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谁来托起农业机械化的明天

吉林农网 2015年05月22日

  近年来,延边州农业机械化水平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据统计,2003年到2014年间,延边州农机保有量从17万多台(套)增加至31.4万多台(套),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39.3%提升到77.2%,农机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然而,尽管延边州农机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农机手队伍却呈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延边农机手缘何短缺?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目前,延边州共有55791人持有拖拉机驾驶证,但这一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转行、外出务工等,实际进田作业的农机手数量远远低于这一数字。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林源种植专业农场的农机手周立国深有感触:“春耕和秋收是**忙的时候,干起活儿来不能走神儿,坐在颠簸的驾驶室,耳边都是‘突突’声。而且这一行季节性太强,很多年轻人更愿意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据了解,目前,在延边州农村“留在农村就是没出息,只有在城市工作、生活才是出人头地”的观念依然存在,这成为延边州农机手不足的原因之一。

  同时,延边州实际进田作业的农机手技能也参差不齐。黑龙江籍专业农机手庞晓军告诉记者,农忙时,人停机不停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雇不到人,一些上了岁数的农民只能硬着头皮进田操作,造成作业效率和手法不够达标。每一次播种是否深浅适中、施肥均匀,都决定着作业成效,出苗率的高低直接检验了农机手的操作水平,如果出苗不好,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图们市石岘镇下龙城村书记崔铉是有名的种粮大户,他拥有7台农机具,去年种植50公顷农田,每年备耕生产雇请农机手成了**为急迫的事情。崔铉告诉记者,2014年因未雇到农机手,水稻插秧整整晚了一个星期,导致减产减收。为规避损失,今年春节过后,崔铉就早早地将在韩国务工的朋友请回老家,又托关系找到了一名农机部门的退休工人当农机手。“农机手需要头脑灵活、反应快、体力好,如果让岁数大的老人勉强充数,不仅影响作业效率,更不利于安全生产。”崔铉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下龙城村,如今大部分年轻人都已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平均年龄超过60岁。

  由于缺少农机手,延边州的农机利用率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林源种植专业农场的负责人林钟奎,种了66公顷耕地,各式农机10多台。由于雇不到本地机手,每年他都要雇佣6-7名黑龙江籍农机手,每天工资300元,不仅费用高,而且遇到用人紧张时,必须高价争人。农机手的缺乏,使农机大户把“及时耕完自家地”作为首要任务,外出“代耕”只能适时而动。

  为解决农机手不足的矛盾,近年来,延边州农机部门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及时为农机手提供气象、供求、价格等信息,组织供需双方签订作业合同,保证双方利益,引导机具合理有序流动;并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为专业农场、农机合作组织等免费发布农田作业、机具供求等各类农机信息和咨询服务,招揽黑龙江、四平等地区富余劳动力来我州开展农机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机手短缺的困境。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那么,该如何破解当前延边州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让务农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行业。”业内人士指出,提供政策法规保障,加强农机工作领域立法,规范农机手义务和行为刻不容缓。要使农机事业有法可依、工作有序、整合有规,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外,应积极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现有农机手力量,对农机手进行再培训、农机再调剂,用集体合作形式来提供专业化、跨区域、长时间的农机技术服务;积极探索采用院校定向培养、带教培训等方式,对农机专技人员进行现代农机专业知识培训,保证人才持续供应。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我州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