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通logo

又到三夏“大忙”季 如今民工不返家

乔佳妮 元莉华 2014年05月30日

  5月底的关中大地,大片的麦田金光灿灿。再过几天,不少本地和外地的农机手,都将汇聚于此,参加一场夏收“盛宴”。

  俗话说麦熟一晌。以往麦收给人的印象总是忙碌而紧张的。每到这个时候,不仅县城和农村的学校会放“忙假”,外出务工的农民也会形成返乡潮,回家收种那“一亩三分地”。

  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耕种方式的转变,如今的“三夏”已经变得轻松、高效,只有“忙”的回忆,没有了“忙”的实际,外出务工者鲜有人再因为“三夏”而返家。

  机械化普及,让夏收“便捷化”

  “夏收?现在方便多了,收割有收割机,播种有播种机,效率高得很。”5月27日,长安区中丰店村村民马焕龙爽快地说。

  马焕龙家有4亩多地,都种了小麦。在马焕龙看来,如今的夏收和以前相比那可是天壤之别。“不是有句话说‘秋收夏收秀女下床’么。机械没有普及的时候,收麦是**苦**紧的农活,家家户户都得出劳力。”马焕龙记得,村子里1000多亩地,以前夏收,从收到晒,至少得忙半个月。“用镰刀收割,一个好劳力一天**多也就1亩地,慢着哩。而且往回拉、晾晒都是问题。如今1亩地十来分钟就收了,1000多亩地,三四台收割机,两天就收完了,加上晾晒,5天就结束了。”

  机械化的高效便捷,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村里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眼看到了夏收时节,却并没有几个人专程返回。“没有啥要人干的,回来也没用。”马焕龙说,自己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工,也不打算回来。

  同样,在农业大县富平,每年约有近20万人外出打工,5年前农忙季节还有不少人返乡,现在由于机收水平的提高,夏收小麦不用返乡了,仅有少量人返乡秋收玉米。

  社会组织介入,让耕种“零操心”

  除了农机的普及,农耕方式的改变,也让农民耕种不再操心。

  5月27日,在长安区马王街办新庄村,20多位农民正在给千亩种子田除草去杂。

  “这千亩地,是我们实施土地托管和高产田创建的结合项目。”长安区长丰公司董事长薛拓说,“从耕种、病虫防治到收获,公司一手操作,农户完全不用管,只需等着麦收后领钱就成。”

  长丰公司是陕西省较早实施土地托管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庄村的1000亩土地全部由公司托管。

  事实上,长丰实行的土地托管,还为部分农户创造了一项副业。“我家的5亩地也托管了,我啥都不用管,现在又加入了公司农田服务队,一天还有几十元的收入,算是挣点零花钱。”**早将土地托管的中丰店村村民张丽宁说。

  在黄龙县三岔乡,农民专业合作社替不愿种地或无能力种地的农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等群体提供代耕代种、机械育苗等服务。农户支付一定费用,所产粮食归农户所有,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

  打工收入高,使种地“副业化”

  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种粮的低收入和打工的高收入形成的巨大反差,正在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将务农兼业化、副业化。

  临近“三夏”,在户县石井镇三茶小学综合楼施工工地,不少农民工仍在紧张地忙碌着。

  “夏收我们不停工。我们都是钱回人不回。”提起夏收,农民工刘军旺坦言。

  刘军旺和儿子在外打工,家里的3亩多地,由妻子照顾。对于夏收,刘军旺是算过账的。“1亩麦子能收七八百斤,3亩麦子能卖2400元左右。我打工一个月就能挣4000多元,回去的话,一天就少收入100多元。而且如今收割机、播种机都是现成的,只要出钱就行。”刘军旺笑言,“只要把钱拿回去,媳妇一人全能搞定。”

  和刘军旺一样,如今“三夏”,大多数农民工都是“钱到人不到”。相比种粮,打工的收入要高得多。

  小麦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

  记者从陕西省农机局获悉,由于近两年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的增加,陕西省小麦生产已实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而且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也不断优化,除了粮食作物外,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快速增长,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大型化、复式化、配套化趋势明显,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发展提速。

  据了解,截至2013年,陕西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8.5%,其中玉米机收水平达到44.7%,水稻机收水平达到44.3%,实现了新的突破。玉米精播机收、水稻育插秧、薯类播种收获和果业、蔬菜、茶叶以及畜牧养殖业机械化正在快速推进。

  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是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的主推手。到2013年底,我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450万千瓦;拥有拖拉机30多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2万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48.5万多台(套);拥有联合收割机3.81万台,较上年增长18.3%。有农机专业合作社640个。全省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超过100亿元,较上年增长7.5%。

HitsNum
点击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