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我国甘蔗全程机械化的路有多长?

中国农机化导报 马铮 王晓宇 2015年01月20日

  广西是我国主要的甘蔗产区。近年来,为降低甘蔗种植成本,广西加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全区甘蔗耕种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但机收水平不足1%,成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明显“短腿”。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待广西乃至其他甘蔗产区继续发力。

  全程机械化明显短腿,机收率低

  汽车行驶在广西南宁到崇左之间的公路上,道路两边的耕地中除了绿油油的甘蔗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作物。路上车辆很少,偶有运输甘蔗的卡车或拖拉机牵引的挂车驶过。2014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又一个甘蔗榨季。

  蔗糖产业作为广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种植规模和蔗糖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全区的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600多万亩。但近年来,随着糖价一路下跌,加上主要以人工收割方式为主,广西蔗农的收益并不理想。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局甘蔗机械化办公室主任莫荣旭处了解到,农民自种甘蔗,化肥、机耕、农药等费用都算上,每吨甘蔗的直接成本为183元。收购价按照400元/吨计算,每吨纯收入为217元。如果农民种植一亩甘蔗,亩产量约5吨,在土地流转成本和人工成本都不计的情况下,全年纯收入为1085元。如果每亩土地流转费600元,扣除后实际收入只有485元;人工收割甘蔗平均每天只能收割约0.7吨,一亩地约需8天,每天人工按照80—100元计算,农民种植一亩甘蔗将亏损155—315元。与人工收割相比,机械收割甘蔗的价格就要低很多。一台凯斯A4000型甘蔗收割机一天能收获甘蔗近100吨,可以将成本压缩到70元/吨以下。由此可见,机械收获甘蔗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成本。莫荣旭介绍,近年来,广西加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截至2013年底,全区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但是甘蔗收获环节仍是依靠传统人力劳作为主,机收率尚不足1%,成为甘蔗机械化的明显短腿。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局局长黄铭福表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纷纷向二三产业转移,甘蔗收割又是重体力的劳动,劳力不足的情况十分明显。“所以推广甘蔗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推广甘蔗机收,是广西甘蔗持续健康发展的****出路。”黄铭福说。有鉴于此,广西从2014年起在全区40个县逐步打造高产、高糖“双高”糖料蔗基地,通过土地平整工程、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等建设,建成500万亩适应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的糖料蔗基地,用全程机械化破解甘蔗产业困局。据了解,广西提出利用3—5年时间完成“双高”基地建设,2014年的目标为50万亩,已经全部完成,2015年将再完成80万亩。

  耕种机械化基本实现,效益突出

  “我种了20多年甘蔗了,今年又和镇上的几个甘蔗种植能手成立了合作社。本以为能够大展身手挣大钱,没想到今年甘蔗价格比去年还低,卖不上价。因此合作社虽有收益,却不如预期。要不是靠机械化把整个耕作和种植环节成本降下来,又用机器给周围蔗农作业,能不能挣钱还真不好说。”崇左市新和镇元元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方文伟说。

  元元农机专业合作社2014年6月成立,拥有一批大中马力拖拉机、中耕培土机、盖膜机、车载喷雾机等农机具。用喷雾机喷药,每亩收费10元,而人工喷药价格为15元;人工覆膜需要4个人,一整天才能完成1亩,收费400元,而用机器只需40元;中耕的人工和机械作业分别为70元和40元。因此周边蔗农对元元农机专业合作社十分欢迎。方文伟说,以前一个蔗农种个三四十亩甘蔗就算很了不起了,而现在随着“双高”基地建设,土地整合了,实现机械化耕作的条件日趋成熟,2014年合作社作业面积达到7000亩。

  元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是广西“双高”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莫荣旭介绍,2013年广西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接近47%,而机耕率在90%以上。2014年的数据还未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双高”基地建设启动以来,广西甘蔗机耕率保持高位,机耕、机种、机植保率均有显著提高。

  收获公司看到盈利苗头,实现不易

  “我们公司成立不久,本榨季刚刚开始一段时间,我们已经看到了盈利的苗头。”黄建平显得信心满满。

  黄建平是广西收获农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拥有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10台,2014年又新购入田间转运车等配套机具多台。黄建平介绍说,此前公司的机手虽经培训,但因为年龄、文化等原因,水平有高有低,这成为收获服务中的一大瓶颈。其后,公司与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对机手进行专项技能培训。现在,这批成员已经成为甘蔗机械化收割的行家里手。

  “一台甘蔗收获机效率差不多相当于300个人工。我们公司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机手的问题也已经基本解决,本榨季又在崇左签订了3万亩的作业合同,一些糖厂答应为我们开辟绿色通道,机收的甘蔗随到随榨。”黄建平说。既然如此,为什么公司只是“有盈利的苗头”呢?

