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央视财经评论:机械化种地也能赚大钱?

2014年06月27日

  眼下正值夏收的季节,对于很多从事农业的人来说,正是一年当中**忙碌、**辛苦的时候。然而我们的记者在采访当中发现,有这样一些农民,尽管种着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的粮食,但由于大量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让他们的夏收显得非常的惬意。机械化给传统农业带来的改变并不仅仅是这些,那么,机械化是不是就意味着大农业生产的到来?农业的机械化又会给我们的农民朋友带来些什么?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机械化会带来哪些改变?是否意味着大农业生产的到来?

  李秀芳今年租了6000多亩土地,其中小麦就种了4800亩,从今年初步的夏收情况看,一亩地的麦子产量达到1000斤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即使下半年的秋粮玉米达到正常年景,每亩地靠种粮食也能净赚1000元。种粮食,赚大钱在她心里并不是一个梦。

  李秀芳(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粮大户):如果1亩地就是(赚)1000元,种一万亩地挣一千万,你觉得这少吗?真的是不少。

  1亩地1年真的能赚到1000元吗?李秀芳说,秘密就是用机械化降低成本。李秀芳不仅在收割和耕种方面通过聘请收割团队实现了机械化,而种植过程中,更是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化。她从国外引进了大型喷水浇灌设备,这些设备李秀芳一共花了1100万元,其中250万元是当地政府补助的,这些设备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将近6000亩的农田,日常管理只需要两三个人就足够了。为了提高效率、节省人工,李秀芳还用上了普通农民想也不敢想的设备。

  李秀芳(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粮大户):在喷药的时候,我们今年都用了飞机,因为飞机在这飞的时候比较空旷,然后你看我们把这条路都修了,这将来就是一个飞机的跑道,给飞机做一个跑道,飞机打药,这几千亩地可以说就一天浇完。

  今年夏收,李秀芳靠着各种机械化装备,上半年就实现盈利250多元,现代化的大面积种植每亩单产比以往农民散种高出了30%左右。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郑风田:土地大量集中在少数农民的手里这应该是一条很漫长的路

  每亩地能够通过农业机械设备赚1000块钱,我觉得这在特例情况下可以实现。我们国家现在平均下来一家农民可能只有不到10亩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庭经营还是主要的一个方式。那么真想把这些土地大量的集中在少数农民手里,应该是一条很漫长的路。

  李秀芳的这个案例特别值得大家关注是什么呢?这些年,确实我们国家每一年有200多亿的农机补贴,那么农业机械的拥有量大大的增加,中国的一个很特殊的作为农机服务,从南到北,像中国的小麦一般是从**南方先熟,然后往北先熟,所以有不少农民买了一台大的设备,不可能放在家里面用几天就结束了。我抓住这个成立一个农机服务组织,有些人专门在前面给农民谈判,后面这些农民的联合作业队伍就从南到北收。这比日本就先进不少,因为日本很富有,所以很多农民家里全套的农机设备,投入很多,但是一年就用那几天。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刘戈:中国网格式的农业赶不上现代的集约化的经营

  李秀芳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是土地要有集约化,也就是她能种那么多的地,片子里她说她是种粮大户,实际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她已经不是一个农民,我了解她现在是一个在北京新发地做蔬菜批发的小企业家,只有她这样的人才有能力花一千多万去搞农田的水利建设。我们注意到,她用的是喷灌,喷灌能旱涝保收,而且还节水。

  我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时候,从上面往下看,都是一个一个的圆圈,而在中国的农产区,往下一看都是网格,其实圆圈农业和网格农业就是一个所谓的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区别。也就是说,一个人种了很多的地,这个时候他可以花大价钱来买喷灌设备,圆圈是指针式的喷灌设备,然后你从飞机上往下看是一个大圈。如果你没有这个钱,如果这个地是在一家一户手里面,那么你只能是像网格这样原始的用渠、沟来进行浇水,那么这个投入,整个产出,它的效率、节水等各方面来说,都赶不上现在这种集约化的经营,所以这样的一个模式,它必须有的前提就是土地的集约化。

  刘戈:农机补贴政策对我们整个农业化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在2008年,我们土地流转全中国只有1亿亩,到了去年已经达到了3.4亿亩,也就是说,在5年的时间增加了3倍多,那么已经达到了我们整体的耕地面积的26%。如果要是按照这个速度来发展,再5年时间可能就达到一半,当然像她这样的达到6000亩规模的还是不多,但至少如果要是几百亩这样的一些农户,上千亩的农户多了起来,那么整个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又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因为我们相对初级,可能这个时候要求这个机器的使用效率要提高。从国家来讲,好像是2004年的时候,我们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之后我们对于农机的补贴越来越多。大家看一个表,我查出来从2004年到去年,整个从原来的几亿元现在到了200多亿的农机补贴,那么在农机补贴之下,总体上来说,整个农机的销售量就从过去的几百亿元,到了去年达到3600亿元。就是说由于国家的这个政策的补贴,所以让整个农业机械进入到农户家里的速度迅速加快,这个政策对我们整个农业化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渠帅(牧羊有限公司高邮牧丰农机4S店服务人员):贾师傅,你现在在什么地方?我们到京汉村了。

