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农业机械化 带给你不一样的夏收季

韩秀峰 屈荔鹏 李玺 2015年06月11日

  如今五六十岁的人,大都有这样的夏收记忆,“龙口夺食”“颗粒归仓”的标语写满了墙壁,学校放忙假,我们打着红旗排着队,唱着歌儿拾麦穗……

  1994年的三夏大忙里,记者乘长途客车、坐蹦蹦车,从潼关到宝鸡,追赶着太阳的节奏,奔波在关中平原的麦田里,寻访着800里秦川大地上那不知涌动了多少年的麦客的身影,采写了《’94之夏—麦客八百里》的稿件,向读者全面介绍了在关中平原不知延续了多少年的麦客现象,并对在农业机械化日益普及下的日薄西山的麦客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时光荏苒,21年过去。对大多数城里人乃至80后90后们陌生而又少有关注的夏收,如今是个什么样子呢?记者借着下乡讲课的闲暇,走进了今年夏收中的田野。

  金橙橙的麦穗在艳阳下散发出金光,诱人的身姿在风中摇曳,丰收的景象好不喜人哪。一台联合收割机有节奏地在麦田里游弋,随着连贯的“突突”声,留在身后的是收获后整洁的麦田。麦田旁的道路上,七八位村民正倚着摩托车乘凉,他们边谝边喝着矿泉水,悠然的姿态和田园的风光浑然天成。这是6月5日,在33度的高温下,记者在兴平市油郭村看到的夏收情景。

  原来,这些看似观光的人就是当地的农民,联合收割机正在收获着他们的麦田。

  真是恍若隔世啊。

  走上前去,记者和乡亲们闲聊起来:“这是谁家的麦田?”其中一位郭老汉搭话:“这家人没来,正在屋里等着呢。”“在屋里等着呢?”见记者疑惑,郭老汉说:“一看你们就是城里人,自从这十多年兴起机械化收麦,农民连地都不用下,在家里喝着茶麦子就拉回院子了,在门前一晒,面粉厂的人就收走了。”记者听着茫然而又新奇。

  兴平市农林局副局长张艳阳给记者介绍,随着夏收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如今的农民真是越来越轻松,从整地开始,种麦、施肥、打药、浇灌直到**后收割,人工参与几乎很少,有的农民从种到收甚至连地里都不来。虽然机械化成本要高一些,但人轻松了,还不耽误干其他事。郭老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机械化收割、播种每亩小麦的成本就要增加近200元,加上其他开支,平均一亩小麦的成本在400元左右。今年天气好,比去年收成高,每亩产量在400公斤左右,要不是后期雨多,肯定是这多年少有的高产年。在郭老汉看来,即使机械化成本略高,也十分划算。一家几亩地一个人甚至一个老人就能打理,还不影响在外打工的儿女。

  闲谈间,一位老太太骑着一辆便当车过来了,记者好奇地上前攀谈,问其高寿,这个叫韩大娘的告诉记者她71岁了,记者吃了一惊:你来收麦?老伴和儿女呢?大娘笑呵呵地说,老伴年纪大有病,儿女都在外打工。一旁的老乡说,她来不来都无所谓,队排好了,麦子一会就给她拉回去了。果然,韩大娘就又骑着她的便当车悠悠地回去了。

  在麦田里,趁着清理收割机里杂物的短暂时间,记者与收割机手王旭飞交谈起来。他一边忙活一边解释:“夏天气温高,农机又一直高速运转,每趟都得清洁一下,要不很容易出问题。”王旭飞是附近王家村人,开收割机已经八年了,家里还有一台育种机。他说遇到好天气,一小时能收四五亩地,收一亩60元,送一趟20元。

  “前些年收割机少,加上自己干这一行早,所以还能挣点钱,这几年外来的收割机大量涌入,钱也不好挣了。”说着王师傅的收割机又奔忙在麦田里。

  许大爷身旁停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原来他和王师傅是搭档,王师傅收麦子,他专门负责运送麦子。现在许多农民都不来地里,他俩只要记清是谁家的地就行了,麦子收完直接送到家。

  “小块地我俩每天收割50亩左右,大田能收100亩。一个夏收差不多收割300多亩,经常排队在地头等的人很多,每天忙得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许大爷擦着脸上的汗说。

  据张艳阳介绍,兴平是我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开镰较早的地区,全市小麦种植面积有35.2万亩,今年投入夏收的各类农业机械7700多台,全市小麦一周内收完。

  为确保三夏顺利进行,方便群众及时掌握气象、机收等情况,咸阳市农机管理中心还通过移动、电信短信平台和志愿者,为农机手和农户免费发送天气预报、机收进度等信息。安排服务人员分片包干,深入一线,设立了4个跨区接待服务站,9个农机加油绿色通道和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中心,为机手送油、送配件到田间地头。

  禁止秸秆焚烧是每年夏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兴平市向各村组派出了包抓干部,责任到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全市无一起焚烧秸秆行为。张艳阳告诉记者:“近几年来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了,几乎没有人再焚烧秸秆。机械化耕种,把秸秆重新翻在地里也有利于土质疏松,改善了土壤结构。”

  来自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小麦种植面积1628万亩,全省共组织了2.6万多台联合收割机投入夏收,机收面积可达1400多万亩。

  谈起当年的麦客,兴平市农机站站长李军笑着说,十几年都没见过麦客的影子了,今年夏收,兴平已投入联合收割机496台。预计外来的联合收割机将达500台左右,有本省的,也有来自湖北、安徽、河南的,它们被村民们戏称为新时代的“新麦客”。

  滚滚麦浪,隆隆机鸣,这一刻,站在这丰收的田野,记者感慨万端。

  回望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主席于一张白纸上亲手绘制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周恩来总理于四届人大重申了这一愿景。50年过去,神州大地从犁耧耙磨到机械化一条龙的播种收获,记者终于看见了沧海桑田,看见了改天换地,看见了农业现代化,看见了什么叫新中国土地的主人,看见了什么叫中国人民的创新和智慧,也依稀看见了什么叫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