  黄建平说,一般甘蔗收割机设计适合坡度为5度左右的土地,在我国,13度以下的土地也可以勉强收割,这已是极限,且影响机收效率。但广西有大量甘蔗种植在15度以上的坡地中,制约了甘蔗机收的推广。

  此外,运输成本高也影响了公司利润。据介绍,每台收割机要配套3台田间转运车,除了挂车还需要拖拉机,再加上油钱和司机报酬等,算下来也是不小的支出。

  一台进口甘蔗收割机动辄150多万元,机器贵则是制约甘蔗机收的另一个问题。黄建平说:“为了推广甘蔗机收,广西农机部门在农业部、财政部的支持下,将农机服务组织购买甘蔗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可是收割机价格也随补贴上涨,如此一来,实惠并没有真正落到蔗农手中。”

  进口机械价格高,为何不买国产机械呢?据了解,目前国产甘蔗收割机质量并不为蔗农认可。黄建平表示,希望国内企业尽快研发出质量可靠的收割机产品。“哪怕性能稍差一点,至少可以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

  实际上,对于困扰黄建平的国产甘蔗收割机质量问题,目前已经初现曙光。在柳州汉森公司,记者看到该公司自主研发数年之久的甘蔗收割机已经通过技术鉴定,目前正在进行推广鉴定。该收割机采用350马力的卡特彼勒发动机和进口液压组件,其他关键部件均由柳工机械生产,技术指标与进口同类机械处于同一水平。

  榨糖料口难吞机收甘蔗,糖厂两难

  造成甘蔗机收难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就是糖厂。人工收割甘蔗是整杆式的,而机械收割的甘蔗则是分段式的,目前糖厂的进料口基本上都是针对整杆,如喂入切段式的甘蔗,就需投入大量资金对糖厂进料口进行改造。因此,糖厂对于人工收割甘蔗的偏爱直接影响到甘蔗机收的推广。此外,糖厂一旦开榨,就不能停工,需要甘蔗源源不断地喂入,直到榨季结束,否则重新点火一次就要上百万元的成本。而收割机在下雨天很难下地,甘蔗几乎无法机收,糖厂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不过在柳州,广西思源公司承包的1万亩甘蔗地中,记者看到,一台凯斯8000型收割机飞快地将甘蔗吞进“肚子里”,瞬间就将收割好的甘蔗“吐”到旁边的转运车中,转运车将收割好的甘蔗直接开到糖厂进行加工。一车车分段式的甘蔗被倒入一个装有清洁设备的传送带上进行清洗,然后进行加工,与旁边另一个进料口喂入的整杆式甘蔗几乎没有任何差别。该糖厂一位负责人表示:“谁都知道机收甘蔗效率高、成本低、省人工,但糖厂的进料口一般都是整杆式,如果要想改造为分段式的进料口,则每个进料口改造都需要投入超过100万元的费用。”

  一个中等规模的糖厂一般有2—4个进料口,而整个广西,大小糖厂数目至少有近百家,如果将这些糖厂的进料口全部改造为适合分段式甘蔗的机械,将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加上近两年糖价低迷,糖厂很难拿出这笔资金进行改造。这位糖厂负责人表示,现在广西只有农垦系统和监狱系统所属的糖厂属于国有企业,其它糖厂均为社会资本运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哪还舍得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更有甚者,有的糖厂因为糖价下降,利润降低,反而打起了蔗农的主意,不但压低当年甘蔗的收购价,还要求蔗农返还一部分上年的所得,否则不予收购新的甘蔗。由于糖厂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蔗农往往敢怒不敢言。不过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糖价的下滑对甘蔗机收的发展有压力,同时也是促进的机会,毕竟机收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同时克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记者观察:思源模式带来希望

  在广西柳州市郊的一片甘蔗地中,记者看到甘蔗长势良好,机耕路规范,几台甘蔗收割机正在开足马力作业,显示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柳州市农机局副局长郑崇宁介绍说,这是广西思源公司承包的甘蔗地,属于柳州市“万亩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区”。该示范区由柳州市农机局、广西思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一家糖厂联合建设,2014年种植面积为1万亩,2015年将扩大为2万亩。

  思源公司总经理闭玉春介绍,公司仅机耕路建设投资就达到800多万元,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甘蔗机收的顺畅。在思源公司的基地中,停放着包括凯斯、约翰迪尔等在内的多台进口甘蔗收割机。闭玉春告诉记者:“**忙的时候,这些机器是全都要下地的。”

  示范区全面展现了现代化甘蔗生产新技术。在种植方面,从耕整地、种植、机械化铺设滴灌管网、植保到收割均采用集成式全程机械化模式;在水利建设方面,全面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示范区内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宽窄行种植技术、地埋式滴灌技术、甘蔗切断式机收清洗系统等。“示范区种植的甘蔗产量将达到8吨以上,含糖量达14%以上,全面实现宿根蔗延长到5-6年,真正实现高效、高产、高糖。”闭玉春说,“1万亩示范区甘蔗的生产管理基本依靠公司25个技术工人就可完成,实现了高效率。”

  “尽管现在广西甘蔗收割还处在一个瓶颈期,但思源模式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而且给广大蔗农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柳州市农机局局长蒋为民如是说。目前,广西高产、高糖“双高”基地建设的面积为500万亩,其中2015年至少完成80万亩,柳州市在其中的任务为7万亩,基本按照思源模式建设。蒋为民说,“为推进‘双高’基地建设,广西专门成立了‘双高办’,组成包括水利部门、国土部门、农业部门等,农机部门在其中起牵头作用。”

