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张华光:企业靠什么弯道超车

农机流通协会 张华光 2014年12月23日

  中国农机行业在经历前10年那个火红年代之后,进入常态化。常态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特征即市场进入弯道,大众农机产能严重过剩,刚性需求走弱,利润下降,一些企业退出或倒闭。这不仅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拖拉机、小麦、水稻收割机市场如此,即使对处于成长期的玉米收割机市场也是如此。前不久,一家供应商告诉笔者,河北省今年80多家玉米收割机企业“退市”。笔者认为,他们这样做是智慧的,他们知道急流勇退,懂得市场大环境已经不再支持其生存。

  众所周知,在短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农机行业,过热之后必然出现供给过剩。当经济回归常态后,必然有许多企业或者转变经营模式,或者主动退出竞争,否则,就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当今的农机市场,发展机遇正被压缩在狭小的空间里,留给企业的只有一条路:拼实力、拼管理、拼创新,**终体现到拼产品质量与品质上。那些企业该死,那些企业该转型,那些企业只能微利经营,自己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激情四射的时代,许多中小型企业可以不做品牌、不做营销、甚至不做服务,仅靠公关和销售就能“横行”天下,所向披靡。因为那个时代市场需求旺盛,是产品就有市场,搭上政策的车就可以发财。当市场风光不再,热度悄然退去,仅靠公关和销售再也无法独善其身。如果一些企业尚不自觉,依然躺在已有成功经验的温床上继续其春秋大梦,**终的结果不言而喻。

  企业靠什么弯道超车?

  中小型企业,思考更多的是寻找生存空间和生存的根本理由。即在产品上要做到小而精、小而专,所谓“精”,一是精巧,一是精干。在市场运作上要精巧,在内部管理上要精干。所谓专,一是专心,一是专注。在产品定位上要专心,在目标市场构筑上要专注。

  一方面,与龙头企业或者强势品牌在市场上形成互补,**大限度通过学习和模仿缩小差距。另一方面,要找到并且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市场,形成局部优势。弘扬共产党创业初期的割据思想,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区域利基,形成局部优势,然后才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必须放弃一夜暴富思想,对于大企业,恰恰相反,必须去追求超额利润。而只有那些市场的塑造者、机会的创造者、超级价值的提供者,才能获取超额利润。

  当某一个厂商率先采用纵轴流新技术,掀起了一场收割机革命的时候,他们的超额利润随之而来;当一个企业因拥有大品牌权利,掀起品牌旋风的时候,市场销售随之逆势上扬;当一个厂商推进低成本管理,而价格却高于其他厂商时候,便获得了高于行业的超额利润……。今后农机企业奇迹的诞生,除了培育以上的创造能力,大企业没有其他出路。没有创造力,企业越大,死得越快,死得越惨。

  创造什么?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创造具有中国元素的、有别于西方的、新的生活方式;研发与上述要求相对应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创立让上述一切成为可能的经营理念。

  回溯10余年中国农机市场激情燃烧的岁月,行业为什么迟迟不能完成产业升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机主流消费群体还处于弱势,消费个体并无足够的购买力,只能消费大众产品。企业无足够的利润,自然无法完成产业升级。而随着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的崛起,这种局面将被彻底颠覆,大中型企业要适时而动,培养谋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要敢于与跨国公司分食高端市场。否则,农机行业要完成产业升级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前景可谓美不胜收,企业定位很关键,产品升级很重要,付诸行动很紧迫!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