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种植大户的烦恼:我买的农机没有补贴

李鑫 张晶 2015年07月16日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马铃薯耐旱、耐寒、耐瘠薄,在多地有很广泛的种植。伴随着马铃薯主粮化的国家战略,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被认为是一种商机,因而在原本不是马铃薯主产区的地方,也出现了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

  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吴集村,有一位种植大户叫余海舟,他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专门种植马铃薯。今年他的马铃薯大丰收,而且这些马铃薯销售不愁。不过余海舟却说,他根本就不开心,现代农业的高投入,让他倍感资金压力。

  记者见到余海舟的时候,他正忙着指挥农机手和雇来的工人,在抓紧时间抢收马铃薯。余海舟说,他种马铃薯,搞的是订单农业,销路早已定好,一斤卖一块钱。经过初步估算,今年马铃薯的产量,每亩在6000斤左右,一亩地的毛收入,将近6000元,流转了3000多亩地的他,第一次搞规模种植,效益算起来很可观。不过余海舟却表示,他并不开心,看起来搞的红红火火,实际上钱没赚到几个,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投入太大了,余海舟说,马铃薯种植收获的相关机械,一个都不便宜。

  余海舟:我们这台设备是80多万,前面那台车头是90多万,加起来在180万左右,我们配备了2台这样的设备。

  记者看到,余海舟有很多现代化的设备,比如播种机、打药机、喷灌机,还有2套国外进口的收获机。余海舟说,他们刚开始做农业,起点是新的,要做就做现代农业,要做到省劳力效率高,在规模农业的前提下,就得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在机械的选择上,倾向于大型的设备。余海舟的合伙人赵明辉:

  赵明辉:我们现在投入**大的就是农业机械,刚开始买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些机械能不能获得补贴。

  这些设备,基本是进口的,原因很简单,大型的薯类机械设备,国内几乎没有生产的。赵明辉说,所有的设备算下来,一共花了900多万,几位合伙人身上的资金压力,着实不小。

  赵明辉:等买了之后,发现这些机械,都不能补贴。

  如果有农机补贴,余海舟投入的成本,会下降不少,那么什么样的农机能够补贴,什么样的农机没有补贴,在省外,甚至国外采购的农机,回到当地后能不能补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当地的农机部门。襄州区农业局农机办副主任肖家启是这样说的:

  肖家启:补贴机械,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除新产品补贴试点外,补贴机械应该是已获得部级或者省级的有效推广鉴定书的产品。

  肖家启介绍,国外的机械是不能获得补贴的,在外地购买的机械,要想获得补贴,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肖家启:只要上了湖北省的目录,都可以在我们这里享受补贴。

  记者了解到,获得农机补贴,需要走购机申请程序:第一步要到当地的农机部门进行申请,由农机部门对其资格进行审核,如果符合条件,再由当地的农业局和财政局,下发农机补贴指标确认证书,有了这个证书,申请人就可以到各地自主议价购机,然后凭购机发票,和相关有效证件,再回到当地农机部门办理补贴手续,流程走完后,补贴才能拿到手。襄州区农业局农机办副主任肖家启说,在湖北省,有5种薯类收获机可以获得补贴。

  肖家启:作业幅度0.7米以下的是400元的补贴,0.7米至1米的是1000元的补贴,1米到1.5米的是2000的补贴,大于1.5米的是3200元补贴,还有一种是联合收获机,这个补贴是25000元。

  记者将这些话告知余海舟,余海舟听了直摇头,摇头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这5种机械都是小型机械,面对规模种植,没啥用武之地;第二,就算这些机械,能够发挥大作用,也很难找到并且买到。记者很有疑惑,可获得农机补贴的机械,怎么会很难买呢?光彩农机城,是鄂西北**大的农机销售市场,市场内一经销商张有福,是这么说的:

  张有福:因为我们这里不是马铃薯的主产区,老百姓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没有,没有的话我们经销商就没有销售的对象,我们就不进这个设备。

  湖北省农机局产业发展处处长付汉强:

  付汉强:是有这个问题,马铃薯是我们国家第四大粮食作物,随着规模的增大,市场的需求可能会让那些生产制造企业方便调整结构。

  付汉强认为,伴随着马铃薯的主粮化,大型薯类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补贴政策,会有逐步的实现和完备,当下余海舟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办法的事。补贴是拿不到了,为了降低成本,余海舟想了一个办法,在配置拖拉机时,申请进入补贴目录的机型,可没有想到的是,在马铃薯收获时,这台拖拉机拖着进口的收获机,刚一下地就出了问题。

  很多马铃薯被挖断了,不能完整的收获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农机手说,纯进口的拖拉机,是180马力,而余海舟买的,是160马力,进口的设备太重,国内的拖拉机和它不配套。

  农机手:车马力小,带不动。

  农机手把收获机调深后重新作业,没想到收获机一下陷在了地里,拖拉机拉不起来,收获的效率,就这么慢了下来。可获得补贴的机械,不合适也不好买,进口的机械,价格太贵导致成本太高,这么一算,余海舟真的很郁闷,让他更加郁闷的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投入的成本,受到的制约,远远不止这些。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段海权
    发布于2017-07-13 14:24
    我们种植大户买农机很难补助很难,就没有我们想用的机器,买了就可以补贴黑摇号是摇什么号啊?早先那个不摇号那车都哪儿去了,很难哪买车。  --来自农机通手机版
  • 东方红
    发布于2017-07-01 22:55
    :  --来自农机通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