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铁牛”下田,奏响机械化耕作欢歌

罗孝宗 周红燕 魏云鹤 2015年07月10日

  日前,惠州市农业局在惠城区芦洲镇横江村举行航空植保技术演示会。无人机在空中飞来飞去为水稻洒药除虫的场景,让当地村民直呼大开眼界。上述一幕只是惠州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应用日益普及,农业产业在生产工具方面大步向现代化迈进。

农耕变迁:“铁牛”上场耕牛让贤

  农忙时节的田间地头,牛儿奋力拉犁耕地,累得直喘气;农民弯腰割禾打谷,汗水湿透衣衫……这是传统农耕生产的典型图景。而如今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农耕的图景已在悄然改变:耕牛让位给了“铁牛”,人力换成了电力,马达轰鸣取代了悠长的吆喝。

  收花生都有机器帮忙,老农感慨“铁牛”强

  “现在都是懒人种田喽,要是在以前,哪能这么舒服!”芦洲镇横江村年近7旬的梁老伯边观看无人机洒药,边抽了一口旱烟,发出长长的感叹。

  干了一辈子农活的梁老伯,是当地公认的种田好手,曾经在生产队里搞比赛,他还多次拿第一。但他的种田手艺和经验,传到儿子那一代就不太管用了,到孙子辈更是完全不肯学了。

  梁老伯家还有4亩水田,一般是夏季种水稻、秋季种花生。以前种地,都是两父子一手一脚精耕细作。20年前,村里开始有人用拖拉机耕地,15年前,插秧和收割也有机器帮忙了。

  机器速度快人轻松,儿子提出也请机器来帮忙,梁老伯却很不乐意。他认为,机器虽然速度快,但哪能像人干得那么细致。但光靠种田已养不起家,儿子大部分时间选择外出打工。梁老伯也年岁渐老吃不消,农活**后还是交给了别人用机器打理。

  梁老伯家种水稻,从耕地、插秧到收割,现在全都靠机器代劳,连收花生都有机器,不再一棵棵用手拔。相比以前,所需劳动力大大减少,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活干得并不差,作物产量也不减反增。

  “时代不同,再靠我那点老手艺种田,确实赶不上趟喽!如今要继续当农民,也得学新知识,做新农民才行了。”事实面前,梁老伯心服口服。

  以前农忙时牛不够用,如今农家养牛多用来卖钱

  “铁牛”上场,耕牛就得让位了。以前,横江村家家户户都养牛,牛要消耗大量粮食,还得天天不停地照料。养牛耕地,一年到头只用那么一阵子,但不养又不行,农忙时家家的牛都忙,借都不方便。而现在,虽然还有一些农家养牛,但养牛的目的已不是耕地,而是用来做肉牛卖钱。

  种地牛耕变机耕,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新常态。据市农业局统计,到2014年底,全市的农机总动力已达135万千瓦,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86%,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市农业局党组副书记、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刘华介绍,近10年是我市农机应用的快速增长期,农机数量增多,农机种类增多,应用范围也大大增加。其演进过程还明显呈现出4大特征:从单个环节向全流程覆盖;从单一作物向多种作物延伸;从小区域试点向全市性普及;从零散应用向规模化升级。

  以前机器主要用于水稻生产,现在连收花生和番薯也有了机器;以前只在条件好的地方搞试点,现在除了少量丘陵地,其他基本都用农机耕作了;以前以农户自买自用为主,如今则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以前主要是松土和收割用机器,现在则连除虫和稻谷烘干都用机器。

  “无人机植保和谷物烘干是我们下一步要大力推进的。”市农业局农机办负责人说,无人机植保已组织了两三次示范观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谷物烘干方面,目前全市已有烘干机319台,粮食日烘干总量达到1300吨。还有3个超100吨级的烘干厂正在建设中,以后就算收割时遭遇持续阴雨天,也不怕稻谷霉烂了。

  政策给力:多措并举促成农机下地

  农业生产中,“铁牛”能完胜耕牛,除机器固有的长处之外,政策的给力也不可或缺。农耕机械早已有之,但普及应用则是近些年才加速的。市农业局方面指出,这正是国家政策强力扶持的结果。

买农机国家补贴3成,用农机有燃油补贴

  为推动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国家专门出台了补贴政策,并多次增加品种,提高金额。2014年分配给我市的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指标为1709万元,补贴力度平均达到农机售价的3成以上。

  “我其实早就想用机器耕田,但过去买不起啊,一台机动辄三五万元,大型的随便上十万元,甚至二三十万元,一般种田的有几个人舍得买?”惠阳区平潭镇阳光村村民陈伟纯说,2008年国家的农机补贴金额提高了,他才有机会成为了农机户。

  用农机耕地除了要付出购机成本,使用过程中还要油费、维修等费用,前些年油价大涨,农机使用成本上升,让一些机耕户压力大增。为了帮机耕户减轻负担,我市财政还专门拿出10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农机的燃油补贴。

  购农机不需付全款,补贴部分由银行先垫付

  购机补贴要求购买者先全额付款,然后才能凭发票领取补贴,一些售价较高的机械,有些农户还是买不起。为此,农业部门又帮农机销售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牵线搭桥。自2014年起,农户购买农机不需付全款,补贴部分可先由该行直接贷款垫付。

