kg/s喂入量的谷物收获机企业已能引领市场风骚,如今短短一两年的时间,6kg/s喂入量已经发展成为了市场主流。一些大企业更是将目光瞄向了10kg/s以上喂入量。

  雷沃重工这次推出了号称国内**大喂入量的谷物收获机GN120,喂入量达到了12kg/s。通过更换不同部件,还可满足小麦、水稻和油菜等多种作物的收获。水稻收获机方面,久保田也推出了4kg/s喂入量的全喂入水稻收获机。

  “这次展会上,收获机械喂入量进一步向上延伸的特点非常明显。10多个主要厂商展出的小麦收获机,都以6公斤喂入量为主,可以看出收获机产品进一步向大型高效化方向发展。”宁学贵说,“当然收获机的喂入量不可能是无限地向上发展。实际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6—8kg/s喂入量是比较符合我国农田农业生产条件的。我们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也主要集中在6—8kg/s的机型上。水稻收获机的主流应该是2—3kg/s喂入量这个区间比较合理。”

  而与大型化高效化密不可分的另一个特点则是智能化,一些诸如电控、液压技术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升级,使得收获机械的操控更加的方便、简单,驾乘体验更加的舒适,

  雷沃重工推出的自走式玉米机就配置了多种行距割台,还全新设计了圆弧驾驶室及内部人机工程升级,大幅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一杆操作等技术,更是主打牌。勇猛公关传播部部长裴丽琴向记者介绍的一款主打智能豪华的玉米收获机,采用新型方向机和静液压四轮驱动,驱动力强,转弯速度快,行走平稳、可靠,作业效率高。同时,它的智能操作系统采用CAN总线技术,实现了机电液的集成应用,多功能手柄让操作更舒适,主要部件实现智能监控及调整,如还田机在作业模式下可自动定茬收获,倒车、行驶时自动升起,智能操作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半喂入水稻机不见了?

  以江苏、东北地区为主的长江以北的单季稻产区,破碎率低、脱净能力更强的半喂入水稻收获机还是更适合,未来市场仍大有可为。所以,企业不应过度忽视半喂入水稻收获机的研发和生产。

  水稻收获机曾经是日韩企业的天下,如今国内企业正在加紧追赶,表现不俗。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水平提升很快,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逐步获得了用户的认可。所以下一步我们的竞争将更加注重提高性价比、提升质量和服务。”周长生坦言。

  星光农机销售部部长施健表示,今后随着满足跨区作业的需求,对机械产品的要求将会更高,因此,收获机械将更加比拼品质和服务。

  上市后风光无限的星光农机,这次也拿出了自己的看家产品。星光788是他家的明星产品,在南方稻油地区十分受欢迎。而在788基础上推出的星光988,配备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底盘技术和脱粒清选系统也进行了升级,2.2米的割幅加上稻麦油功能的全覆盖,使得星光988更加亮眼。同样,久保田也展出了其升级产品PRO988Q。基于PRO688Q的升级,配备了独立驾驶室,4kg/s的喂入量,加水平旋转卸粮装置,已经足够让其抢眼了。

  作为水稻收获机领域的翘楚,久保田在展出两款全喂入水稻收获机的同时,仍然展出了一台PRO888GM半喂入水稻收获机。但是我们注意到,如今的展会上半喂入的水稻收割机展品渐渐变少了。特别是国内企业基本上都以纵轴流全喂入产品为主。连以双滚筒技术称霸的星光农机也加快了纵轴流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半喂入水稻收获机难道已不受欢迎了吗?答案当然不是。

  诚然,由于近年来,价格便宜,功能强大,加之秸秆还田的需要,水稻全喂入收获机的发展确实很快,但是我们不应忽视,全喂入和半喂入的水稻收获机也有各自不同的优势。

  在南方双季稻产区,履带式的全喂入水稻收获机,兼收稻麦油的多功能性和高通过性,所以会更受欢迎。以江苏、东北地区为主的长江以北的单季稻产区,破碎率低、脱净能力更强的半喂入水稻收获机还是更适合。

  展会上,洋马展出的一台原装进口AW6120半喂入水稻收获机就颇为抢眼。虽然高昂的价格使其暂时还无法占领用户,但是其配备的履带自动平衡装置等领先技术,足以代表当下的技术潮流。

  业内专家也表示,半喂入水稻收获机能够适应我国广大的水稻产区,有损失率小,含杂率低,生产效率高,秸秆易处理,通过性能好等特点,特别适应单季稻生产和茎秆较高、收获季节易倒伏、要求保留完整茎秆的地区。虽然目前造价较高,但通过购机补贴,价格仍可控制在农户能接受的水平,未来市场仍大有可为。所以,企业不应过度忽视半喂入水稻收获机的研发和生产。

  玉米籽粒直收哪家强?

  从总体来看,玉米收获机市场目前来说在东北、西北等适应直收的地区,外资品牌的产品仍占据主导,黄淮海地区目前还看不出哪家产品能从中脱颖而出,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作为玉米收获机的主要生产企业,玉米籽粒直收产品无疑都是他们进行储备的技术重点。大家都很看重这类产品和市场,也都纷纷推出玉米籽粒收获机产品。”宁学贵说。

  在展会上数一数,雷沃重工、中联重机、金亿、常林等都展出了籽粒直收机,而少数没有展出籽粒直收机的玉米收获机企业却推出了青饲收获机或者割草机等,其中含义也颇值得玩味。部分企业还有针对性的推出了基于小麦或水稻收获机改造后的玉米籽粒直收机,一些小型机非常适合丘陵地区的作业,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在适应性和可靠性上还有待验证。

  雷沃重工雷沃农业装备事业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王桂全向记者介绍,雷沃重工推出的GE60玉米籽粒直收机定位为众多合作社能买得起的玉米直收机,一杆操作,简单方便,效率更高。而且配置的还是国三发动机。

  由于收获机械与发动机的适配性问题更加复杂,多数企业都没有在展会上展出配备国三发动机的收获机。“几家主干企业,像福田、勇猛等也都推出了配备国三发动机的新品样机,表明了我们的制造企业对于这个问题的积极态度。”宁学贵表示。

  众所周知,由于玉米籽粒直收机械的发展除了机械产品本身以外,其与农艺的结合问题更是其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特别是种植品种问题,如何筛选出更适应籽粒直收的品种,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研发投入。王桂全表示,以籽粒直收技术为代表的谷物收获机会在一两年内快速增加。而为了适应多种谷物的收获,全轴流机型会快速兴起,会促进玉米籽粒直收进程的加快。

  宁学贵表示,从总体来看,玉米收获机市场目前来说在东北、西北等适应直收的地区,外资品牌的产品仍占据主导,具有较大的优势。当然,国内一些重点企业也加紧了跟进的步伐,试图从中分一杯羹。而在黄淮海地区,玉米具有高含水率情况的地区,由于除了机械产品本身的因素外,还需要与农机的高度融合,因此目前还看不出哪家产品能从中脱颖而出,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