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均:微耕机行业路在何方?
———访重庆华世丹农机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永均
2014年1月11日,有媒体报道,负责铁路建设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白中仁因抑郁症“跳楼”自杀身亡。外界猜测,可能与公司债务多、个人压力巨大有关系。
近日,农机行业也传来一则噩耗,重庆某微耕机企业老板也“跳楼”身亡,借着这个由头,我采访了重庆华世丹农机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均,与黄总畅谈了关于微耕机的有关话题。
重庆华世丹农机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永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昨天,重庆华世丹农机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华世丹)总经理•黄永均十分无奈地表示,“今年微耕机行业十分艰难,市场不景气,重庆虽然号称是‘微耕机之都’,但是,如今这里的微耕机企业都很头痛啊!前段时间,听闻重庆竟然发生了某某微耕机企业老板跳楼死亡的事件。”黄总的话,欲言又止。但是,从“不景气”和“无奈”的语气上,我似乎已经窥探到了,中国整个微耕机行业发展的窘境。
据了解,黄总在微耕机领域从业多年,而其所在的企业,重庆华世丹更是微耕机行业的佼佼者。重庆是我国的微耕机之都,那么,如今行业的龙头企业都面临着困惑,其它中小企业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青岛农机展会上的华世丹展台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微耕机的主题就是“杀价”,没有“**低”只有“更低”。因为,今年新品推出不多,价格却降得厉害。事实上,由于微耕机的企业准入门槛比较低,行业存在无序竞争,“杀价”乱象尤其严重,发展前景堪忧!
就拿重庆来讲,如今的微耕机市场基本上就是当年摩托车的翻版,很多微耕机企业都是摩托车企业转型过来的,很多中小微耕机企业,为了生存而抢占市场,开始不计利润,低价保量,而真正有实力的大企业被迫接受这样的“价格战”,大企业为了维持运转和发展,在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而出厂的产品却失去了价格优势。
黄总认为,微耕机行业确切存在“低质化”、“同质化”、“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从技术上看微耕机技术并不低,这是一个综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但是,如今具有专业开发团队的企业很少,而剽窃高手却很多,所以,当技术普及的时候就谈不上是技术了,于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微耕机产品之间的差距很小,产品质量也差不多,企业**后只能打“价格战”了。
微耕机国家补贴——“想说爱你不容易”!
如今,很多人都形象地把“农机补贴”形容为是“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而在微耕机行业也不例外。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微耕机企业就是冲着农机补贴来的,一旦补贴款到位就能回收成本,甚至,还有利润可赚,所以,他们整天钻研的是如何弄到补贴,而不肯花心思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领域。
农机杂谈群主黄永均(中间位置)与群友在农机展会上合影留念
但是,我们必须得面对现实,国家在微耕机上的农机补贴年年在减少,而且,国家推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挤占了微耕机的生存空间。
对此,黄总表示,如果微耕机行业真正完全市场化,也就是彻底取消补贴倒是好事!但是,或多或少有点补贴就麻烦了,让地摊货有利可图。而对于稍大点的微耕机企业来说,这将影响其企业的市场操作。
可以说,黄总的表态,代表了我国很多微耕机企业老总的心声。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如果说农机补贴有错,大多数微耕机企业都曾受益。所以,农机补贴本身没有错,关键是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企业转型迫在眉睫——“鹿死谁手,拭目以待”!
那么,微耕机行业,到底是不是一个可以容纳长期战略的行业,的确需要我们的思考。正如,农机导报主任夏明老师所说,“微耕机行业的今天,有可能是很多分支行业的明天,大家需要提高警惕!”
夏明建议微耕机行业的兄弟们,不要这样“同根相煎”了,将坚守的任务留给一部分人,多去探索些蓝海吧!的确,如果企业不能专于研发,那么,或许转型是条出路,但是,转型又谈何容易呢,有很多企业是“骑虎难下”啊!而且,企业转型和企业自身的定位与综合能力紧密相关,不是一两句话,一个想法就能够解决的!
那么,面对残酷的行业现状,重庆华世丹公司又将有何举措呢?据了解,首先,公司将以“收割机”和“三轮车”为企业赢利的突破口。而对于微耕机市场,公司将采取产品功能“多元化”的战略。毕竟,微耕机的市场需求还是有的,尤其在丘陵山区,包括大棚等地,应用广泛。
重庆华世丹收割机产品亮相青岛农机展
其次,企业将注重营销模式的创新,注重电子商务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这个微耕机行业微利的年月,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已经势在必行!至于如何具体操作,黄总并没有过多透露。
结 语
纵观我国微耕机行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微耕机行业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从1995年-1998年,微耕机产品还处于开发阶段。第二阶段:1999年-2003年,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规模性完善产品,行业市场氛围基本形成。第三阶段;2004年-2007年,微耕机产品相对稳定,初步行业开始形成。第四阶段;2008年-2010年,这是微耕机行业的疯狂期,即第一次收获期。而第五阶段;2011年-2013年,进入行业的低迷期,市场不景气。微耕机行业里号称全国的领头羊企业,也在不断裁员,缩紧开支。
于是乎,我们思考,微耕机企业真的必须得转型了吗?事实上,近两年来,企业转型不断地被业内人士提及,但如何成功转型升级,企业自身应该怎么做?却是个难题。
我们呼吁,在农机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国家资金、政策的扶持。我们更期待微耕机行业的发展境况,能够引起业内人士,尤其是国家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期待国家能够尽早规范和引导微耕机行业的发展,别让企业独自“战斗”!
用户评论