  此外,市农业局探索出农机应用示范点的经验,依靠示范点带动一大片。通过现场示范观摩,让村民们眼见为实,比空口宣传一百遍还管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时下,该局仍在博罗柏塘、仲恺潼侨扶持建设了两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中心,建示范基地900亩,以求突破水稻机插这一薄弱环节。

  市场掘金:农户转型发农机财

  农业热的兴起,产生了新的商机,不少精明人已投身其中,创业掘金,而这些创业者又成为我市农机应用大步迈进的重要推手。

85后海归来惠州卖农机,6年做到粤东**大

  陈俊宇是一名85后,2009年,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他,慧眼相中惠州农机市场前景,创立了一家公司。短短6年过去,这家公司的农机销售额已占到惠州市场的半壁江山,并成为整个粤东地区**大的农机销售商。

  “我老家在汕尾那边,在惠州人生地不熟,加上自己经验不足,其实没什么优势。”回顾那段创业经历,陈俊宇说公司之所以能顺利成长,除了自己和员工的辛勤付出、艰苦打拼外,**主要的还是幸运地赶上了好时机,赶上了农业机械化的大潮流。

  陈俊宇心中还有更大梦想,他认为目前广东的农机市场,仍旧以散、小为主,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平台,他的梦想就是要建起这个大平台。目前,他已在马安镇选好场地,计划投资2.5亿元,建一个大型的农机交易集散中心。

  “我还打算启动青年创业计划,自己掏钱设一个创业基金,召唤有志于在农机行业发展的年轻人跟我一起创业,希望这一计划能得到政府的支持。”陈俊宇说。

  鞋厂老板转行搞农机服务,合作社成全国示范社

  惠东汉子李乃忠,原本是开鞋厂的,瞅准农机市场的商机后,毅然决定跨行转型。他也在2009年入行,成立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

  如今,该合作社已有社员68户,拥有各类农机89台(套),形成了农机销售、农机维修、农机技术培训、农机作业服务等完整的业务链条。2014年,还荣获了“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荣誉称号。

  “现在,由我们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农田面积已有6万多亩,去年合作社的经营收入983.7万元,纯收益244.8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6%和53%。”对于农机业务未来的发展,李乃忠信心满满。他说,他们正继续扩大投资,建设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农机社会化综合服务区。

  农机户开拓机收番薯新业务,9月将办现场观摩会

  市农业局农机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的农机服务已由起初的散户经营逐渐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合作社已成为农机服务的主力军。据统计,全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有70家,带动农机户1700多户。合作社共有农机总数3500多台(套),入社经营土地面积16万余亩,作业服务面积50多万亩。

  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机用户”、“种养大户+合作社+农机用户”、“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机用户”、“技术部门+合作社+农机用户”等4种模式。

  陈伟纯也在农机市场找到自己的创业乐土。2008年,他联合村里一些机耕户,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外开展机耕服务。阳光村和周边村子种水稻的不算多,种番薯的很多。为开拓合作社的营收渠道,保障社员利益,陈伟纯打起了番薯的主意。番薯采收要人工一株一株地挖,费时费力,可不可以用机器来收呢?陈伟纯经过打听,还真有厂家生产番薯采收机,于是立即买来试用。

  阳光村合作社机收番薯的尝试,还得到了农业部门的重视。市农业局农机办负责人认为,这样的开拓意义重大,农业机械化不只是水稻生产机械化,还要扩展到花生、番薯等其他主产作物上去。他说,市农业局已将阳光村设立为番薯机收示范区,今年9月份还将在这里举行番薯机收现场观摩会。

  机械化进程还有哪些短板?

  农田集中程度还不够,不便机械化作业

  业内人士指出,我市的农业机械化进程还远未走完,还有不少短板待补。

  我市百分之七十多的农业机械化率算不算高?农机机械化之路下一步怎么走?业内人士说,就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来说,我市虽然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却还算不上先进,与机械化水平**高的东北和华北平原区相比,更是差得远。

  我市有相当部分的土地属于山地丘陵区,不便于机械化作业。此外,农田分散承包经营,集中程度还不够,这些都是制约我市农机应用比率继续提升的客观因素。

  盼出台农机报废补助和农机人才培养新政

  除此之外,农机行业自身的发展,也还有一些短板亟需弥补。

  陈俊宇说,与农机相关的专业人才依然短缺,不论是农机维修保养技术人才,还是农机营销推广人才都缺。他盼政府在农机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李乃忠则表示,农户早些年购买的农机如今大多已老旧了。旧机继续使用的话,会增大安全风险,维修成本也大大增加,想弃置不用又浪费可惜。据悉,江苏等地已实行农机报废补助,李乃忠呼吁我省我市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记者手记

  机械化夯实米袋子菜篮子

  当前,我市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体现在哪?一是先进的生产方式;二是先进的经营模式。生产工具升级换代,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

  机械作业取代人力畜力,既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也自然地推动农业经营向组织化、集约化转型。近年内我市不断涌现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组织,就是这种转型的具体体现。

  农业机械便捷高效,不光是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转型升级的标志。农业机械还能解放农村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对于农村整体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也至关重要。

  对身为港澳和珠三角后花园的惠州来说,农业机械化还有特殊的意义。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为惠州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底气。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