  贾树高:真着急,还有260亩没有收呢。

  江苏高邮的贾树高没法不着急,因为家里的304亩田地,今天刚刚收了40亩,收割机就坏了。跟老贾同样着急的还有这位专门负责帮人收割的麦客。对他来说,收割机就是他赚钱的“资本”,可现在他的机器却出了故障。老麦客说,现在他**害怕机器出故障,因为技术人员都太忙了,很不容易请。事实上,由于农机维修员人数不足,他们也需要马不停蹄、争分夺秒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

  夏收时节,像这样需要农机维修的电话,一天不知道要接多少个。以这家门店为例,他们店里22个维修人员**多的时候需要为近八百台收割机服务。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郑风田:不能是单纯的卖农机应该把维修点同时建立起来

  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像20多年前,城里的居民买家用电器的时候,每个小区可能都有一些电器修理部,但是现在都消失了,为什么?就是现在很多家电企业,我卖产品,我还要卖服务,就是说你买我的东西之后,打一个电话,我立马派人上门服务。

  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好解决呢?就是让农民也享受这种服务,国家有一个巨额补贴,那么以后对这些卖农机的公司,如果你建立这样一个售后服务,我才能够把你列入补贴目录,这样就不用农民专门再去费很大劲去找人修,直接一个电话打过去,这些卖产品的公司应该上门维修,城市居民能享受这种待遇,我想农民兄弟也应该享受这种待遇,不能是纯粹卖农机。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刘戈:近年来农机发展迅猛维修人才出现断档

  不管谁服务,到底是自己修,还是包维修,总得有人。这些人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因为其实农业机械,每一个农业机械使用的条件都不太一样。在这之前,我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是比较慢的,在2008年,2009年之后才迅速的发展,在7年时间里,我们整个农机销售量由800多个亿,现在到了3600多个亿,这样迅猛的发展,所以维修的力量跟不上。

  另外,干维修的得是年轻一代,有的是父子两个人在一起,试图儿子能够加入进来,但是他在这之前可能也没有这个打算,是因为老爹忙不过来了,所以儿子回来帮忙,他是不是要持续一辈子像他父亲一样干下去,现在也没有定,人才在这方面是有断档的,所以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可能不光是把农业机械造出来就行了。

  袁亮(宿州市永安镇农机站的站长):师傅你准备上哪里干活?哪个地方?我们的永安麦刚割,给我们这割割行不行?

  这位正在路上拦收割机的人叫袁亮,是宿州市永安镇农机站的站长。全镇几十万亩小麦提前成熟,大批的收割机暂时赶不过来,袁亮没有办法,只好带着站上的同事上路拦起了车。

  袁亮(宿州市永安镇农机站的站长):我早晨六点多就过来了。拦了送到各个村有不到30台,不够用,还得要100多台。

  晚上9点,记者又在白天拦车的路口见到了袁亮的身影。袁亮告诉记者,还有太多的麦没有机器割,他来不及休息。袁亮为找不着收割机着急,而另一边则是为找不着活着急。

  职业麦客李伟姐弟俩,前些日子听说安徽宿州有大片的麦子没有割,姐弟俩便拉着收割机来到了这里。电话联系好有将近1万亩麦子要割,可谁知大家星夜兼程赶到这里,得到的却是一场空。李伟没有办法和其他麦客交代,现在时间已经过了8点,也错过了找其它活儿的时间。李伟一直在挨大家的埋怨,有些气不过的麦客说,如果找不到活儿就让李伟包赔损失。

  记者:你们打算让李伟赔钱,是吗?

  麦客:肯定的,误工费肯定得赔,我从山东回来,我560公里,跑过来一分钱没挣,我的路费,油钱谁给我付啊。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郑风田:经过五到十年时间互联网技术能很好的为农民服务

  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没问题,一旦出现马上就要进入雨季了,这时候大家的庄稼都熟了,所以很可能都来抢,因为农机是有限的,谁先抢着可能谁就没问题,所以这个矛盾应该永远存在。另外,农村还有一个问题,农民家的地,比如他20亩地可能就在20块,每一块一小溜,所以你这个服务也是一个大的问题。这几年整个国家强调怎么才能建立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能达到比如农民一个电话立马农机队就来了,现在达到这一步还是很弱的,所以以后应该通过现代的互联网技术,然后根据农民的需求,我直接在网上把队排好了,这些以后5到10年都会可以的,现在新的一代农民大多会开农机,因为都是傻瓜型的,比较容易。

  农机队是个很好的东西,不是游击队,我一直认为那是中国创造出来很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很多国家很羡慕的。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刘戈:以后土地集约化程度更高了以后就不会再出现,现今四处作战的农机队

  现在在有一些地方,在某一个局部,某一个试验田里这是能实现的,但是目前来讲,现在总体来说,农业机械化底子还是比较薄,所以大家迫不得已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因为它的效率很高。在片子里,有的农机手从云南一直开到河南,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我们土地集约化程度更高了以后,其实我们是可以有一个大一点的农场,或者是一个村子,或者一个乡镇,或者是一个县里,可以养得起大的机械团队,所以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像游击队式的作战方式。他就是长途奔袭,那么信息沟通问题就很难解决,虽然现在暂时看我们这种游击队的方式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总体上来说,它不是一个农业的终极的发展方向。

  还有一些政策,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燃油补贴,那现在我们燃油补贴是和农业综合补贴一起补给农民的,就是说你家有多少地,然后这里面有一笔钱是给你的燃油补贴,但是现在可能……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