  实际上,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农民有多年的种植习惯,当前急需解决好制约甘蔗生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甘蔗收割机械化,才能提高种植效益。而“双高”基地的建设标准就是推广甘蔗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意在打通甘蔗全程机械化的“**后一公里”,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源模式给广西甘蔗种植带来了希望。(马铮)

  链接

  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

  一、大规模全程机械化模式

  (一)适应地形地块及地区。6°以下缓坡地,大面积地块(长度300—500米以上)。(二)作业要求。重点发展大型多功能联合作业。整地:采用重耙耙地或大型旋耕机或铧式犁浅耕、深松铲深松、轻耙碎土平整地,深松深度30—45cm;种植:采用100马力级联合种植机,进行开沟、施肥、播种、施药、覆土、盖膜联合作业。开沟深度30—35cm,沟底宽20—25cm,沟底平整;中耕培土:采用100—200马力级高地隙中耕施肥机具,进行除草、松土、施肥、培土联合作业;植保:采用大型宽行(20米以上)植保机具,按照农艺要求选择药品喷施;灌溉:采用大型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或用固定式滴灌系统进行滴灌作业;收获:重点引进国外300马力级大型收割机,或采用国产250马力级大型机具,以大型收割机为中心、辅以80—150马力级中型收割机,完成收割、剥叶、切段(或保留整杆)、输送等机械化收获作业。(三)农艺要求。选用适应宽行距、宿根性好、蔗糖分耐转化能力强的品种,种植行距1.2—1.4米。采用相应的栽培和施肥技术,保证每亩种芽量达到当地农艺要求,提高甘蔗宽行距种植的产量。(四)经营模式。主要采取农垦系统机械化服务队、糖厂组建机械化服务队,或由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成立服务公司等作业经营模式。

  二、中等规模全程机械化模式

  (一)适应地形地块及地区。6°以下地块较小(50—200米级)的缓坡地,部分条件较好的6°—15°丘陵地。(二)作业要求。重点发展轻简型机械化生产。整地:采用旋耕机旋耕或铧式犁浅耕、深松铲深松、轻耙碎土平整地,深松深度30—45cm;种植:采用50马力级联合种植机具,进行开沟、施肥、播种、施药、覆土、盖膜联合作业,或用开沟机开沟施肥、人工摆种覆土。开沟深度30—35cm,沟底宽20—25cm,沟底平整;中耕培土:采用50马力级高地隙中耕施肥机,或手扶拖拉机配中耕机除草、松土、培土,配施肥机施肥作业;植保:采用中型(5—10米)植保机,按照农艺要求选择药品喷施;灌溉:采用小型固定或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或用固定式滴灌系统进行滴灌作业;收获:采用80—150马力中型切段式或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完成收割、剥叶、切段(或保留整杆)、输送等机械化收获作业。(三)农艺要求。采用适应宽行距、宿根性好、抗倒伏好、易脱叶的品种,种植行距0.9—1.2米。其他同大规模全程机械化模式。(四)经营模式。采取专业户经营或服务队等作业经营模式。

  三、小规模部分机械化模式

  (一)适应地形地块及地区。6°—15°丘陵地,地块较小(20—50米级)。(二)作业要求。整地:采用旋耕机旋耕或铧式犁耕地、小型轻耙碎土平整地;种植:采用手扶拖拉机配开沟机,进行开沟施肥、人工摆种覆土盖膜,开沟深度30—35cm。中耕培土:采用手扶拖拉机配中耕施肥机,进行除草、松土、培土、施肥作业;植保:采用小动力植保机,按照农艺要求选择药品喷施;灌溉:采用小型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或用固定式滴灌系统进行滴灌作业;收获:采用20—50马力级收割机、割铺机,进行整秆砍倒、剥叶机剥叶、人工或小型装载机收集装车、运输作业等分段机械化收获作业。(三)农艺要求。采用宿根性好、抗倒伏好、易脱叶的品种,种植行距0.8—1米。采用相应的栽培和施肥技术,提高甘蔗产量。(四)经营模式。采取农民自营和部分服务队等作业经营模式。

  四、微小型半机械化模式

  (一)适应地形地块及地区。15°—25°坡耕地,窄小地块。(二)作业要求。整地:采用微耕机或畜力犁地、碎土平整地;种植:采用微耕机配开沟机开沟,人工施肥摆种覆土盖膜;中耕培土:采用微耕机中耕除草、松土、培土,机械或人工施肥;植保:采用背负式小动力植保机或简易手动机具,按照农艺要求选择药品喷施;灌溉:用小型移动式喷灌机械,进行喷灌或用固定式滴灌系统进行滴灌作业;收获:用3—5马力以下或人力手推式微型甘蔗割铺机,进行砍倒、剥叶机或人工剥叶、人工收集装车等作业,部分地区加装索道运输系统。(三)农艺要求。基本同小规模部分机械化模式。(四)经营模式。采取农民自营和微小型机械服务队服务。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